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防冰

防冰

防冰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86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航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21471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科技创新导报、湖南电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8年自然灾害对电力设施的影响与应对研讨会、中国航空学会人体工程、航医、救生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2002年第七届全国环境控制学术交流会等;防冰的相关文献由3902位作者贡献,包括陆佳政、方针、李波等。

防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1471 占比:99.94%

总计:521788篇

防冰—发文趋势图

防冰

-研究学者

  • 陆佳政
  • 方针
  • 李波
  • 蒋正龙
  • 莫思特
  • 李碧雄
  • 孙大志
  • 张俊
  • 刘天琪
  • 胡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维; 李洋; 姚舒怀; 黄宝陵
    • 摘要: 光热防冰防霜防雾表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因其出色的有效性和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特点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青睐.本文聚焦太阳能光热防雾表面和超疏水太阳能光热防冰防霜表面的近期研究,首先介绍太阳能光热表面及其机理,然后分别介绍防雾领域和防冰防霜两个领域的主要工作.以光热材料种类为分类依据总结不同光热材料表面的组成、制备方式、光学性能、疏水性能和防雾防冰防霜性能.此外,着重介绍了本联合课题组对光热表面的主要研究.最后,对光热防冰防霜防雾表面性能进行了总结与对比,分析了光热表面目前的挑战与未来潜在的重要发展方向.
    • 毛雨贤; 俞超; 莫晓姣
    • 摘要: 连日来,尽管雨雪冰冻天气持续,各地群众杀年猪、包粽子、蒸年糕等置办春节美食的热度不减。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实施各项防冰抗冰融冰保电措施,对易覆冰线路进行巡视监测和维护,并密切关注寒冬取暖和村民返乡带来的负荷增长,全力保障广西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 余飞虎; 鲁彩江; 华强; 谢云鹏
    • 摘要: 基于“防冰为主,除冰为辅”的理念,设计一台智能感知线路环境的输电线路主动防冰/除冰机器人。机器人包括机械系统、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环境感知系统四部分。机械系统用于满足机器人线上运动和防冰/除冰需求;控制系统实现上位机遥感控制和下位机自主控制;电源系统采用自取电电源管理系统,保证机器人可长时间在线工作;环境感知系统收集电力线局部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发送回监控后台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可便于无人机吊装上下线的进线方式,研制实验样机并进行各功能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蓝席建; 张馨; 朱能杰; 刘文静; 宣孝文; 沈权; 王立平; 严明龙; 伍大恒; 吴斌
    • 摘要: 目的制备低温下具有高耐磨和高强韧性能的极地破冰涂层,并研究其低温服役性能。方法以氢化环氧树脂和氨基有机硅固化剂为基料,涂层交联固化时依靠Si==C、Si—O—Si键的作用形成软硬嵌段结构,有效改善环氧树脂的低温脆性,降低表面张力,将KH560改性的SiC、玄武岩等高硬度无机粉体和柔性减阻的聚四氟乙烯粉等骨料在基料中充分分散均匀,制备极地低温高强韧耐磨破冰涂层。同时关注到此类产品仅有应用案例而无标准的现状,基于产品实际及潜在应用,增设部分新的指标及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探讨。通过‒50°C低温下的附着力、抗冲击性能、柔韧性能来评价涂层的低温服役性能。通过‒50°C低温下的摆杆硬度、耐磨性来评价涂层的低温高耐磨性能,通过耐中性盐雾试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及各试验前后3000 h的附着力、SEM形貌变化来评价涂层的耐久性。通过接触角、着冰力来表征涂层的防冰性能。结果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颜基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接触角、着冰力、耐盐雾性能和拉开法附着力均先增后降。其中,c组的摆杆硬度为0.553,磨耗为16 mg(1000 g/750 r),接触角约为98.8°,着冰力为32 N,综合性能表现最优;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的SEM形貌也表明c组涂层具有较强的耐久性。结论氢化环氧树脂和氨基有机硅固化交联的环氧聚硅氧烷体系保持较高硬度的同时可有效避免低温脆性,涂层的低温服役性能、高耐磨性能、耐久性能、防冰性能良好,低温附着力、耐冲击性能、柔韧性好。涂层在高硬度无机粉体和柔性减阻填料的协同作用下,有效提高涂层在低温下的耐磨性、硬度等性能,可满足极地低温环境下舰船破冰区防护的要求。
    • 徐弘历
    • 摘要: 防冰能力作为涡轴发动机粒子分离器重要考核指标,为保证复杂热气防冰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通过深入剖析整体式粒子分离器功能结构特点,按照区域的材料和功能等不同,气路区域分为进气流叶片+环向集气腔+鼓包前部、进气流前通道和进气流后通道+细小通气孔+鼓包后部等四个区域,固体区域分进气通道固体区域和主通道+清除通道固体区域,采用ICEM高效建立网格拓扑关系,有效将网格质量控制在0.2以上。提出的多气路分区和高效拓扑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确化防冰数值模拟中高质量网格划分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晨; 丁德一; 李逸辰; 姚东东; 李天宇; 郑亚萍
    • 摘要: 结冰是生活中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然而冰的积聚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方面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轻则引起经济损失,重则造成安全事故。传统的除冰方式主要包括机械除冰、热力除冰、化学除冰等,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近些年,开发具有防冰性能的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受荷叶、猪笼草等生物的启发,人们仿生出超疏水型涂层、润滑型涂层来防止材料表面结冰。此外,通过对酷寒地带生物的研究,人们探索了抗冻蛋白的防冰机制,这为仿生防冰高分子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防冰材料的防冰机理和性能要求,以及冰粘附强度的测试装置进行了基础性介绍,并对当前研究的超疏水型涂层、润滑型涂层、抗冻蛋白、应力局部化涂层等防冰材料在防冰、疏冰领域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展望了防冰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 裴如男; 朱东宇; 束珺
    • 摘要: 以带电加热防除冰系统的平尾后掠翼型为研究对象,在风速90 m/s、温度-4~-9°C、液态水含量(Liquid water content,LWC)0.45~1.5 g/m3以及水滴直径(Median volumetric diameter,MVD)20.1~36μm条件下,在0.6 m结冰风洞中开展溢流冰生成规律研究,包含溢流冰起始位置、覆盖范围和类型。试验结果表明,翼型表面溢流冰形成的起始位置受加热功率及来流温度影响较为明显,加热功率或来流温度低至一定数值时溢流冰类型从溪状冰变为冰脊,随着加热功率或来流温度的增加,溢流冰起始位置向后移动。溢流冰的溢流范围受LWC及加热功率影响较为明显,LWC越大,收集水量越多,溢流的范围随之越广;加热功率的影响类似,增大加热功率融化的溢流水增多,从而溢流范围越广。溢流冰生成的类型对MVD的变化比较敏感,当MVD从20.1μm增加为3μm时,溢流冰即从典型的溪状冰变为冰脊。
    • 陈仁贵; 代雪云; 牛兵; 孙卫鹏; 刘莉
    • 摘要: 当前应用于油气领域的主流轻型燃气轮机的进气系统,均在消音器前配备用作防范冰堵的进气加热设施。本文通过简化的工作原理与实际运行案例分析,解释了这类设计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在高寒或高湿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控制系统配置不当引起非停事故的形成过程。本文对照了国内自主研制的进气防冰设施的工作原理概要,及其防范燃气轮机进气系统冰堵和湿堵案例、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且在节能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 叶成世; 陈林; 孙凯革; 王桂芳
    • 摘要: 采用从系统-产品-器件逐步递进的方法和故障树分析法,对一起飞机防冰系统短时告警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导致故障的继电器开展了失效分析.从此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很有必要对继电器等电气器件进行梳理分类,开展寿命试验及实际状态评估,增加必要的器件维修和检测手段,为改进修理模式提供可靠依据,最大程度地降低飞机质量风险.
    • 张提勇; 董艳涛; 陈仁山; 刘锋; 刘文江
    • 摘要: 通过稳态平板法试验研究常用桥面沥青铺装材料的热力学参数,根据济南地区气象资料分析设计桥梁防冰气象参数和热负荷计算模型,获得济南地区桥梁防冰、融冰热负荷;并基于材料导热性能和地区防冻热负荷,设计发热电缆路面结构加速加载试验,对发热电缆防冰路面的耐久性、抗变形及抗开裂能力进行试验,检验发热电缆路面工艺可靠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