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蚕豆病

蚕豆病

蚕豆病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专利文献55026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健康生活、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蚕豆病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杜传书、付锡国、余洁红等。

蚕豆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55026 占比:99.51%

总计:55299篇

蚕豆病—发文趋势图

蚕豆病

-研究学者

  • 杜传书
  • 付锡国
  • 余洁红
  • 刘洪玉
  • 周柳凤
  • 唐建生
  • 孙玉琴
  • 尹兆青
  • 张东华
  • 徐士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渝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蚕豆病小儿实施全麻手术观察静脉麻醉药安全性.方法:对蚕豆病小儿实施静吸复合全麻,观察围术期情况.结果:蚕豆病小儿手术顺利、麻醉清醒快,术后无并发症,好转出院.讨论:七氟烷、丙泊酚中长链、芬太尼、瑞芬太尼可用于蚕豆病患者全身麻醉.
    • 邓伟; 丰琳; 陈小凤
    • 摘要: 目的 调查黄冈市2016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结果.方法 采用实时数据分析调查的方法,对黄冈市2016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出生并在黄冈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遗传代谢病5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地中海贫血]检测的235361例活产新生儿的结果及确诊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2016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共筛查235361例新生儿,确诊CH患儿61例,发病率约为1:3858;确诊PKU患儿14例,发病率约为1:16812;确诊G6PD缺乏症(蚕豆病)患儿179例,发病率约为1:1315;确诊CAH患儿9例,发病率约为1:26151;确诊地中海贫血患儿446例,发病率约为1:528.结论 黄冈市CH、PKU、G6PD缺乏症、CAH及地中海贫血发病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发病率.加强健康教育和普及,通过分析质量控制指标加强质量管理,规范筛查流程,减少漏筛,提高召回确诊病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 宋燕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蚕豆病患儿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蚕豆病患儿,对其病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蚕豆病患儿发病时间多集中于蚕豆成熟季节,导致该疾病出现的原因多为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多数患儿在食用蚕豆后2天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男性患儿的所占比例高于女性.结论:应加强对蚕豆病的认知,尽早对患儿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够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康复.
    • 谢珊珊
    • 摘要: 目的:分析蚕豆病患儿的临床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护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 ~2019年10月诊治的蚕豆病患儿73例进行研究分析,对患儿进行及时抢救,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经过抢救和护理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顺利出院.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价高.结论:对蚕豆病患儿立即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有助于挽救患儿的生命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预后,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 飘飘1
    • 摘要: 古老的豆子蚕豆原产于地中海沿岸,被人类种植食用的历史非常古老。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开始种植蚕豆了,连古埃及的坟墓中都有发现。蚕豆拉丁文学名叫作Vicia faba,英语俗名叫Fava Bean或者Broad Bean,在欧美也偶尔能买到,但是普遍比国内能买到的老一些而且味道淡一些,做成清炒蚕豆总是差口气.
    • 程丽娟; 易君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蚕豆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本科室共收治蚕豆病患儿3例,观察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均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与有效护理方法,并对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不良后果,均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加强对蚕豆病患儿临床表现观察,给予及时的对症治疗与护理,保证患儿生命安全,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输血护理及出院宣教.
    • 吴丽芳
    • 摘要: 目的 探索出蚕豆病护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2名患儿,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在此过程中对患儿的呼吸、血压、神志、皮肤状况、瞳孔的变化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做好观察和记录[1].结果 对患儿进行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有20名得到痊愈,其中有两名好转.结论 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 罗家宏
    • 摘要: 目的:探究蚕豆病患者使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G6PD)基因检测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8例蚕豆病患者,均进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及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检测.探讨实施不同检测方法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99.22%,显著高于采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检测的85.94%,P<0.05.结论:将荧光定量PCR法应用于蚕豆病患者诊断时,不仅耗时短,且诊断准确率高,此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王小衡
    • 摘要: 蚕豆病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等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多见于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7岁以下儿童,其中90%为男性患儿.本病通常于每年5月份蚕豆成熟季节流行,哺乳期母亲食用蚕豆后喂奶亦可致婴儿发病,溶血轻重与食蚕豆的量无关.遗传医学研究证实,该病系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即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男性患儿为杂合子,女性患儿为纯合子,所以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