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9434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安徽地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质找矿论丛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论坛等;褶皱构造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芸、曹安业、牛树银等。

褶皱构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9434 占比:99.59%

总计:49637篇

褶皱构造—发文趋势图

褶皱构造

-研究学者

  • 吴芸
  • 曹安业
  • 牛树银
  • 窦林名
  • 何宇
  • 何绍勋
  • 侯红星
  • 刘争
  • 刘德良
  • 刘琳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剑
    • 摘要: 都龙铜街-曼家寨矿区是我国现有矿产资源赋存量较高的大型矿区之一,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产出量与保有量,开展曼家寨矿区地质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的研究。综合勘查结果与历史数据,分析曼家寨矿区地质概况;提出矿区中最为显著的地质构造为老君山复式背斜构造,在背斜的两端存在倾斜角倾斜趋势;矿区内褶皱构造位于背斜构造的西翼,呈现“南向北”分布方式,在剖面上存在起伏;断裂构造展布于新寨-南捞-花石头-曼家寨-南当厂一线,属于田蓬组片岩、大理岩与冲庄组片麻岩之间的环形剥离断层系,主要控矿构造为F0~F4。从矿源沉积阶段、岩石变质阶段、岩浆叠加阶段三个阶段,阐述矿区地质构造控矿作用,为矿区内资源的富集与沉积提供理论依据。
    • 张强
    • 摘要: 确定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是开展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的基础。以招贤煤矿1301首采工作面厚硬顶板条件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厚硬顶板破坏引起冲击地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认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顶板特征和煤层厚度变化是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煤岩层冲击危险性,为该矿冲击地压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畅; 张兆琪; 段春森; 郭英豪
    • 摘要: 山西省阳泉市东部地区展布一北北西向构造带,一直被认为是燕山期地堑构造。通过调查,对构造带内各构造期对应发育的相关构造行迹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并对古应力场进行了分析还原,认为其主体的褶断构造形成于燕山期构造运动,而目前看到的地堑构造则是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由此,将其命名为巨城构造带。文章结合区域上构造演化背景对该构造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意义进行了讨论。
    • 申开洪; 任利平; 吕国娟; 董卫东; 朱云峰; 彭江涛
    • 摘要: 申家沟岩画谷隶属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镇申家沟村管辖,位于箕山北麓荟萃山森林公园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南缘,为一处新发现的地质遗迹资源。区域上地理条件优越,地质构造特征独特,成因受区域上“中岳运动”构造影响,古元古界五指岭组地层强烈变形,形成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等褶皱构造,因岩层色彩多样、互相过渡、相间交替出现形成一幅幅复杂的褶皱构造图像——“天然岩画”。综合成果分析,申家沟岩画谷为多处典型褶皱构造组成的天然岩画群,岩画露头佳、规模大、构造特征多样,在河南省内较为稀有,与周边地貌景观、地质文化等旅游资源配套形成一处集研究古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地层、旅游观赏性、科研价值等特色的地质遗迹,认为后期地质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 苏野
    • 摘要: 石湖金矿位于阜平穹褶束的东南倾伏端陈庄复式向斜的北东翼,通过研究认为,麻棚花岗岩体南东侧外接触带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 曹安业; 薛成春; 吴芸; 王崧玮; 郭文豪
    • 摘要: 针对胡家河煤矿402103工作面褶皱构造区开采期间煤岩应力异常和强矿震事件频发问题,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分析了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煤层和底板的应力演化特征,探讨了褶皱构造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至褶皱构造不同区域时,褶皱构造区垂直、水平应力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特性;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开采时,水平应力起主控作用,开采至背斜轴部区域时顶板围岩稳定性降低,开采至向斜轴部区域时底板围岩稳定性降低,开采至翼部区域时煤层稳定性降低;基于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制定了402103工作面巷道围岩系统的顶板、煤层定向爆破释能降载防治方案,卸压后日均微震总能量下降47.6%,日均微震总频次上升16.7%,有效降低了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研究结果对煤矿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开采动力灾害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谭登华; 张海亮; 李博昀; 张明明; 王猛; 祁才吉; 张旭; 王淑丽; 邓宇飞; 张冰冰
    • 摘要: 为查明哇伦钾盐矿区的控矿条件及矿体特征,进一步布置勘查工作,对矿区开展了重力测量、钻探验证及物探测井等工作.矿区布格重力异常值均为负值,在矿区中部存在一北西向展布的相对高重力异常带,其西南及东北侧则为相对低重力异常区.经钻探验证及地层对比认为该相对高重力异常带为一北西向隆起带,分割出西南和东北两个次级凹陷,东北凹陷较浅且较宽缓,沉积了中下膏盐层,上膏盐层只沉积了薄层的石膏;西南凹陷较深,上中下三个膏盐层发育齐全,同时该隆起对钾盐矿层沉积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钾盐矿仅分布于两个次级凹陷内,在隆起部位只发育两个膏盐层,且未沉积钾盐矿层.综合研究认为,矿区基底构造为北东、南西两个向斜和中部的一个背斜组成的褶皱,控制了区内的地层沉积及钾盐矿的形成,后期的构造运动对矿体的影响轻微.以上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构造特征,深化了对矿区钾盐成矿规律的认识,为勘查工作的布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 郭闯
    • 摘要: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老鸦巢金铅锌矿床的构造类型和控矿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有四种类型控矿构造:①褶皱构造控矿,老鸦巢倒转背斜控制着矿区矿体的整体分布,矿化主要发育在背斜翼部和轴部,层间虚脱空间和层间破碎带是有利的容矿构造;②岩体接触构造控矿,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外接触带,接触破碎角砾岩为有利的容矿构造,是矿区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构造,主要形成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③断裂构造控矿,矿化发育在断层F 1形成的隐爆角砾岩系统中,是矿区金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主要形成隐爆角砾岩型金矿;④裂隙构造控矿,矿区内分布非常广泛的控矿构造,矿化发育在远离岩体的栖霞组碳酸盐岩和当冲组硅质岩中,主要形成热液充填型金铅锌矿。
    • 朱华; 张文林; 游水生
    • 摘要: 通过对研究区进行野外观测,对重点区域进行大量的构造要素测量,分析了梭罗沟金矿一带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矿区北侧的构造变形强度从西向东呈现出整体增强的趋势。矿区北侧西段处挤压应力为S-N向与NW-SE向挤压,中段为NW-SE向挤压,在东段转为S-N向挤压。梭罗沟金矿区构造变形强度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变形强烈,西部变形较弱,从西向东为增强的趋势。将矿区西段、中段、东段分别与矿区北侧西段、中段、东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矿区的构造变形程度明显低于矿区北侧。整个梭罗沟金矿一带从北向南,从东到西变形程度呈现出减弱的趋势,挤压应力主要来自于北方、东方,或者北东方向。梭罗沟金矿一带经历了多期次应力作用,由于受到来自于北西向的挤压应力,金矿区中段观测处呈现出右行走滑,而在东段观测处呈现出左行走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