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656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黄河.黄土.黄种人、新华文摘、环渤海经济瞭望等; 辽河平原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国宏、刘锴、周道玮等。

辽河平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11.35%

专利文献>

论文:656 占比:88.65%

总计:740篇

辽河平原—发文趋势图

辽河平原

-研究学者

  • 钱国宏
  • 刘锴
  • 周道玮
  • 孙毅
  • 宇万太
  • 宫亮
  • 张正祥
  • 李颖
  • 梁文举
  • 樊月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磊
    • 摘要: 文章采用Elman模型对辽河平原灌区的农业节水潜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平原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在未来10—20年内农业节水潜力增幅可达0.48亿~1.25亿m3.研究成果可为辽河平原农业节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辛宏章
    • 摘要: 对辽河平原水稻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潜水蒸发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作物潜水蒸发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孕穗和抽穗开花期的潜水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重达到40.4%,属于耗水最高时期,黄熟期占比最低,为15.5%.粘土土质下水稻潜水蒸发最大,其次是亚粘和亚沙,沙土土质下水稻潜水蒸发最小.研究成果对于水稻节水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 叶鑫; 金丹丹; 董海; 褚晋; 高云; 宫亮
    • 摘要: 辽河平原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灌排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文中以粮食和环境安全为前提,通过多年机械化精准施肥、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控及药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明确相关技术要点,优化相关配套参数,形成水稻优质丰产节药节肥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明确了侧深施肥、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智能化机械化插秧除草同步等技术要求,有助于推动施肥、施药技术向信息化、智能化、轻简化方向发展,为发展水稻清洁生产及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 李保国; 王祥; 王影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省考察时提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东北黑土地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这里黑土地含碳量高、土壤质地疏松、适耕性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 赵欣周; 张世春; 李颖; 郑益旻; 赵洪亮; 谢立勇
    • 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措施对氨气排放贡献的研究,获得辽河平原化肥施用本地化的氨排放因子,为大气环境和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于201 8年5-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氨气排放的大田试验,以基肥施树脂包衣缓释化肥、拔节期追施尿素为常规施肥方式,设置无氮处理(T0)、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定时收集氨气,利用流动分析仪检测计算氨排放通量,同时测定土壤铵态氮含量.[结果]施基肥后氨挥发速率呈现双峰趋势,各处理分别于施基肥后第1-2天或第5-7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施基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无氮处理(T0);施追肥后各处理均于第1-2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无氮处理(T0).氨挥发损失累积量表现为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减半(T1)>无氮处理(T0).各时期各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同时期土壤氨挥发速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施追肥后两者的变化趋势比施基肥后更加相似.由于T1、T2、T4追肥期施尿素,尿素释放铵态氮比缓释化肥更加迅速,同时氨挥发也相对较快.整体来看,减少50%施氮量,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只减少20%.各处理间生长季内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差异显著,常规施肥+生物炭(T2)的氨挥发损失累积量最多,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加施生物炭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增加22%.全生长季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的措施比以尿素作为追肥的措施的氨挥发累积量减少12%.[结论]氨挥发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边际递减效应.生物炭促进了农田氨挥发,玉米秸秆生物炭呈碱性,导致了氨挥发累积量的增加,但其具有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大、吸附效果强的特点,可改良土壤和减少其他温室气体.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显著降低了氨挥发.
    • 无; 陈宗阳
    • 摘要: 从北京一路向北,过了河北坝上,进入内蒙古,就到了乌兰布统草原。这里属于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水草丰茂,冬夏分明,晨夕景观各异,是北京周边度假的首选地之一。自驾车是游览乌兰布统草原的最佳方式,从北京途经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往返,是一条不错的周末自驾小环线。
    • 葛文芬
    • 摘要: 一辽河平原肥沃的大地上,到处是大片棉田。那年,我家在北大川十几亩地上,全部种了棉花。北大川,肥沃的平川地,那是我家的地眼。棉棵枝繁叶茂,肥硕的棉桃累累,缀满枝头。进入秋天,棉桃咧开嘴绽放,吐出绒绒洁白的棉团,如同茫茫瑞雪,白花花一片。可是,这丰收喜人景象,却愁煞了我的父母亲。因为母亲身患疟疾天天发作,发作时哆嗦成一团。头疼得像裂开似的,然后喝下一大瓢凉水。
    • 隋世江; 金丹丹; 牛世伟; 王娜; 徐嘉翼; 董海; 褚晋; 宫亮
    • 摘要: 辽河平原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近些年随着品种改良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该地区水稻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着施肥过量、施肥方式不合理、灌排水粗放、农药滥用等问题,并由此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及稻米质量安全等问题.为实现水稻绿色种植生产及稻米质量安全,通过关键技术筛选、集成与示范,构建了水稻化肥农药绿色替代减施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规定了水稻秸秆还田替代化学钾肥、有机肥等氮替代化学氮肥、稻瘟病生物农药防治、二化螟生物防控等技术要求,以期为辽河平原稻区水稻绿色种植及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 胡晓松
    • 摘要: 云模型可对水文变量时空变化的离散度及稳定性进行量化,相比于传统时空分析定性描述有所改进.以辽河平原作为典型实例,结合云模型探讨其参考农作物的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进.结果表明:①近60年,辽河平原参考农作物蒸发时空隶属云在0.4?0.9之间变幅,变化较为稳定,但在2000年以后,变幅较大,涨率为0. 25/a,离散度和稳定度呈现急剧扩散变化;②夏季和秋季其蒸散发时空隶属云变化较为集中,在0.5~0.7之间变化,而播种关键期的春季蒸发时空隶属云从0.2变化至0.7,且呈现收缩变化,蒸发有所增加,不利于春季作物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