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本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59435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求实、党政论坛、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等;资本全球化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宇坤、陈志武、邱卫东等。

资本全球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435 占比:99.97%

总计:559575篇

资本全球化—发文趋势图

资本全球化

-研究学者

  • 董宇坤
  • 陈志武
  • 邱卫东
  • 丁宇
  • 向红
  • 张世鹏
  • 杜奋根
  • 杨国亮
  • 王中保
  • 胡博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少霞; 魏莉
    • 摘要: 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为人类带来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新体验,其背后的负面溢出效应却是全球空间剥夺加剧,人类社会空间呈现同质性和断裂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全球空间布展不平衡这一危机,突出强烈的人类情怀和空间意蕴,旨在破除空间中抽象力量对人的支配、超越“中心—边缘”的全球空间结构、构建基于合作共赢的差异性空间和实现人类社会空间的均衡持续发展,是重塑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未来要实现全球空间正义,就必须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坚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求同存异,构筑凸显正义、适合人类生存的民主空间、发展空间、生态空间、价值空间。
    • 谢亚洲; 张潇梦
    • 摘要: 资本全球化的空间拓展与结构性差异提出如下根本性的问题,即这种全球化形态的内在驱力、运行机制与时空结构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重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特别是其对价值的形式分析。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直接将劳动指认为价值的内容实体不同,马克思揭示出价值的本质在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断裂性综合”的形式化运动本身。价值的形式化运动建构出价值的“抽象统治”,这在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全球化始终伴有危机的潜在可能。而在价值的资本化过程中,资本的再生产在使全部过去劳动积聚于当下的“当下性”生产中获得其“内在本质”,这也使得机器体系作为资本“最恰当的形式”具有了时间性意义。价值的形式化运动使资本全球化呈现为一种关联性时空、危机性时空和等级性时空,对资本全球化时空结构的学理辨识为我们参与并引领全球化的进程提供了理论参照。
    • 鲁明川
    • 摘要: 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即资本流向全球、在全世界扩张蔓延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造成资本积累的空间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不断加剧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态空间的占有与剥夺。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本全球化的生态风险挑战,甚至陷入资本权力构筑的生态陷阱。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拒斥资本,但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设立生态门槛,限制和导控国际资本;聚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力,构建国际公认的生态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赵强
    • 摘要: 都市时代,城市凸显为资本全球布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对全球化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哲学反思成为时代呼唤。由康德和黑格尔哲学思辨开启、被马克思恩格斯进行唯物史观改造、经全球化和城市化理论家依据时代发展进行补充和丰富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辩证关联思想,为全球化和城市化关联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知识资源。现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城市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结构,执行着中心对边缘的统治和剥夺功能,具有典型的非正义性。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揭示资本全球布展的基本空间单元从民族国家向城市的历史转换,在此基础上对全球化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哲学反思,并提出平等、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城市体系建构原则,是从全球结构基础支点时代转换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具体化和丰富化。
    • 马超; 王岩
    • 摘要: 逆全球化思潮是逆全球化现象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衍生出来的一种较为高级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于2016年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加速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特定的现实主体、存在场域、生存土壤、生成动力和价值诉求.逆全球化思潮的生成有着深刻的利益动因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是"零和博弈"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宰制共同支配下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产物.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的最大威胁,主要表现为国家层面对华的全面围堵和整体遏制倾向,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批判、谴责和防范逆全球化思潮层面,更要通过倡导共同体思维、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举措,在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实现对逆全球化思潮的双重超越.
    • 薛求理; 丁光辉; 陈颖婷
    • 摘要: 1978年,在经历了近30年锁国的状态后,中国再次向世界徐徐开放。先打开的是窗,让域外的新鲜空气猛烈地吹进来,让里面的人看见外部的情景;再打开的是门,让思想、贸易、经济、技术、方法、人员流通。从海外进入中国的,首先是资金,外资不仅带来了外国的设计、房屋,更带来了一整套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海外建筑设计的来临,是资本全球化服务输出的结果,设计人才和经验的大量快速积聚,必然溢出本城,辐射向地区、国家和全球。这种输出,正填补了发展中国家提升城市面貌、新城建设的热切渴望和需要。输入的设计、技术、理念和本地原有的习惯产生碰撞和交锋,引起注目和讨论。输入海外设计间接反映了资本、商品、信息、劳动力和知识的跨境流动和重新配置。
    • 王森垚; 张媔
    • 摘要: 拉美新自由主义起源于传统历史发展困境。经过国际组织、美国等多方参与推进,拉美走上新自由主义改革道路,相继实行市场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经济领域不仅没有实现长久性经济繁荣,相反加剧了社会领域的贫富差距和矛盾。历史实践表明,拉美新自由主义是金融资本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历史进程展开、推进的一个环节。通过相关改革,拉美国家被整合进全球资本主义系统。而金融资本也通过全球化制度布局和优势实现了积累目的。从现实结果上看,拉美的现代化之路未能从根本上摆脱结构性发展困境,还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经济发展自主性。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正确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发展方案。
    • 刘志洪; 牛思琦
    • 摘要: 开放作为资本操控文化的起点,既是资本增殖的手段,也是文化维系的根本.但表层的开放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封闭,这是资本文化逻辑更为本质的向度.封闭性形成以资本为主导的文化利益闭环,加剧异质文化间的断裂,促使"超文化"生成,使文化呈现出生产的非需求性、交换的非平等性、分配的非均衡性和消费的非自主性,强化资本的权力.开放走向人化而封闭导致物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矛盾,解放与奴役、自由与束缚的矛盾,社会关系优化与退化的矛盾,都强化了资本宰制下人化和物化的界分.在宏观上把握文化开放与封闭间的张力,中观上注重文化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养成,微观上将家庭关系作为生成社会关系完整性的基础,有助于驾驭进而超越资本的文化逻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