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556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3篇、会议论文356篇、专利文献622897篇;相关期刊49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储能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22种,包括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28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等;负极材料的相关文献由1869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剑锋、岳敏、任建国等。

负极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3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35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22897 占比:99.61%

总计:625326篇

负极材料—发文趋势图

负极材料

-研究学者

  • 黄剑锋
  • 岳敏
  • 任建国
  • 曹丽云
  • 李嘉胤
  • 周鹏伟
  • 赵东辉
  • 杨学林
  • 丁晓阳
  • 谢秋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申恒涛; 安永灵; 满泉言; 冯金奎
    • 摘要: MXenes(M_(n+1)X_(n)T_(x))是一类二维无机化合物材料,它由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或碳氮化物构成.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快速充放电性能和小的体积变化等优点,MXenes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者希望能够利用MXenes材料研发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然而MXenes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层间堆积和坍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将MXenes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出具有新结构的材料,不仅可以扩大层间距,改善材料结构,还有助于改进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MXenes与碳纳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硫化物和硅等材料复合改性来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策略,并探讨了MXenes和碱金属等材料复合实现稳定无枝晶的锂离子电池金属负极的方案.最后,阐述了MXenes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面临的挑战,并作出了展望.
    • 刘梅; 王雨涵; 张泽旭; 鲁铭
    • 摘要: MXene因其二维层状结构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然而MXene片层间有很强的范德瓦尔斯力,导致了其发生堆叠,制约了其储锂性能表现.基于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不同PVA含量的Ti3 C2 Tx MXene气凝胶,构筑了具有三维结构的电解液输运通道.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Raman)对气凝胶的微观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储锂性能评估表明P400样品具有最高的比容量,其值为252.702 mA·h/g,在200圈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依然能够保持在154.410 mA·h/g.发现随着PVA引入量增加使MXene交联行为增强,Ti3C2Tx MXene气凝胶空隙增大,有序度提高,进而优化了离子输运行为,提高了其储锂性能.该工作为基于二维MXene纳米片构筑三维结构电极提供了基础设计指导,为开发多孔结构电极提供了设计思路.
    • 吴乾鑫; 刘磊; 孙晋蒙; 李一帆; 刘宇航; 杜洪方; 艾伟; 杜祝祝; 王科
    • 摘要: 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处理,可得到具有合适层间距和较高离子扩散速率的理想石墨烯基电极材料,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通过在石墨烯结构中进行原位插层反应,成功制备出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插层的石墨烯复合材料(PSS-rGO)。这种插层结构是基于石墨烯的π电子可以与PSS结构中的π电子相互作用,使得石墨烯层间距增大并抑制其堆积。同时,PSS中的磺酸钠基团可有效提高钠离子扩散速率,增强电极对钠离子的吸附能力,从而提升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电化学工作站和多通道电池综合测试仪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PSS-rGO电极在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6000圈后容量可保持在256 mAh·g^(-1),单圈衰减率为0.003%,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本研究为开发高比容、快速储钠以及长寿命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可行思路。
    • 刘倩楠; 胡伟平; 轷喆
    • 摘要: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储存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望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磷基负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容量和合适的储钠电位,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部分磷基材料导电性差和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使得其在产业化应用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磷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红磷、黑磷、磷烯、金属磷化物的储钠机理、研究现状、改进策略进行了总结。目前,钠离子电池磷基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导电材料复合和限域结构设计。另外,保护性/导电性涂层包覆、元素取代/掺杂改性、新型电解液的使用以及测试电化学窗口的调控也可改善磷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富磷相的制备、储钠机理的确定、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模拟的运用、电池配套组分和全电池的研究是未来金属磷化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 彭静; 曾宪光; 夏奎; 龚靖; 黄开新
    • 摘要: 以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为钛源、无水乙酸锂(CH_(3)COOLi)为锂源、二水合乙酸锌(Zn(CH_(3)COO)_(2)·2H_(2)O)为锌源,采用独特的微波烧结结合溶胶凝胶法在650°C、750°C和850°C条件下制备了钛酸锌锂(Li_(2)ZnTi_(3)O_(8),LZTO)负极材料LZTO-650、LZTO-750和LZTO-850。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对样品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内组装CR2032纽扣电池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ZTO-750在2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达到277.9 mA·h·g^(-1),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也有效地得到了改善。因此,采用独特的微波烧结结合溶胶凝胶的方法在750°C的烧结温度下制备的LZTO-750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为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黄金鑫; 高卫星; 孔凡军; 陶石; 钱斌
    • 摘要: 采用静电纺丝和退火法制备了具有一维核壳结构的SnSe@C复合材料,并对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研究.得益于自身独特的结构设计,SnSe@C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储钠性能,在1.0 A·g^(-1)高电流密度下500次循环后仍可提供283.8 mAh·g^(-1)可逆容量.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局域电子衍射表征了SnSe的钠离子存储机制.本文为金属硒化物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刘仲刚; 王炳春; 沈迪军; 李运勇
    • 摘要: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NASICON型Na_(3)V_(2)(PO_(4))_(3)材料,由于其稳定的电压平台,较高的理论容量(117 mA·h/g),被视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溶剂热和进一步热处理的方式,获得石墨烯包封Na_(3)V_(2)(PO_(4))_(3)的复合材料[Na_(3)V_(2)(PO_(4))_(3)/G],有效提高了Na_(3)V_(2)(PO_(4))_(3)的电子导电性。在0.01~3.00 V电压区间,0.2 C倍率进行测试时,Na_(3)V_(2)(PO_(4))_(3)/G复合材料在230圈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00.9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68.4%,即使在5 C倍率,其放电比容量仍可达65.2 mA·h/g。然而,纯相Na_(3)V_(2)(PO_(4))_(3)的放电比容量仅为47.4 mA·h/g,容量保持率仅为44.7%,在5 C倍率时,其放电比容量仅为25.1 mA·h/g,证实石墨烯包封结构能显著提升Na_(3)V_(2)(PO_(4))_(3)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刘学伟; 牛莹; 曹瑞雄; 陈晓红; 商红岩; 宋怀河
    • 摘要: 我们通过包覆炭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石墨烯包覆的天然球形石墨(G/SG)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我们发现,在不添加乙炔黑(AB)的情况下,G/SG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当石墨烯包覆量为1%时,材料50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可与添加10%AB的天然石墨电极(SG)等同;当石墨烯包覆量为2.5%时,材料的比容量完全高于添加10%AB的石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归因于石墨烯的包覆。一方面,石墨烯的柔软可变性可以保证天然石墨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从而有效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另一方面,石墨烯的存在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促进更好导电网络的形成。因此,石墨烯包覆天然球形石墨材料中,石墨烯不仅是活性物质,也发挥导电剂的作用。当添加5%的乙炔黑时,在50 mA·g^(-1)电流循环50次后,5%G/SG电极的可逆容量从381.1 mAh·g^(-1)提高到404.5 mAh·g^(-1),在1 A·g^(-1)电流时可逆容量从82.5 mAh·g^(-1)提高到101.9 mAh·g^(-1),这表明G/SG电极仍然需要乙炔黑导电剂。乙炔黑颗粒填充在复合材料的空隙中,通过点接触的形式连接到G/SG颗粒,与石墨烯协同作用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导电网络。尽管石墨烯包覆和乙炔黑添加对天然石墨电极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增加了天然石墨电极的导电性和储锂性能(包括可逆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但随着石墨烯或乙炔黑的增加,电极密度通常会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石墨负极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容量的平衡。这些结果对天然石墨的进一步商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工作为天然石墨电极在锂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制备更高性能的负极材料
    • 张欢; 马晶晶; 韩世星; 韩瑾; 张远; 许光日
    • 摘要: 通过冷冻干燥与镁热还原相结合的简单方法,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硅基/石墨烯复合材料(HD-P-Si/GS).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HD-P-Si/GS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并系统分析了HD-P-Si/GS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纳米硅高度分散在三维石墨烯导电网络中,这种石墨烯包覆多孔硅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缓解硅体积变化引起的过度应力,并为电子传输提供三维通道,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将HD-P-Si/GS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获得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在1000 mA/g的高电流密度下,HD-P-Si/GS负极经过200次循环后仍可提供约703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
    • 荀瑞; 王利娟
    • 摘要: 以钛酸四丁酯、乙酸锌、醋酸锂、苯胺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和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钛酸锂锌/聚苯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聚苯胺为无定型结构,且未引入杂质。当聚苯胺的质量分数为5.3%、电流密度为0.1 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30.0(mA·h)/g;恒流充放电100圈后,仍然可保持281.3(mA·h)/g的高放电比容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