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观念形态

观念形态

观念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155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党政干部论坛、公共行政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中国影视现状与新媒体发展”学术论坛暨“互联网+”时代的影视创新发展青年学子论坛等;观念形态的相关文献由33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文校、冀少峰、孙来忠等。

观念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4.4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155 占比:95.55%

总计:7488篇

观念形态—发文趋势图

观念形态

-研究学者

  • 何文校
  • 冀少峰
  • 孙来忠
  • 孙洲
  • 张万玉
  • 张慧
  • 李壮鹰
  • 李桂萍
  • 杨滨
  • 林洪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念; 毕四通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充和深化,实现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化建设。刘建军从心理情感形态、思想观念形态、精神品格形态、行为规范形态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立体架构[1],但也指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出现了思想观念形态充盈而行动向度薄弱的结构失衡问题。
    • 曹亮
    • 摘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是华夏五千年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下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愈发重要,但大学英语重理论、轻实践现状让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因而,可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以更好传承中国文化、提升英语教学应用性。
    • 金源
    • 摘要: 尼奥·劳赫是"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鲜活现实形象,又将两种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的艺术风格统一在自己的绘画中,进而使画面所传达出的画家主观感受与历史情绪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同.尼奥·劳赫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寻找的第三条绘画路径,也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国绘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 何文校
    • 摘要: 用大历史观的视野看五四,从观念形态上说,20世纪初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以"排孔"作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以知识分子为主将、以《新青年》和北大为主要阵地促成了"破"的力量,引发了传统儒学的危机.同时,它又推陈出新,形成了五四精神.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历史性地选择马克思主义,完成了观念形态由传统儒学向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嬗变.当前,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急剧碰撞,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多元文化格局日益形成.面对我国各类错误社会思潮,广大青年如何构筑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如何理解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有着与五四时期相似的逻辑理路和相同的基本文化话语.
    • 张琳
    • 摘要: 一、何谓意义世界意义世界是生命个体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世界图景、价值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整全感受和理解。[1]根据杨国荣先生的分类,观念形态的意义世界展现为三个维度:世界图景、价值意境与精神之境。世界图景所展示的是外在事物以何种形态存在,涉及对"是什么"的追问,以世界图景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世界,关联着个体的认知过程,是个体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 何文校
    • 摘要: 用大历史观的视野看五四,从观念形态上说,20世纪初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以“排孔”作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以知识分子为主将、以《新青年》和北大为主要阵地促成了“破”的力量,引发了传统儒学的危机。同时,它又推陈出新,形成了五四精神。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历史性地选择马克思主义,完成了观念形态由传统儒学向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嬗变。当前,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急剧碰撞,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多元文化格局日益形成。面对我国各类错误社会思潮,广大青年如何构筑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如何理解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有着与五四时期相似的逻辑理路和相同的基本文化话语。
    • 祝回粤
    • 摘要: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是话语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作为反映现实的一种符号资源,图片和语言符号一样,承担着表征社会现实的作用。本文从多模态批评话语视角,以Kress和van Leeuven视觉语法中的情态为工具,对2018年《经济学人》中英国脱欧文章中的配图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英国脱欧事件中图片作为一种符号资源,如何参与社会实践并表达意义。研究发现,该图片采用自然情态编码取向,图片中的人物分别运用了高、中、低情态值三类视觉情态线索,其中对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采用了高值情态的视觉符号描绘手法,使图片中展现的视觉符号和英国脱欧这篇新闻的内容达到高度衔接。另外,图片的整体视觉情态值是中等偏低,目的是为了突出图片中的其他视觉符号资源,显示了欧盟峰会前夕英国与欧盟谈判代表密集磋商无果而终的现实,展现了特蕾莎·梅带领的英国脱欧进程中英国内部政党及欧盟因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对其提出的脱欧协议呈强烈反对的态度,体现了大众对于特蕾莎·梅带领下的脱欧持消极态度的观念形态
    • 杨卫
    • 摘要: 策展人和批评家的概念出现并流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策展人的前身是美术理论家,策展人和批评家在转型中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称呼的变化介于现实和艺术实践的开始,也是身份意识和观念形态的变化,批评家年会是策展年会的映衬。如果说“星星美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理论家的介入则把“八五新潮”提升到了学术高度。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由策展人主导的展览,只不过当时是美术理论家充当了策展人的角色。
    • 梁毅(整理)
    • 摘要: “肖像即身份”郝青松:作为一种艺术方法论,现成品的观念形态已是当代艺术的共识。理论上任何现成品都可以被理论化为当代艺术,但每个艺术家还是会努力寻求或发明一种独特的艺术材料,你就使用了铁刺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是铁刺网的材料与象征意义就足以显明你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界的重量。你是如何开始选择了铁刺网,又是怎样在创作中去加以变化的?
    • 林历
    • 摘要: 图像和文字:一种"看"的历史如果说美术研究的核心是图像,那么,"看"就是图像研究的基础。除了图像,文字也始终以一种抽象化了的"图式"形态镶嵌在这个可被观看的视觉工程中,完成对世界的再现和表达。弗兰克·简里斯说:"图像和文字的关系贯穿整个美术史并互相产生效力的其中一个核心机制是:在一种依赖于‘观看’(Looking)和‘识别’(Recognition)的生理和智识系统中,人类完成了‘再现’(Representation)的知识生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