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068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文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第七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出土文献与黄河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西周早期的相关文献由30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西省、张懋镕、刘明科等。

西周早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5.2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068 占比:94.71%

总计:6407篇

西周早期—发文趋势图

西周早期

-研究学者

  • 高西省
  • 张懋镕
  • 刘明科
  • 李学勤
  • 杜金鹏
  • 刘亮
  • 宋華强
  • 崔睿华
  • 李朝远
  • 汤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中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她最早见于周成王五年(周公旦摄政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造的青铜器“何尊”。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 李竹(文/图); 陈北辰(文/图)
    • 摘要: 燕国和曾国在西周时期的发展和历史演变,经过考古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逐渐清晰起来,它们的文化面貌内涵丰富、来源多样。其中,两国的青铜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但以往的研究多以青铜礼器或车马器为对象,针对兵器或工具类青铜器的专门讨论不多。事实上,青铜兵器是体现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交流情况的重要载体,其时空跨度往往超越了同时期的青铜礼器和车马器。
    • 王晓鹏
    • 摘要: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早期墓葬M13出土有字卜骨一件,该卜骨刻辞记述了呼命、臤二人分别率领30兵卒急速至于■、■、夜、宕、㳄5地的重要信息。其中字释作“■”,表示地名。■([姜臣])字反映出姬姜两族的盟姻关系,([姜臣])地可能是姬姜两族混居地。字构形表义与“犬戎”有关,■字释读为“戍”,“■(戍)”为地名,临近犬戎活动区域,应当是西周王朝为镇服和防御犬戎而设置于西北边陲的戍地。宕、㳄二地均在西羌之地,属西周王朝管辖范围,姬周与西羌族关系和睦。从姚河塬卜辞及其地名字信息中,可以大致探查西周早期姬周族与姜戎、西羌、犬戎等西北族群的复杂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姬周与西北边域族群的文化并存、碰撞、融合、变迁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 刘中才
    • 摘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文化消费,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但在物质条件尚不丰厚的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应该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我国最早的旅馆称为"驿传"。西周早期,驿传已相当普及,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不过早期驿传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文人士大夫可以随时入住,平民百姓恐怕只能敬而远之。据史书记载,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每三十里一处。南北朝时,南朝谢灵运在《游南亭》中说:"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这是"旅馆"一词有据可查的最早记录。
    • 姚香
    • 摘要: 晋侯鸟尊,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通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是西周早期晋国宗庙祭祀的重要青铜礼器。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被誉为"镇馆之宝"。整个器物以伫立回首的凤鸟为主体造型,凤鸟回眸凝视,与小鸟对望。凤鸟通体纹饰华美无比,颈、腹、背部装饰有羽纹,两翼与双腿装饰云纹,翼、盖间以雷纹衬底,装饰立羽纹,尾部装饰羽翎纹。
    • 布明虎; 杨春纯
    • 摘要: 青铜觥,是一种源于兕牛角制作的盛酒器,流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以后式微。器身常呈椭圆形或方形,周身饰以纹饰;有圈足、四足或三足;盖上常为兽首形状,流部用于倒酒,兽首与兽背一体构成觥盖;有些觥的腹内还置有勺。因其流行时间不长,与其他器物相比,出土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和见于著录的青铜觥不到百件。山东地区考古近来半个多世纪发现的东周时期贵族墓葬较多,而西周的贵族墓葬非常少。
    • 张瑞芬
    • 摘要: 商周时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距今已有3000余年。随着时光流逝,许多曾经鲜活、生动的人物和事迹都湮没在历史的海洋中。值得庆幸的是,在传世和出土文献之中,还残留着一些珍贵的记忆碎片,成为我们感知过去、还原历史的有机密码。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重器何尊就记录了西周早期的重要事件,还记录了最早的"中国"。
    • 陈文华
    • 摘要: 一直以来“曾国之谜”都是先秦史学界探讨的热点。1933年,安徽李三孤堆楚王墓中出土刻有曾字铭文的曾姬无卹壶,引发学者对曾国的关注。1978年,湖北随州发现曾侯乙墓,引发学者对曾国的探讨。近年来,曾国墓葬不断被发现,湖北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随州叶家山墓地、庙台子遗址、郭家庙墓地、周台与忠义寨遗址、京山苏家垄墓地、义地岗墓群、擂鼓墩墓群等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曾国从西周早期立国到战国中期灭亡的历史发展脉络逐渐清晰,曾国始封、族姓、族源、早期曾都及疆域等问题逐步明了,曾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持续推进。
    • 王肖丹
    • 摘要: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大量西周早期曾国同铭器.铭文写法多有差异,本文选取曾侯谏、曾侯犺及其他人所作同铭器,试对其铭文异写、书体特征、风格进行分析.
    • 郑理
    • 摘要: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