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郭熙

郭熙

郭熙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482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美术等; 郭熙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娟、刘伟、郑海文等。

郭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 占比:100.00%

总计:482篇

郭熙—发文趋势图

郭熙

-研究学者

  • 冯娟
  • 刘伟
  • 郑海文
  • 陈传席1
  • 张白露
  • 李成富
  • 王逊
  • 钟国胜
  • 陈池瑜
  • 马鸿增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佳硕; 孙晓昕
    • 摘要: 北宋画家郭熙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饱游饫看”的绘画理论,指出画家要游历自然和师法自然,并结合自身情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山水作品,这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着指导和推进意义。该文通过论述“饱游饫看”理论产生的背景,并结合历代画论解读其含义,探究郭熙《林泉高致》中“饱游饮看”观点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 牛晓鉴
    • 摘要: 郭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理论家,他的艺术上承五代,下启南宋,是当时杰出的山水画大师。他的代表作品《早春图》和其子郭思整理的绘画理论《林泉高致》一直为后人借鉴学习,他总结提出的“三远法”更是对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郭熙代表作品《早春图》入手,通过其作品与艺术理论《林泉高致》分析郭熙的林泉之志,因个人无法脱离时代烙印,故从郭熙的艺术主张上看北宋山水画精神的转变。
    • 王栋
    • 摘要: 该文通过剖析李成与郭熙山水画各自的风格特征,从画面内容、构图方式、笔墨特点、意境追求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共性与特性,从而得出李成的山水画艺术如何对郭熙的山水画成就产生影响,以及郭熙对于李成山水画的哪些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 孙瑜彤
    • 摘要: 郭熙既是北宋时极为重要的画家,也在绘画理论方面成绩斐然,其《林泉高致》是对郭熙艺术创作上的全方面解读,堪称宋代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绘画思想正面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林泉之心”的绘画理论思想对在山水画的创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远”“深远”“平远”的绘画理论思想,突破原始简单创作技巧问题,上升到对山水画的空间意识以及山水画的意境把握,营造出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化山水境界。文章由郭熙《林泉高致》一书中部分重要观点切入,探讨其山水画论观点的具体内涵及意义。
    • 朱瑜
    • 摘要: 郭熙是北宋时期杰出的绘画大师,其绘画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美学家们争相研究的对象。以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为蓝本,分析郭熙对山水画审美观照方式的提出、审美关系的构建、审美意境的营造以及审美功用的揭示,从而论证郭熙绘画当中蕴含的丰富美学思想。
    • 刘墉
    • 摘要: 202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彼时距离上一次展出这三幅煊赫巨迹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这次展览因为种种原因,虽然不像以前那样观者如堵,但依然盛况空前。为了让所有观者都有机会看清楚每幅画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规定了观赏的路线和每人在画前驻足的时间。
    • 耿孝敏
    • 摘要: 北宋时期稳定的政治大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新的市民阶层在此时兴起。画家们为了适应中下层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将各阶层人民的现实生活状况更加广泛又真实地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山水画发展至此,首先从功能上就发生了质的转变,它开始适应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们愉悦自身、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需求。也正因如此,山水画在两宋绘画的各门类中占有显著优势。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技法成熟而又风格相异的山水画作品,传统的山水画也在此时被提高到了全新的艺术水平。熙宁、元丰年间,山水画家郭熙总结学习各派技法,不断丰富山水画理论,最终形成的院体画风使得当时的山水画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风貌,而郭熙的代表之作《早春图》就对这种新的审美趋向做了很好的图像说明。对《早春图》进行分析,以观当时山水画的风貌。
    • 冯娟
    • 摘要: 《溪山行旅图》宋·郭熙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厘米。在《溪山行旅图》中,作者郭熙绘画的面貌特征一览无余,例如山势多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又如笔法如乱云飞卷,变化丰富,再如松叶攒针,杂叶夹笔,绘画左下角的树根处有郭熙之藏款,这和当时流行的署名方式不谋而合。《溪山行旅图》以表现烟云变灭为长,画中峰峦秀起,讲究布置造妙,以突兀险绝的构图取胜。郭熙运线运墨都极有生力和张力,线条有变化时,墨法就随着起伏收缩,整个山体看起来像云突风涌,有强烈的体积感。运笔厚而不滞,用墨鲜而不浮,绘画技巧极高。
    • 冯娟
    • 摘要: 《溪山行旅图》宋·郭熙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厘米。在《溪山行旅图》中,作者郭熙绘画的面貌特征一览无余,例如山势多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又如笔法如乱云飞卷,变化丰富,再如松叶攒针,杂叶夹笔,绘画左下角的树根处有郭熙之藏款,这和当时流行的署名方式不谋而合。《溪山行旅图》以表现烟云变灭为长,画中峰峦秀起,讲究布置造妙,以突兀险绝的构图取胜。郭熙运线运墨都极有生力和张力,线条有变化时,墨法就随着起伏收缩,整个山体看起来像云突风涌,有强烈的体积感。运笔厚而不滞,用墨鲜而不浮,绘画技巧极高。
    • 冯娟
    • 摘要: 《溪山行旅图》宋·郭熙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厘米。在《溪山行旅图》中,作者郭熙绘画的面貌特征一览无余,例如山势多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又如笔法如乱云飞卷,变化丰富,再如松叶攒针,杂叶夹笔,绘画左下角的树根处有郭熙之藏款,这和当时流行的署名方式不谋而合。《溪山行旅图》以表现烟云变灭为长,画中峰峦秀起,讲究布置造妙,以突兀险绝的构图取胜。郭熙运线运墨都极有生力和张力,线条有变化时,墨法就随着起伏收缩,整个山体看起来像云突风涌,有强烈的体积感。运笔厚而不滞,用墨鲜而不浮,绘画技巧极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