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义观

正义观

正义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480篇;相关期刊304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2014)、第三届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等;正义观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海波、葛宇宁、舒前毅等。

正义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1 占比:10.0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480 占比:89.71%

总计:3879篇

正义观—发文趋势图

正义观

-研究学者

  • 胡海波
  • 葛宇宁
  • 舒前毅
  • 李慧
  • 王伟
  • 倪勇
  • 刘思瑞
  • 及旭
  • 宋婷婷
  • 屈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涛; 李樑; 沙西
    • 摘要: 东西方哲学家都曾试图寻找一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正义观,将其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法则予以运用,但一直未达成普遍共识。20世纪60年代,一些英美学者开始对马克思正义观进行研究,集中探讨马克思有无正义观、马克思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针对以上讨论,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正义观的考察,最终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合理性阐释,进而运用马克思正义观考察现实世界。
    • 宋雨勃
    • 摘要: 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基础上,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根本上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并以它为基础超越旧哲学的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的正义观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本文从马克思博士论文入手,探究马克思在各个时期对于正义观的不同理解与演进过程,对脱离社会现实的理论加以批判,从社会生产条件中探寻正义问题。
    • 曹金枝
    • 摘要: 古今中外能够被称之为哲学巨匠的非常罕见,古希腊的柏拉图则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大家,其师承苏格拉底,并教出了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一个被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学生,其哲学思想承上启下,名动天下。人们称当今世界的思想源头之一就在古希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三大哲人的存在。在柏拉图的哲学世界里,正义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其在很多场合都进行过强调与解读--这当然是用当下的概念对当时的场景进行的描述。在《柏拉图对话集》中,在《理想国》中,都有很多关于正义的阐述。
    • 毛英雄
    • 摘要: 冲突期间,女孩会用只有她们自己才明白的语言和正义观来攻击别人。在女性友谊亲密无间的背后,隐藏着一片弥漫着愤怒的秘密土地,而滋养这片土地的,正是沉默快20年未联系的“老友”突然从微信好友验证那里发来叙旧之请,你会是什么感受?我想起了曾经数学试卷结尾处流行的那种附加题,它很难做,做对了可以加分,不做也没什么损失。我选择不做。
    • 陈增辉
    • 摘要: 功利主义法学作为近代西方主要的法学流派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作为创始人的边沁以功利主义为基础,对最大幸福原则、幸福的目标、正义观等进行的分析和建构,尽管在当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甚至遭受了各方的猛烈批判和质疑,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稳定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所产生的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并且对其之后的西方实证主义法学、社会法学、经济法学等各流派的思想和主张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他提出的功利主义基本原则至今仍然在欧洲各国的政体内发挥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李琳
    • 摘要: 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马克思正义观为理论渊源和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为实践来源的习近平新时代正义观,具有鲜明的唯物史观特征,即人民性、历史性以及实践性。习近平新时代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态正义、代际公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坚持结合物质生产状况及其具体历史发展,客观、科学地分析社会的正义问题,并通过实践寻求正义的实现。
    • 魏传光
    •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将“正义”纳入“共同富裕”等具有中国色彩的话语体系之中,以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观。共同富裕的“正义性”存在于它所要推进的互依性、交互性的社会关系之中、它所要建设的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之中、它所追求的从生产活动转向共同体活动之中。共同富裕本身内含着主体的全民性正义、内容的实质性正义、方式的程序性正义等“正义”意蕴,既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性正义,也是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共享性正义,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正义观从内涵上看是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的综合,从历史过程上看是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转向的过渡环节。
    • 包大为
    • 摘要: 马克思的正义观始终都处于以启蒙主义为分际的政治思想史论辩焦点之中。马克思的正义观由于其显著的由哲学走向实践、由观念走向现实的特点,或是与古典政治传统相冲突,或是受到了启蒙以降的政治理念的诘难。但是,马克思的正义观的科学性正是在于对政治伦理的总体性批判。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古今政治伦理的客观基础,通过扬弃启蒙主义话语所构成的划分古今的符号界限,将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呈现为理解正义与权利的哲学视角。马克思的正义观的革命性在于超越了古今之辩的历史观。马克思的正义观不再是对永恒的正义理念的追求,而是对真实的政治程序所再现的价值诉求的研判,其主体是创造历史的人民,其方向是人与生产力的解放。
    • 强以华
    • 摘要: 在西方哲学史上,休谟以他的经验论哲学为基础,在正义的来源和基础的问题上,用他的人为的协议(或同意)代替了以往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倡导的自然法。他的这一做法彻底置换了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正义理论的基础,也就是说,用主观的基础代替了客观的基础,用历史的基础代替了逻辑的基础,用非永恒的基础代替了永恒的基础。尽管休谟的这一做法让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正义理论的基础变得更为现实可信,但是,正义理论的合理性在于“普遍”同意,他在把正义理论的基础变为主观的、历史的、非永恒的基础因而可能导致多元化时,也为这种普遍同意设置了障碍,从而使得西方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不得不面对一种挑战,迫使他们通过新的课题来迎接这一挑战。就此而言,休谟对于自然法的超越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 熊富标; 路雪莲
    • 摘要: 亚当·斯密从人的利己角度出发,指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通过利己的逻辑起点引出利他的道德情感,从而形成人人平等互利的市场经济秩序。亚当·斯密所描述的经济人是具有道德意识的社会人,“利己”与“利他”共同构成了人的本性,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人。在从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推进过程中,其正义观构成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内核。正义不仅是个人必备的品质,也是一切美德的根本,促使各种美德相互包容、和谐共存,使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处于合宜状态,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