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房成形术

乳房成形术

乳房成形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3997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等;乳房成形术的相关文献由93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赞、周晓、宋达疆等。

乳房成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3997 占比:99.81%

总计:144273篇

乳房成形术—发文趋势图

乳房成形术

-研究学者

  • 李赞
  • 周晓
  • 宋达疆
  • 吕春柳
  • 周波
  • 吴炅
  • 栾杰
  • 章一新
  • 邵志敏
  • 唐园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开宇; 胡鹏; 魏在荣; 黄广涛; 周健; 何桂佳; 聂开瑜
    • 摘要: 背景:随着女性对自身审美及治疗需求的提高,乳房重建成为了乳腺癌术后常用的治疗方案,其中扩张器及植入物的使用比例较高。感染作为使用扩张器和植入物最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甚至影响乳房重建结果。随着对乳房重建中导致感染的风险因素的深入了解、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乳房重建的成功率。目的:总结在乳房重建中使用扩张器和植入物并发感染的风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并介绍新型材料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章,以“组织扩张器、植入物、感染、乳房重建”为中文检索词,以“tissue expander,breast implants,breast reconstruction,in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然后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初筛后,保留相关性和参考价值较高的文章进行综述,最终选择11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基于组织扩张器与植入物的乳房重建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多种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乳房重建后感染的发生,严重时引起扩张器与植入物丢失。②乳房重建扩张器和植入物根据其材质特性不同细分为多个种类,其中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影响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虽然光滑表面相较于纹理表面有更高的血清肿发生率,但临床上出现血清肿后通常会提前采取引流以规避其带来的感染风险。③临床医生需结合乳腺重建患者自身健康状况与治疗方式,仔细评估感染发生的概率,合理选择扩张器或植入物,例如对于有多种术前感染因素的患者,选择光滑表面的扩张器或植入物可能更有利于感染的防控。④乳房重建术后预防感染可以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必要时可与喹诺酮药物联合使用,而对已经出现感染征象的患者,需及时根据细菌培养情况及药敏实验选择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尽可能为患者保留扩张器或植入物。⑤目前已经有研究开发出新型乳房重建材料和药物涂层,由于此类产品自身具备抗菌以及抑制细菌附着等优势,可以根本上降低扩张器和植入物感染的发生率,在一些临床个案研究中已显示出了积极的治疗效果,但未来还需进一步采用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陈国平; 范平明; 陈峙霖
    • 摘要: 目的:探讨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Racket-shaped incision mammoplasty,RSIM)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美学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早期乳腺癌且接受保乳治疗患者60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和医生评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行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35例和对照组(行传统保乳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2个月美学效果、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自尊与生命质量水平及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头纵向偏移距离、乳头横向偏移距离、对称性、瘢痕、凹陷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生命质量测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肿、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IM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美学效果,能提升患者自尊度和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尤茜; 张梅; 邓攀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乳晕环形及改良垂直切口法矫正乳房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65例乳房下垂患者,根据术前乳房下垂情况设计手术切口,均采用乳晕环形及垂直切口法成形术,形成蒂在上的真皮腺体瓣进行自我填充塑形,同时悬吊固定其余腺体,伴有乳房肥大的同时切除部分乳腺组织从150~380g不等,平均210g,乳晕切口采用荷包缝合法。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1.4个月,58例术后乳房外形挺拔,瘢痕不明显,均对外形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无继发性下垂,术后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4例原乳房下皱襞处皮下脂肪堆积,经简单脂肪抽吸术处理后外形满意;3例乳房脂肪液化,经换药、充分引流后治愈,未遗留明显瘢痕。结论 乳晕环形及垂直切口联合上蒂真皮腺体瓣,此方法操作简单、术后乳房外形良好、无继发性下垂、术后瘢痕小,对于乳房下垂伴或不伴乳房肥大具有可靠效果。
    • 周瑞; 兰柳逸; 郑乐葳; 冯秦玉; 廖亦秦; 袁芊芊; 吴高松
    •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53例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单一肿块;Ⅱ型,单一象限不伴皮损或伴1处皮损;Ⅲ型,多象限不伴皮损或伴1处皮损;Ⅳ型,多象限伴多处皮损.25例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对照组),28例患者行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观察组).对伴有结节性红斑和Ⅳ型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1周,其他类型直接手术.结果 随访所有患者1年,观察组28例伤口一期愈合,3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均为Ⅳ型患者),予冲洗、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对照组出现6例复发(术前均为Ⅲ型和Ⅳ型患者).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24%,x2 = 6.033,P = 0.014).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手术的美容效果优于传统病灶扩大切除术(93%比68%,x2 =5.330,P = 0.020).结论 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术后复发率低,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 陶齐; 王合丽; 陈雷; 吕大伦
    • 摘要: 乳房切除术后即刻进行乳房重建术可以重塑乳房的外形,恢复女性第二性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利,可以增加其作为女性的自信心.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HADM)是一种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在乳房切除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对术后结果有着积极作用.HADM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能为基于植入物的乳房重建提供牢固的组织支持,改善了术后的美容学效果.笔者对HADM的种类、临床应用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新型可替代材料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 屈洪波; 朱芳; 胡雄强; 谢海清; 何雄斌; 严婕; 何建怀; 宋达疆; 李赞
    • 摘要: 目的 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2岁;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即刻假体乳房再造,对照组15例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差异及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 观察组15例患者成功完成假体乳房再造.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8、23.9,均P<0.05).两组在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皮下血肿、术区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外形饱满,与对侧基本对称,优良率83.3%,患者对乳房外观比较满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即刻应用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 李俊; 李倩; 高艳丽; 陈玲; 周世杰; 李雨洁; 杨定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整形外科对19例女性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36.2岁)38侧肥大乳房,以Robbins的垂直下蒂瓣术式为基础,结合乳房血供、神经等解剖学进展,进行乳晕设计、下蒂瓣位置等改进.结果 19例38侧肥大乳房缩小整形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乳头乳晕感觉正常,乳房外形效果满意.术中切除乳房组织量每侧385~1525 g,平均570 g.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的倒T形瘢痕,均未出现增生性瘢痕,除2例肤色较深术后瘢痕色素沉着比较明显外,其余17例效果均满意.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头乳晕位置偏高,其余18例患者对乳头乳晕位置及形态表示满意.结论 该术式可切除乳房组织量较大,乳头乳晕复合体血供稳定,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症切实可行的方法.
    • 廖志锋; 李方伟; 汪海滨; 罗盛康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乳房再造对于提升患者自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基于假体置入的乳房再造术是乳房再造的主要选择.关于假体置入平面的选择,曾先后出现过皮下平面、肌下平面和胸肌前平面置入.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胸肌下平面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是普遍采用的手术术式,但对胸大肌的剥离提升引起的术后疼痛、肩功能障碍以及动态畸形等并发症受到很多医生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欧美国家整形外科医生重新考虑胸肌前(皮下)平面乳房再造,并且观察到其短期良好的术后表现.该文就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进行综述.
    • 龚健; 徐志凤; 吴慧瑜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病人在重建乳房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掌握病人的内心,从而为后续提升临床医疗工作效率与水平夯实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Scopus、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心理学数据库等,全面、系统检索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文献发表时间在2017年—2019年.选取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利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有效整合.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10篇,对10篇文献进行有效分析,共提炼29个有效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得出7个全新类别、3个整合结果.乳房重建决策时会出现信息不充分、彷徨等经历;重建乳房后会出现手术过程艰难、结果不满等经历;重建乳房后需经历生活与心理等方面的调适.结论: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病人的信息需求、心理变化,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帮助病人尽早适应后续生活,提升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后的生命和生活品质.
    • 黄佳鹏; 庄亚强; 周韬; 曹一鸣; 韦德飞; 石青梅
    • 摘要: 目的 评价游离真皮脂肪瓣在保留乳房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9例接受游离真皮脂肪瓣辅助乳腺癌保留乳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对该术式的术后并发症、乳房外形进行评估.结果 39例患者游离真皮脂肪瓣质量中位数98 g(范围:76~135 g),切除乳腺组织质量中位数81 g(范围:60~114 g),中位手术时间245 min(范围:215~305 min),39例真皮脂肪瓣均存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分别为2例脂肪液化、1例脂肪液化合并切口坏死感染、1例血肿、1例腹壁供区切口愈合不良.39例患者中,术后外形客观评价为优良者35例(89.7%),主观评价为优良者36例(92.3%).所有患者随访2~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出现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游离真皮脂肪瓣应用于保留乳房手术是可行的,对于提高保留乳房手术率、保证术后乳房外形有积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