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限制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50755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第一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等;限制性输血的相关文献由30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伟、付昕、何晓顺等。

限制性输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0755 占比:99.97%

总计:450889篇

限制性输血—发文趋势图

限制性输血

-研究学者

  • 丁伟
  • 付昕
  • 何晓顺
  • 吴健锋
  • 庄东东
  • 朱晓峰
  • 朱驰
  • 杜柳惠
  • 杨冀
  • 杨占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冰
    • 摘要: 目的:分析并比较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价值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输血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选1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72例,限制性输血)、对照组(72例,开放性输血)。对两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χ^(2)=8.253,P=0.004)。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1.879、7.758,P<0.001)。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07,P=0.016)。结论:相较于开放性输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付昕; 许瑶; 马春玲; 李婉葵; 邓开清
    • 摘要: 目的研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方式在不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的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各种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使用电脑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4.82±2.71)岁,为开放性输血,红细胞输注时机为血红蛋白(Hb)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PT-INR及Cre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Hb水平为(81.50±12.17)g/L、(101.60±8.33)g/L、(117.45±18.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11.23)g/L、(125.33±9.34)g/L、(136.50±25.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CaO_(2)、CEO_(2)、La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为(24.04±1.91)分、(27.32±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81±2.48)分、(23.5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0.26)U、5.00%(2/40),均低于对照组(3.17±0.83)U、15.0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限制性输血,能有效平衡脑氧代谢水平,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 薛楠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治疗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研究组(n=24)。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研究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输血情况[平均输血量、术前血红蛋白(Hb)值、输血前后Hb值]、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前H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输血量、输血前Hb值、输血后Hb值均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 d,两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行限制性输血治疗,可有效减少输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促进其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毛启超; 张兴; 吴志浩
    • 摘要: 目的研究限制性输血疗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输血策略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行开放性输血策略,观察组行限制性输血疗法。比较分析两组输血后止血有效率、血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输血后6 h(11.36%)、12h(18.18%)、24 h(38.64%)、48 h(72.73%)和72 h(93.18%)止血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输血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1.53±3.48)和凝血酶原时间(PT)(12.28±2.3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2.32±5.02、18.43±2.17),红细胞压积(HCT)(24.37±2.85)和血小板(PLT)(73.12±7.8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62±2.02、61.4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邝炎才; 杨竞凌; 何奕斌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输血方式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开放性输血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限制性输血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再出血率以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TPP、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方式相较于开放性输血效果更优,可迅速止血,有效改善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情况,并减少再出血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范玥
    • 摘要: cqvip:髋关节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但其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区域的血供较为丰富,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较大,围术期贫血的发生率高,因此输血治疗在髋关节手术中至关重要。输血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输血治疗存在潜在的风险,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据统计,中国每年临床用血量达700万单位,而血液资源极其珍贵,目前无偿献血是唯一的来源途径,所以很多地区会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在大力提倡鼓励无偿献血的同时,更需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1999年H BERT等[1]首次提出限制性输血的理念。输血模式逐渐由传统的自由输血模式向限制性输血模式转化。多项研究表明,限制性输血和自由输血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但限制性输血却能够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并能节约血液资源[2-3]。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髋关节手术中输血策略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就髋关节手术中输血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范玥; 张明燃; 姜天华
    • 摘要: 目的 比较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疗法在早产儿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83例,分别进行限制性输血47例(限制性输血组)和非限制性输血36例(非限制性输血组),比较两组输血前后RBC、HGB、HCT,输血情况(第一次输血日龄、输血次数、输血总量),患儿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患儿的住院时间、是否达到出院标准、吸氧人数、吸氧时间、无创CPAP人数、无创CPAP时间、机械通气人数、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早产儿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结果 两组输血前后RBC、HGB、HCT比较,P均0.05.与限制性输血组相比,非限制性输血组第一次输血日龄小、输血次数少(P均0.05.与限制性输血组相比,非限制性输血组无创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P均0.05.限制性输血组早产儿脑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P均<0.05).结论 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疗法在早产儿贫血中应用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与限制性输血疗法比较,非限制性输血疗法可以减少早产儿贫血患儿输血次数,缩短辅助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李君; 陈茂琼; 王榜珍; 陈晓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血(RBT)和非限制性输血(LBT)对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早产儿贫血,并接受红细胞输注(RBCT)治疗的26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根据采用的RBCT策略,将其分为RBT组(n=147)和LBT组(n=117).对2组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输血治疗及住院情况,以及输血相关疾病发生率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 ①RB T组早产儿累计接受RBCT量及次数,输血后血红蛋白(Hb)与血细胞比容(HCT)升高幅度,以及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0.0 mL(70.0~120.0 mL)、2次(2~2次)、(63.0±21.2)g/L、(17.5±6.2)%、10 d(3~18 d)、16 d(9~22 d)及31.0 d(23.0~38.0 d),均多于、高于、长于LBT组的80.0 mL(62.5~110.0 mL)、2次(1~2次)、(51.9±23.2)g/L、(13.8±7.1)%、0(0~3 d)、6 d(2~14 d)及17.0 d(9.5~26.5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34、P=0.033;Z=—3.588、t=4.053、t=4.532、Z=—8.925、Z=—6.714、Z=—7.351,均为P0.05).结论 对早产儿贫血采取LBT策略的疗效优于RBT.
    • 梁振国
    • 摘要: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接受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治疗期间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Hct和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PTT和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提高血常规指标水平,降低凝血指标水平、输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止血时间,其效果优于常规输血治疗.
    • 钟倩
    • 摘要: 目的:探究危重症患者限制性输血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红细胞输血进行危重症疾病治疗的70例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开放性输血,研究组:限制性输血.观察指标:患者输血情况、转归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以及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限制性输血效果好于开放性输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