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耐力

运动耐力

运动耐力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94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8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96090篇;相关期刊400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中国驴业发展大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等;运动耐力的相关文献由22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锦铭、杨文兰、孙兴国等。

运动耐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8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6090 占比:99.04%

总计:97018篇

运动耐力—发文趋势图

运动耐力

-研究学者

  • 刘锦铭
  • 杨文兰
  • 孙兴国
  • 张艳
  • 孙志芳
  • 莫捷
  • 谭晓越
  • 何龙
  • 李晓泓
  • 王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双; 冯怛; 马闪闪
    • 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龟形功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运动耐力及气道受阻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88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演示呼吸训练方法,观察组44例联合呼吸龟形功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气道受阻程度、运动耐力和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T淋巴细胞亚群(CD)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龟形功训练能够提高老年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气道受阻程度。
    • 郭文忠
    •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耐力变化情况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运动耐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的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VO2max均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P<0.05).全部110例患者中,治疗6个月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有45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91%(45/11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6MWT、力竭时间、最大功率、VO2max水平低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情况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中应制定科学和合理的措施及时干预患者,以提升其运动耐力,让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 林振清; 周景玉; 刘旭燕; 郭东英
    • 摘要: 目的观察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均予以控制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持续带机1周,观察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联合呼吸操干预1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情况[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呼吸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30 s椅子坐立试验(30-STS)。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P均<0.05);两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hs-CRP、IL-8、HMGB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FEV_(1)、FVC、FEV_(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两组6 min步行距离、30-STS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呼吸操辅助PRVC通气模式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组织氧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 郭欣欣; 吴洁; 程怡然; 席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联合“教师式”监督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护理,观察组给予运动干预联合“教师式”监督护理方法。对比两组6 min步行实验(6MWT)、股四头肌最大收缩力(QWVC)、手握力(HGS)、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运动耐力与FE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与FEV;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QWVC与HGS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干预结合“教师式”监督法能够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耐力、肺功能及骨骼肌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刘娜; 刘晓山; 陈婷婷
    • 摘要: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营养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营养护理,持续干预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FEV1/FVC,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采用6 min步行距离(6 MWD)对患者的运动耐力进行评价和对比,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和对比。结果 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FVC、FEV1、FEV1/FVC水平及GQOL-74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1个月、3个月后6MWD显著高于干预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营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同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武月
    • 摘要: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心内传统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前运动耐力(氧脉搏、运动持续时间、无氧代谢阈值以及峰值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WHOOOL-BREF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前,2组氧脉搏、运动持续时间、无氧代谢阈值、峰值功率及WHOOOL-BREF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护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护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34%(5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总体护理满意率。
    • 李明楠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6MWD)、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出院1年,两组6MWD均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SCA评分,延长其6MWD,降低其SAS和SDS评分,改善其心功能,效果优于常规运动康复护理。
    • 戴伦
    • 摘要: β受体阻滞剂可能产生引起运动耐力下降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乏力、困倦、行走困难等。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往往还可能造成跌跤等致残致死性事件,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其发生的机制既存在血流动力学因素也存在着神经肌肉因素。不同类型的β受体阻滞剂之间存在明显异质性,而且在其药物不良反应上还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
    • 张蕾; 张晓静; 石晓峰; 张鑫; 张清河; 张怀岭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就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等方面而言,研究稳定期COPD患者更具意义。以往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多以常规治疗为主,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需求。CPET评估下运动处方的制定可以使基于个体制定的运动处方更加科学、可行,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 宋金凤
    • 摘要: 目的分析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104例老年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纳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368.25±18.64)m长于参照组的(225.29±12.05)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62.85±6.46)%高于参照组的(51.26±3.62)%,LVEDD(48.26±1.62)mm、LVESD(45.26±1.54)mm均小于参照组的(54.26±2.11)、(50.26±2.5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分别为(12.62±2.11)、(13.82±2.64)、(36.82±3.95)、(3.82±0.43)、(13.28±2.44)分,均高于参照组的(9.95±1.34)、(10.26±1.34)、(33.58±2.41)、(3.05±0.29)、(10.26±1.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增强老年CHD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