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均衡性

非均衡性

非均衡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76360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经济论坛、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13哈博·高校(经管)博士学术论坛、第六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等;非均衡性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大才、马润凡、严太华等。

非均衡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6360 占比:99.94%

总计:576709篇

非均衡性—发文趋势图

非均衡性

-研究学者

  • 邓大才
  • 马润凡
  • 严太华
  • 何泽中
  • 刘新宏
  • 吴鲁平
  • 周小川
  • 周建国
  • 周菲
  • 孙志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天雯; 马舒馨; 项寅
    • 摘要: 物流业已被纳入国家十大调整振兴产业,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行测评,可以更好地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文中通过区域发展水平的3个维度构建出高质量物流评价体系,使用熵权法分析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测度区域各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等指标,再使用变异系数法对城市的各年物流发展变异程度进行统计。最后,总结分析各类方法构建结果。
    • 刘玉萍; 李裕良
    • 摘要: 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教育的均衡投入为保障。为明晰我国城市教育投入的均衡性及其变化情况,文章基于2003—2019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财政教育支出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教育投入水平的城市差异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全国整体和除东北外其他地区的城市教育投入均经历了“略有增长—快速增长—轻微下降后稳定波动”三个阶段的变化,东北地区城市的相对教育投入则在2012年之后“大幅下降后稳定波动”;不同年份我国城市教育投入均呈现非均衡性特征,其中区域间非均衡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的整体教育投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内非均衡性则大体表现为整体教育投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内教育投入的城市差异越大,且我国城市教育投入的整体非均衡性主要来自区域间非均衡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和其他地区间,以及不同区域内城市间教育投入的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差异的缩小主要源于东部地区高投入城市教育投入领先优势的减小,而非其他地区教育投入整体的追赶。
    • 杨湉; 张帅
    • 摘要: 基于城市要素集聚能力,采用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测度分析2011—2017年陕西省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及其空间极化特征。结果表明,一是陕西省要素集聚能力在区域和市级层面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体现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空间格局,以及以西安为中心的“单级”发展模式;二是陕西省区域发展非均衡特征明显,各地区间差异悬殊,且在2011—2017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另外三大区域非均衡程度表现为“关中最大,陕北次之,陕南最小”的空间格局;三是陕西省整体上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从区域上来说,陕北和陕南地区空间极化现象较弱,且其程度逐渐减少,而关中地区存在明显空间极化特征,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化规律。
    • 程莉; 林琼; 文传浩
    • 摘要: 采用泰尔指数法和熵值法分别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7年民生性财政支出水平、非均衡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价,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别检验民生性财政支出及其非均衡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其非均衡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无论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都表现为投资性民生财政支出强于转移性民生财政支出;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工业化则有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倾向.
    • 程养林
    • 摘要: 对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进行了探索,从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增长机制、强化政府责任、提升农业财政支出水平、扩大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制定财政农业支出长期规划、保障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稳定性、优化财政支出在区域之间分配等方面,提出了区域财政农业支出非均衡性优化对策,对区域财政农业支出优化、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韩兆安; 赵景峰; 吴海珍
    • 摘要: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并分析其特征、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来看,省际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阶段,数字经济生产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纵向比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常年保持领先地位.观测期内,省际数字经济非均衡性波动上升,且有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尤为明显.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0.01%;中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自组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则主要来自组间.研究创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测算框架并完成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进而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及三大区域数字经济的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明确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地区差异,对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 王晖; 罗兰花; 余长庚
    • 摘要: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完成率、非均衡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目标完成率、泰尔指数及贡献率分析2015-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规划综合完成率较高,截至2019年末,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51张、执业(助理)医师2.32名、注册护士3.07名;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得到明显改善,区域内差异较大;卫生机构数和床位数的区域间差异较小,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区域间差异较大,其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仍需进一步调控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区域内卫生资源非均衡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卫生服务能力.
    • 王会
    • 摘要: 中西部农村调研发现,农村青年妇女在择偶、彩礼议价、离婚以及再婚等方面享有充分优势,这种婚姻主导权带来青年妇女地位的非均衡提升.代际责任与天价彩礼、半工半耕模式下的接力式进城、妇女流动性带来的高离婚率,区域经济分化和婚姻资源的非对称性流动等是中西部农村青年妇女掌握婚姻主导权的原因.这种婚姻主导权带来的青年妇女地位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下婚姻主导权成为影响青年妇女地位的关键变量,婚姻主导权成为当下全国青年妇女地位呈现出非均衡性的重要因素.
    • 高顺成; 吴丽娟; 李鹏
    • 摘要: 基于建国70年来相关统计数据,结合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地域非均衡性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建国70年来高校总量布局逐步由非均衡向均衡性转变,重点高校布局的非均衡性特征则长期存在.建国后国家一系列的政策行动、财政行动和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等国家行政意志的实施造成大量重点高校集中分布在东部的北京、江苏、上海和广东以及中西部的陕西、四川和湖北等省份,位于中西部区域的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和江西等省份重点高校偏少,是造成优质教育资源非均衡布局的主要原因.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高层次人才扶持及加快城市群建设等视角提出缓解高等教育地域非均衡性的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