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声特征

超声特征

超声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4381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家庭医药、现代医用影像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五次学术大会、全国第四届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等;超声特征的相关文献由1053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晓燕、刘丽、张建兴等。

超声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0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4381 占比:99.78%

总计:174772篇

超声特征—发文趋势图

超声特征

-研究学者

  • 谢晓燕
  • 刘丽
  • 张建兴
  • 徐辉雄
  • 张敏
  • 晏丹
  • 李娜
  • 杜柳
  • 王丽
  • 王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永林; 李君
    • 摘要: 目的研究BI-RADS超声在诊断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该院超声科经病理检查证实组织类型的33例BLBC(BLBC组,34个肿块)、20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三阴性乳腺癌(non-BLBC TNBC组,21个肿块)、2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20个肿块)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BI-RADS超声特征及相关病理结果,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建立BLBC预测模型,评估BI-RADS在诊断BLBC中的临床价值。结果BLBC组与non-TNBC组坏死或黏液变及癌细胞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cm+1.733×内部无回声。该回归模型在预测BLBC中的灵敏度为63.4%,特异度为76.5%,阳性预测值为68.9%,阴性预测值为69.4%。结论超声BI-RADS可有效用于BLBC肿块的术前诊断。
    • 杨柳; 王志兰; 李云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PT)的超声特征及超声对PT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21年6月确诊并治疗的80例PT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术前接受超声检查。结果:不同病理性质PT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当中,在是否存在清晰边界、有无囊性回声区、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高回声分隔方面存在着明显性的差异(P0.05)。结论:PT在超声检查当中可表现出一定的图像特征,判断PT良恶性的重要超声检查参考依据为是否存在清晰边界、有无囊性回声区、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高回声分隔,可为术前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及资料。
    • 李娜; 苏建强; 张燕宏; 孙聪欣; 于湄; 甄娟; 李彦
    • 摘要: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VI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22日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58812例孕妇病历资料,共发生6例胎儿VIM。具体分析6例胎儿VIM病例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追踪其预后。结果6例胎儿VIM病例超声图像均表现为扩张肠管呈“漩涡征”,彩色多普勒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扭转形成的血管“漩涡征”图像,部分病例伴有胃扩张、腹水、腹腔内钙化及羊水过多等征象。出生后6个月3例胎儿正常,2例发生术后短肠综合征,1例死亡。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VIM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 康泰梓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7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65例,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特征。结果6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共检出乳房触痛10例(15.38%)、乳房包块32例(49.23%)、乳头溢液32例(49.23%)、皮肤损害3例(4.62%);13例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中共检出乳房触痛8例(61.54%)、乳房包块12例(92.31%)、乳头溢液0例(0),皮肤损害5例(38.46%)。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乳房触痛、乳房包块、皮肤损害的检出率显著低于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而乳头溢液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腋窝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为33.85%,低于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具有极高的相似度,但通过临床表现、病史询查、腋窝淋巴结扫查可以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 陈燕璇; 梁键锋; 吴斌洪; 罗平平; 陈文娟; 陈华彬; 曾福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及超声特征对鉴别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和角化棘皮瘤(K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cSCC与16例KA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cSCC与K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以下:(1)病程:cSCC组27例>3个月(87%),KA组14例0.05)。结论 临床表现联合超声能提高cSCC和KA的临床诊断,并在其治疗和随访中起指导意义。
    • 刘晓琳; 陈欣欣; 陈铃; 林鸿国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征象及BRAF^(V600E)基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36例患者,178个甲状腺癌结节,83枚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和BRAF^(V600E)基因结果,分析BRAF^(V600E)基因、各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年龄<40岁、结节最大径≥1.5 cm、微钙化、甲状腺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2.701、3.282,均P<0.05)。结论甲状腺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 樊星; 郑坤; 陈文颖; 顾军
    • 摘要: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预测伴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伴HT的PTC患者,依据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并根据声像图表现分别进行Kwak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Kwak TI-RADS)和ACR TI-RADS分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肿瘤最大径、纵横比、ACR TI-RADS分值的ROC曲线,评估各预测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纵横比、ACR TI-RADS分值与伴HT的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1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69、1.392、2.765,P均1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95%CI:0.849~0.925),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75.0%。结论:ACR TI-RADS分值是伴HT的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与肿瘤最大径、纵>1横比联合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 熊朝月; 周敏; 何小芳; 华骁帆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单侧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特征和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判定是否发生ALN转移并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先对2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另选取78例单侧早期乳腺癌患者对该模型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203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71例患者出现ALN转移(转移组),占34.98%。肿瘤直径≥3 cm、肿瘤边缘模糊、ALN短径较长、ALN短径与长径比值(短径/长径)较高、ALN皮质厚度较厚、分化程度低、血清微小RNA-21(miRNA-21)表达量高均为早期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程为Logit(P)=1.912×肿瘤直径≥3 cm(是=1,否=0)+2.040×肿瘤边缘模糊(是=1,否=0)+1.582×ALN短径(实测值)+3.374×ALN短径/长径(实测值)+2.264×ALN皮质厚度(实测值)+2.497×分化程度(高分化=0,中分化=1,低分化=2)+2.921×miRNA-21表达量(实测值)-33.61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38~0.933),最大约登指数(0.736)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50%、83.60%。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不存在过拟合现象(χ^(2)=2.067,P=0.394)。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2.98%,准确度为84.62%。结论 基于肿瘤分化程度、血清miRNA-21表达量、肿瘤直径、肿瘤边缘以及ALN的短径、短径/长径、皮质厚度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ALN转移风险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 崔瑾; 朱双利; 谢允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砂砾性痛风痛风石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慢性砂砾性痛风痛风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共105个受累部位,全部接受超声检查,通过回声特点、回声质地、轮廓界限、数量以及有无声晕对痛风石进行分类,观察超声特征,判断病程和痛风石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05个受累部位中,有98个(93.33%)痛风石表现为高回声,其中不均质高回声有39个(39.80%),高回声伴钙化有41个(41.84%),低回声伴钙化有3个(3.06%);边缘界限不清楚有95个(90.48%);多个成组痛风石有68个(64.76%),单个成组痛风石有22个(20.95%),伴有声晕痛风石有67个(63.81%)。随着病程延长,痛风石和痛风石钙化数量也在增加。结论:慢性砂砾性痛风痛风石具有不均质、高回声、界限不清楚和多个成组超声特征,同时伴有低回声声晕,呈现出多样化。有助于临床诊断,给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减少患病人数。
    • 陈圆圆; 韦丽艳; 廖新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BC)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乳腺黏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比较PMBC和MMBC患者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分级和BI‑RADS分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9例MBC病灶中,BI‑RADS 3类1例,BI‑RADS 4a类4例,BI‑RADS 4b类15例,BI‑RADS 4c类11例,BI‑RADS 5类18例。PMBC组肿块呈混合回声的显示率高于MMBC组(P=0.025);MMBC组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及边缘毛刺、模糊的显示率高于PMBC组(P=0.008,0.023);MMBC组血流3级肿块和BI‑RADS 5类肿块占比均高于PMBC组;BI‑RADS 4b类肿块占比低于PMBC组。结论PMBC较MMBC更易表现出良性超声特征,综合分析肿块的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超声表现有助于鉴别PMBC和MMBC,从而提高MBC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