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警察权

警察权

警察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9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794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2010行政法年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等;警察权的相关文献由5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琳璘、张洪波、惠生武等。

警察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6 占比:9.1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794 占比:90.76%

总计:6384篇

警察权—发文趋势图

警察权

-研究学者

  • 刘琳璘
  • 张洪波
  • 惠生武
  • 李金锋
  • 胡建刚
  • 许韬
  • 陈华
  • 余凌云
  • 刘杰
  • 张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振雷; 王硕
    •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警察权是卫生权与警察权。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等不同阶段的合理配置,对涉及及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搭建了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组成的多层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警察权立法框架,但整体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应在适度借鉴我国近代及域外国家卫生警察权立法实践基础上,完善我国现阶段相关立法。
    • 徐丹彤; 张悦新
    • 摘要: 警察使用武力是一项重大而特殊的国家公共权力,影响公民生命权等基本权利,理应受到宪法的规制,但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问题却被普遍忽视,极少得到关注和研究。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是警察使用武力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具有制约警察武力使用权和保障公民生命权的双重作用。警察使用武力的核心内容应当作为宪法保留事项,由宪法加以规制。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宪法对于执法人员使用武力作出了直接、明确的规定,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宪法规制警察使用武力的理想模式是:宪法在确认公民生命权并规定保障生命权的同时,将警察使用武力作为保障公民生命权的一项例外情形,并且明确设定使用武力的原则和情形。
    • 马磊; 赵芳
    • 摘要: 非法集资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当前对非法集资犯罪的治理呈现内卷化的特点,公安机关预防犯罪职能的实现受到质疑,警察权的萎缩、治理手段的单一,暴露出对非法集资犯罪实行二元治理的弊端。对此,应当对现有的治理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改变对非法集资犯罪的二元治理格局,进行一元治理。
    • 李哲罕
    • 摘要: 讨论数字赋能与社会正义问题,有必要梳理一下政府角色的历史以澄清一些相关问题。在欧洲早期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作为权力中心的世俗化的政府需要对抗宗教的、封建的、世袭的各种势力,以完成自己在一定疆域内从横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与纵向(更为深入的社会层级)两个方向上对全社会的贯穿。当然,我们也理解官房学(行政学的前身)和官僚制度的早期建立过程有关,在那个时代需要行政系统的发展、专业行政人员的扩充以实现警察国家(Polizeistaat)的建立。警察国家并非字面意思上理解的专制暴政,只是指缺乏法治而依靠警察权(行政权的前身)的任意的国家。这种警察国家的目的乃是为了共同体的良善生活。在这个时期,政府(国家)与社会也是在同一个方向上增长的,而公权力与私权利其实也是在同一个方向上增长的。
    • 崔亚娇
    • 摘要: 警察权的来源是宪法和法律,因此,警察权应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本文将首先对警察权的概念进行宪法方面的剖析,然后分析宪法视角下我国警察权的配置的现状,从而提出宪法视角下我国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在警察权配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对我国《人民警察法》的修改的相应的建议,防止警察权被严重滥用的现象,缓解警民关系的紧张,促进我国《人民警察法》的进一步完善,最终达到与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相符合的目的。
    • 张兵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公安机关警察权规制,呈现出扩张性、秩序强力恢复性、内卫性的特点。疫情的骤然而至,我国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存在的短板对公安机关警察权的应急规制产生直接影响。文章建议公安民警增强人权意识,对紧急状态下的警察权进行分类规制,以《人民警察法》修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警察权的应急规制。
    • 陈华
    • 摘要: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是一个国家、政府与社会、公民互动协调的过程,国家治理应当具备合法性、适当性、责任性、协作性和效能性五个特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警察权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得以彰显是时代发展所需,它要求公安机关要学会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让管理和服务相互结合和促进。为实现该目的,警察权需要从配置、主体、行使等诸多方面进行审视和重构,以实现自身在国家治理转型格局中功能的精准定位,以确保法定权能得以实现。
    • 秦韶华
    • 摘要: 省县警察权的划分是决定地方警政运行体制及成效的关键一环。晚清时期,因办警费用皆仰赖于地方士绅,导致作为公权力的警察权被无锡绅商所掌控。民国成立之初,受革命思想激荡,政府实行官办警察,警察权被短暂收回。北洋政府时期,省民政厅试图集权于省,建立强省弱县的警政运行体制,但在屡次爆发的警权之争中,遭到强力阻击,警察权实际上仍在绅商手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解决了关键的警费问题,从绅商手中收回警察权,并建立了省县并重的运行体制。但省县并重的“隔级行政”体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省强县弱、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蒋介石推动“裁局改科”后,对省县警察权进行调整,强化县政府权力,县级警察权形式上实现了统一,但关键的用人权仍由省掌握。纵观晚清民国时期江苏无锡省县警察权的变化历程,两条脉络值得关注:一是警察权在绅商、政府之间的反复易手,二是省、县警察权孰轻孰重即“条块关系”的反复调整。
    • 邵奇聪
    • 摘要: 预防警务时代,警察权范式从“危害防止”走向“危险预防”,表现为警察权作用阶段前移、干预对象泛化与保护利益扩张。比例原则本应对此予以规制,但受安全感、道德观念、社会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扩权主张大多通过了审查。回顾警察权的扩张逻辑,以损害后果严重性论证法益保护前置化之必要性,以公共法益重要性论证警察权干预个体之合理性,以限制程度轻微性论证大面积权利干预之均衡性,均有缺陷。为重塑比例原则的规范作用,宜回归个体权利视角,加重国家举证负担和建立无害推定原则。
    • 张莉
    • 摘要: 警察权介入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警察职能的升华,是我国警务发展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对警察权介入生态环境类民事纠纷具有指引作用。警察权介入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可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权,推动建立公安机关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联动执法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警察制度有利于发挥警察权应有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职能,推动警察权更加直接有效地介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