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气管插管

非气管插管

非气管插管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专利文献184487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实用临床医学、临床外科杂志、中外医疗等; 非气管插管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盛、吴志云、查本俊等。

非气管插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4487 占比:99.95%

总计:184574篇

非气管插管—发文趋势图

非气管插管

-研究学者

  • 王永盛
  • 吴志云
  • 查本俊
  • 蔡骅
  • 赵波
  • 丁艺
  • 傅舒昆
  • 周丽丹
  • 夏燕飞
  • 官喜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可; 熊荣生
    • 摘要: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疗,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胸腔镜的应用在胸外科领域迅速推广,现已成为胸外科常规手术方式。传统胸腔镜手术,常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这种麻醉方式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的同时也存在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风险,阻碍了患者的快速康复,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整体微创和快速康复的效果,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逐渐应用于胸腔镜各类手术中,多位学者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病例中,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胸腔镜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
    • 徐博怀; 余璐洁; 朱斌斌; 高彬; 韩东园; 裘奇阳; 何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麻非插管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术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9月就诊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杓状软骨复位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全麻非插管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术,对照组患者行局麻下杓状软骨复位术。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喉镜检查、手术次数、嗓音嘶哑分级(GRBAS)、自评语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最大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声带运动情况,对比治疗前后GRBAS、VHI、MP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症状改善,术后喉镜复查见杓部关节活动对称;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9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仍有声音嘶哑。GRBAS、VHI评分两组术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PT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非插管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术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一种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局麻下杓状软骨复位术,特别适合无法耐受局麻手术的患者。
    • 丁艺; 林雅丽; 蔡元春
    • 摘要: 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胸腔镜技术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技术也较过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的单肺通气能够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也更便于操作,因此使得胸腔镜在胸外科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成为临床上常规的胸外科手术之一[1]。
    • 刘群清; 刘浪; 付强; 周波; 彭科; 刘文; 刘雄祥; 刘斌
    • 摘要: 目的 评价非气管插管下行无痛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该院行无痛ERCP的患者143例(无痛ERCP组)和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行普通ERCP的患者141例(普通ERCP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疾病构成情况、术中情况、插管成功率、结石二次清理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无痛ERCP组中,19例(13.29%)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经加大给氧流量、抬起下颌、减慢给药速度、调整用药方案和球囊加压给氧后均迅速缓解,未出现转气管插管和麻醉相关不良事件;普通ERCP组中,有12例患者因配合度差提前结束手术.无痛ERCP组患者耐受率明显优于普通ERC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痛ERCP组结石二次清理率为0.93%(1/107),低于普通ERCP组的7.69%(9/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P<0.01).无痛ERCP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6.78%(24/143)低于普通ERCP组的28.37%(40/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5).结论 无痛ERCP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了结石二次清理率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 宋静超; 姜功前; 崔东; 王国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气胸辅助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72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行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下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在人工气胸辅助下行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对照组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麻醉时间、术后复苏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刺激性咳嗽、咽喉部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气胸辅助非气管插管下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安全可行.
    • 张金瑞; 张卫民; 郑晓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胸腔镜单孔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该院胸外科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遵照构建的快速康复路径表干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选取同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根治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肺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早,胸管引流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咳嗽/咽喉不适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行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
    • 刘克; 叶文学; 郑观荣; 王大龙; 张帅帅; 刘新泽; 王宁
    • 摘要: 目的 评价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非插管胸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行胸腔镜下单侧肺叶切除术(肺叶、肺段楔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阿片麻醉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无阿片麻醉组采取无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对照组行传统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手术视野暴露满意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喉罩)时间、术毕主动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的麻醉效果、手术视野暴露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毕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比较,无阿片麻醉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无阿片麻醉组7例,对照组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 h内无阿片麻醉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应用于非插管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 商庆超; 徐恩五
    • 摘要: 目的:对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非气管插管与传统气管插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的69例患者,根据插管方式分成非气管插管组(n=34),气管插管组(n=35).比较两组术前术后两组指标.结果:非气管插管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液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1?d、3?d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71±11.50)m i n、(77.79±18.14)m L、(2.94±0.91)d、(3.82±0.86)d、(18.33±9.54)mL、(3.61±0.43)万、(4.79±1.44)×109/L、(8.59±3.57)×109/L、(5.8±1.85)×109/L、(3.65±1.58)mg/L、(48.82±8.6)mg/L、(25.41±9.34)mg/L、14%(5/34)传统气管插管组在上述指标分别为(51.43±14.11)min、(84.86±15.02)mL、(3.29±0.86)d、(4.23±0.91)d、(20.67±6.26)mL、(4.13±0.79)万、(5.32±0.89)×109/L、(9.35±1.97)×109/L、(5.9±2.03)×109/L、(3.64±1.33)mg/L、(52.28±7.13)mg/L、(27.85±6.34)mg/L、40%(14/3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是可行的,其具有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患者主观感受好等优点.
    • 丁艺; 林雅丽; 蔡元春
    • 摘要: cqvip: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胸腔镜技术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技术也较过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的单肺通气能够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也更便于操作,因此使得胸腔镜在胸外科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成为临床上常规的胸外科手术之一[1]。
    • 陈益; 李启飞; 刘伟伟; 唐丽; 毛庆军; 夏瑞
    • 摘要: 目的 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在胸外科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及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体重指数(BMI)均小于28 kg/m2.将患者随机分成P组和C组,每组各30例.P组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共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采用非气管插管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C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T1)、切皮时(T2)、牵拉肺组织时(T3)、缝皮时(T4)等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毕苏醒即刻及术后2、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P组T2、T3、T4时点HR、MAP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2、T3、T4时点HR、MAP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可加速患者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