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义

正义

正义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822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0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篇;相关期刊2638种,包括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正义的相关文献由7624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大志、何建华、马晓燕等。

正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08 占比:99.7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 占比:0.19%

总计:8227篇

正义—发文趋势图

正义

-研究学者

  • 姚大志
  • 何建华
  • 马晓燕
  • 傅强
  • 沈晓阳
  • 林进平
  • 易小明
  • 王广
  • 刘钊
  • 张晓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陈杨阳
    • 摘要: 从法的规范价值来看,发展风险抗辩制度显现出"功利主义"倾向,不符公平正义;从法律体系协调性角度看,发展风险抗辩条款的过错责任属性与我国确立的产品严格责任原则相冲突,并使缺陷产品补救义务失去理论依据;从司法适用角度看,发展风险抗辩条款不具有可行性.故应当将该条款删除,贯彻产品严格责任原则,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保证法律的协调性以及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 马万东; 卢林萍
    • 摘要: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幻相和心灵样态之间的关联做了深刻的揭示和演绎,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对正义幻相和心灵之间的关联亦有精彩的呈现,但是过度的学科分化遮蔽了哲人和诗人所揭示的心灵的完整结构及其诸多表现形态。哲学要想重新获得对于人类心灵的敏感和洞见,就必须充分审视人类心灵的激情部分,在这一点上,处于形上进路和经验进路之间的修辞学进路更具有建设性意义。
    • 闫涛; 李樑; 沙西
    • 摘要: 东西方哲学家都曾试图寻找一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正义观,将其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法则予以运用,但一直未达成普遍共识。20世纪60年代,一些英美学者开始对马克思正义观进行研究,集中探讨马克思有无正义观、马克思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针对以上讨论,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正义观的考察,最终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合理性阐释,进而运用马克思正义观考察现实世界。
    • 丁心悦
    • 摘要: 凯·尼尔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建构的平等主义正义论可以追溯到他关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阐释上。首先,凯·尼尔森认为只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对平等与正义等道德思想的研究才可以深入。其次,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平等与正义思想的"要义",认为真正的平等只有在消灭了阶级的无阶级社会里才可以实现。再次,凯·尼尔森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平等与正义思想及其阶级分析思路,建构了走向彻底的平等主义正义社会的正义观。这种平等主义正义观所承诺的平等主要包括"平等有效的自由"和"需要的平等满足"等内容。甚至可以说,凯·尼尔森的平等主义正义理论是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的一种当代阐释和重构。
    • 李薇
    • 摘要: 道德动机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将道德动机视为判定某一行为是否为德的必要条件。休谟坚持以情感为根据,将道德动机理解为激发人们做出德行的原因或理由,是心灵中一种具有推动性的情感。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休谟的道德动机包含了客观性、社会实践性和社会现象性等固有属性,共同激发人们做出德行。更关键的是,这些固有属性还能一定程度地弱化休谟通过情感为道德奠基的主观性,使道德判断的结果呈现出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倾向,这也是休谟追求道德哲学科学化的努力尝试。
    • 董文静; 魏辅轶
    • 摘要: 中国图书馆学界对自由与平等精神虽予以认同,但对这种精神在实践中如何实施依然存在较大争论。文章从图书馆历史发展中图书馆的价值演化入手,分析了图书馆经济属性的变化对图书馆公正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法律经济学中的“最小防范成本”和“最大财富”两个原则,通过一个案例对比了“绝对原则”与“相对原则”两种不同的关于公正价值的观念,对图书馆临时读者入馆问题中出现的种种不同价值理解进行了讨论,提出图书馆所追寻的公正在实践中更适于采用代价原则以处理这种负外部性的冲突,才能在实践中保证自身的社会价值。
    • 王宇明
    • 摘要: 马克思在著述中并未提出系统的正义理论,引发了当代学者关于解读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争论。其中,艾伦·布坎南在吸取齐雅德·胡萨米和南希·霍尔姆斯特伦批评艾伦·伍德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来修正和补充"塔克—伍德命题"。布坎南的"内在批判"理论,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彰显了革命性。但是,布坎南的阐释并没有突破伍德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纯粹事实性理论的窠臼,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规范性维度,并不能正面说明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布坎南理论的局限性表明了必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才能说明马克思的规范性正义理论,为进一步建立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奠定基础。
    • 姚大志
    • 摘要: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诺奇克的理论被称为“极端自由主义”,与罗尔斯的“平等自由主义”相对立。如何评价诺奇克的政治哲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如下关键问题:诺奇克的政治哲学是一种老式的自由主义,还是一种新式的自由主义?人们通常认为诺奇克的政治哲学属于老式自由主义,并且也有一些理由来支持这种观点。但本文认为,这种极端自由主义除了这张老面孔之外,还有另外一副新面孔;而且这副面孔的“新”不仅是相对于洛克式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相对于罗尔斯式新自由主义而言的。
    • 向俊蓉
    • 摘要: 当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金·斯坦利·罗宾逊的作品《纽约2140》是气候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揭示了22世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给纽约市居民带来的各种生存危机。本文将从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和伦理危机三个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警示世人增强气候危机意识和社会正义意识。
    • 林倩翼
    • 摘要: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企图从整个城邦出发去探讨人的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城邦与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类似,如果人是小写的正义,那映射到城邦就是大写的正义。他希望通过分工确保大写的正义,通过系列公民教育来确保小写的正义,培养正义的公民是构建正义的城邦的必经之路。在对公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诗与哲学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理想国》一开始以讨论正义开篇,最后以诗与哲学的争论结束,苏格拉底指责诗歌教育所带来的危害,拒绝摹仿艺术进入理想城邦,通过探讨苏格拉底如何建立正义的城邦,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态度,以及应该如何对公民进行审美教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