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7644篇;相关期刊399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现代护理论坛、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全国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专题研讨会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相关文献由244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雪芹、严梅、张曦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6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7644 占比:99.30%

总计:168825篇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发文趋势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研究学者

  • 王雪芹
  • 严梅
  • 张曦
  • 林嘉旋
  • 黄群爱
  • 冯丽云
  • 孟庆杰
  • 徐友娣
  • 朱新运
  • 杜妍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马锋; 李永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10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患者术后切口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26例)和未感染组(n=8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PCT、CRP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术后PCT、CRP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术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纤维蛋白原(Fbg)均降低,且感染组aPTT、PT水平低于未感染组,Fbg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PCT、CRP较非感染患者上升更明显,凝血功能紊乱更典型,监测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提供良好的参照依据.
    • 郭攀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访视中应用团队协作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在术前访视中引入团队协作模式的时间为分组依据,其中2020-12—2021-09采用团队协作模式方案(观察组),选择2020-01—2020-11采用常规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访视前和访视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评价患者的希望水平。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HHI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HHI各项评分均较访视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访视中,应用团队协作模式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提高其对乳腺癌治疗及康复知识的客观认知和希望水平,并有利于患侧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 李雪清; 何景培; 周德力; 胡颖昕; 李岳文; 陈海林
    • 摘要: 目的为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某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术后1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及术后48 h(T_(4))]疼痛程度、Ramsay镇静评分、炎症因子,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T_(1)、T_(2)、T_(3)、T_(4)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T_(1)、T_(2)、T_(3)、T_(4)时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_(1)、T_(2)、T_(3)、T_(4)时刻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_(2)、T_(3)时刻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vs.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林新强; 陈育人; 蔡宇平; 陈晓; 谢丽金; 何莹茜
    • 摘要: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E组和C组,每组25例。E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ESPB,C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切皮后5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等,以及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间,术后静息状态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等。结果E组患者T0、T1时MAP、心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MAP、心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中、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术后出现第1次疼痛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3、6、12 h静息状态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ESPB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周围神经阻滞方法。
    • 徐艳丽; 刘瑞勤; 石明明; 罗瑞雪
    • 摘要: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恢复期使用肩关节运动八式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10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给予肩关节运动八式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病人患肢功能、运动耐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等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恢复时间、主观用力感觉评分低于对照组,最大心率持续时间、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积液、淋巴水肿、患肢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肩关节运动八式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患肢功能,提高病人运动耐力,降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卢娟; 裴新红; 范宇宁; 郭晓光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对比2组麻醉前(T1)、手术10 min(T2)、手术30 min(T3)、术后即刻(T4)的应激反应[收缩压(SB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2、T3、T4实验组SBP、HR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实验组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术后3 h、术后6 h、术后12 h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较对照组的20.83%(10/48)低(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静雅
    • 摘要: 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多以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为主,该术式可保留胸肌,术后外观效果较好,但术后患者常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及淋巴水肿等并发症。临床上多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进行干预,可调节其肩关节活动度,但对于术后淋巴水肿的改善效果一般[1]。李培敏等[2]研究表明,渐进式康复干预可改善乳腺癌MRM术后患者的患侧肢肩关节活动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MRM术后患者,观察对患侧肢淋巴水肿的效果及其对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陈哈哈; 王瓯晨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BC)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诊治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MRM-BC,对照组术中切除ICBN,观察组术中保留ICBN,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M-BC中保留ICBN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能够有效减少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临床可大力推行。
    • 魏敏; 邓莹
    •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神经阻滞(PECS)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C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_(0)~T_(3)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_(0)~T_(3)时间点组间和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CS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黄胜超; 黎嘉伦; 邱璞; 李建文; 张远起
    • 摘要: 目的观察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72例行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观察组),118例不予保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肢水肿、皮肤感觉异常、胸肌萎缩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皮肤感觉异常、胸肌萎缩者分别为20例(11.6%)、10例(5.8%)、6例(3.5%),而对照组分别为47例(39.8%)、26例(22.0%)、31例(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可减少患肢水肿、皮肤感觉异常及胸肌萎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