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颗粒滩

颗粒滩

颗粒滩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5364篇;相关期刊27种,包括沉积学报、地学前缘、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2年天然气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颗粒滩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谭秀成、周进高、李凌等。

颗粒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5364 占比:99.94%

总计:115439篇

颗粒滩—发文趋势图

颗粒滩

-研究学者

  • 谭秀成
  • 周进高
  • 李凌
  • 张建勇
  • 樊太亮
  • 于洲
  • 罗冰
  • 高志前
  • 丁振纯
  • 吴兴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学刚; 熊冉; 邓庆杰; 杨文杰
    • 摘要: 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作为四川盆地油气勘探主要接替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四川盆地洗象池组钻井、测井、岩心及薄片资料的分析,对洗象池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四川盆地洗象池组颗粒滩沉积组合规律及其控储机理。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洗象池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及泥晶白云岩组成,其中颗粒白云岩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垂向上,可见3种向上变浅的颗粒滩沉积组合,分别为颗粒滩-颗粒滩的多期叠置组合、颗粒滩-潮坪组合及潟湖-颗粒滩沉积组合;通过对不同颗粒滩沉积组合的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颗粒滩-颗粒滩的多期叠置组合物性最好,为四川盆地洗象池组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组合类型,而颗粒滩-潮坪次之,潟湖-颗粒滩组合最差;颗粒滩垂向沉积组合、层序演化及海平面升降等沉积因素共同控制着颗粒滩相的发育。颗粒滩垂向沉积组合构成储层的物质基础,层序演化控制着储层的纵向分布,而海平面升降活动影响着沉积及成岩环境,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保障。
    • 邓成昆; 黎霆; 杨伟强; 张玺华; 程忠贞; 陈浩如; 诸丹诚; 胡力文; 邹华耀
    • 摘要: 川中地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大规模突破,仅在威远—资阳地区获得了少量产能,研究其储集层形成过程和主控因素可以为勘探提供更可靠的地质依据。本研究基于川中地区的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钻测井等地质资料,对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储集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颗粒滩沉积组合、准同生溶蚀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洗象池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根据原始结构保存程度,可将颗粒白云岩划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小型溶洞为主,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2)研究区洗象池组发育潟湖—颗粒滩(—台坪)、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3种颗粒滩沉积组合类型,其中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可形成厚度较大的颗粒岩段,其储集层物性最好;(3)准同生溶蚀作用是川中洗象池组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加里东期表生溶蚀作用改善了储集层质量。
    • 王东; 王海军; 王莹; 张小青
    • 摘要: 川西南井研地区海相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目前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和侧向封堵条件尚不明确。通过对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及野外剖面实测,结合各类实验数据分析,开展井研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落实储层展布与侧向封堵性。研究表明:储层岩性以颗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针孔)、扩溶小孔洞为主,为中—低孔渗的孔隙-孔洞型储层;沉积期微古地貌高部位的颗粒滩沉积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溶蚀作用是相控储层发育的关键,表生岩溶作用为优质扩溶孔洞储层发育提供重要保障。颗粒滩纵横向分布不连续,为相控储层侧向封堵提供了条件,井研地区具备发育岩性圈闭的基础。
    • 李珊珊; 姜鹏飞; 刘磊; 雷程; 曾云贤; 陈仕臻; 周刚
    • 摘要: 四川盆地寒武系沧浪铺组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和广阔的勘探前景。通过岩心、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等资料,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对高磨地区沧浪铺组颗粒滩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高磨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可识别出4种地震反射特征,分别对应4类沉积微相组合,其中强振幅、低频、高连续反射对应的颗粒滩最为发育;(2)研究区颗粒滩发育于沧一段上部,分布于高磨断裂以东,形态为条带状或不规则状,长轴方向近似平行于古隆起边界,并围绕2个古隆起的翼部呈北东东和北北西方向展布;(3)沧浪铺组沉积时期,高磨地区整体为浅海陆棚相沉积,发育大量碳酸盐岩颗粒滩,各类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沉积期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等因素共同控制。
    • 吴东旭; 李昌; 周进高; 胡琮; 黄正良; 于洲; 李维岭; 郭玮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对其白云岩成因和储层发育规律的研究对于碳酸盐岩深层勘探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大量岩心、薄片的观察,并结合稳定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白云岩有序度、地层水、包裹体特征等地球化学分析,对盆地奥陶系存在的两种典型白云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含硬石膏结核或柱状晶的泥粉晶白云岩主要为潮坪蒸发环境的萨布哈成因,其规模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长时不整合面的控制,不整合面以下发育大量硬石膏结核和柱状晶溶模孔;颗粒滩白云岩主要为回流渗透成因,其储层孔隙的发育主要受到海平面高频升降的影响,发育多旋回的粒(晶)间孔隙型储层。虽然两种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都为浓缩海水,但由于白云石化的机制和速率不同,二者的原始孔隙类型和特征迥异。两种白云岩孔隙在后期的成岩改造和演变过程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这一认识也将对深层的白云岩储层勘探提供指导作用。
    • 王亮; 苏树特; 马梓柯; 蒲静; 姚蔺芳; 刘宇; 罗洋
    • 摘要: 基于区域构造特征、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古沉积环境,明确了各沉积相的横向展布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内发育深水陆棚相,以碎屑岩沉积为主;裂陷槽以东高磨—龙女寺—北斜坡地区为浅水陆棚相,可细分为3种亚相,碳酸盐浅水陆棚亚相以细晶或颗粒灰岩、细晶或颗粒白云岩为主,见古杯、腕足类等生物,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箱形;碎屑浅水陆棚亚相以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为主,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钟形或漏斗形;混积浅水陆棚亚相表现为砂质白云岩、砂质灰岩和泥岩互层,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齿状。(2)研究区整体上为西高东低的沉积古地貌格局,由西向东水体逐渐加深,地层厚度逐渐增大;高磨—龙女寺—北斜坡地区沧一下亚段主要为混积浅水陆棚,沧一上亚段主要为碳酸盐浅水陆棚;沧二段主要为碎屑浅水陆棚相。(3)研究区沉积相的展布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沧一上亚段碳酸盐浅水陆棚中,颗粒滩白云岩储层最为有利、灰岩储层次之;平面上优质储层主要沿德阳—安岳裂陷槽边缘的构造高部位发育,呈条带状展布。
    • 张满郎; 郭振华; 张林; 付晶; 郑国强; 谢武仁; 马石玉
    • 摘要: 安岳气田磨溪区块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整装碳酸盐岩气藏.该气藏发育于川中古隆起东端,已探明含气面积805 km2,提交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 403.8×108 m3,其高效开发对保障川渝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龙王庙组储层发育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部位气井产能差异较大.深入开展储层宏观、微观特征研究,评价储层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对气藏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岩心、成像测井、铸体薄片、CT扫描、核磁共振、压汞等分析手段,对安岳气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开展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岩溶模式研究、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王庙组可识别出溶蚀孔洞、溶蚀孔隙、基质孔隙3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砂屑白云岩溶蚀孔洞型储层,中小溶洞发育,具有中低孔、中-高渗特征.龙王庙组全直径样品分析储层孔隙度为2.00%~18.48%,平均4.81%,渗透率为0.01~78.5 mD,平均渗透率3.91 mD.由于缝、洞发育,不同尺度样品测试的储层渗透率差异明显,测井解释渗透率一般为0.1~10 mD,略大于岩心测试渗透率,试井解释渗透率分布于3.24~925 mD,是岩心测试渗透率的1~2个数量级.龙王庙组可划分为4期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纵向上发育4期向上变粗的颗粒滩,平面上呈"两滩一沟"的分布格局,第二、三期颗粒滩分布规模最大.龙王庙组经历了准同生期、表生期、埋藏期岩溶作用,准同生期颗粒滩频繁的短暂暴露并遭受大气淡水的淋漓改造,形成早期的微孔及针状溶孔.加里东期风化壳岩溶是龙王庙组溶蚀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广阔的岩溶斜坡区顺层溶蚀孔洞发育.溶蚀孔洞型储层叠置连片,并与高角度构造裂缝配置良好,形成整体连通的裂缝-孔洞型视均质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磨溪11-磨溪8和磨溪10-磨溪12-磨溪9井区,储层厚度为40~50 m.
    • 魏柳斌; 陈洪德; 郭玮; 严婷; 蔡郑红; 周黎霞
    • 摘要: 基于钻井及地震地层对比剖面、系统性的寒武系厚度、寒武系各层段超覆尖灭线以及前奥陶纪古地质图等编图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除了发育伊盟隆起、吕梁隆起和中央古隆起外,还发育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乌审旗-靖边古隆起核部缺失整个寒武系,周缘寒武系由老到新依次向古隆起超覆.进一步的古构造分析表明,奥陶纪沉积期受寒武系乌审旗-靖边古隆起的继承性影响,该区仍为低幅度的水下隆起,对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沉积与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东、西沉积分异明显;二是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中央古隆起和吕梁隆起的共同障壁作用形成了盆地东部米脂盐洼;三是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上发育浅水沉积特征的丘滩体等有利储集相带,海退期则由于间歇性暴露而利于溶孔型储层的形成,是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 芦飞凡; 谭秀成; 王利超; 唐青松; 肖笛; 董少峰; 苏成鹏; 潘政屹
    • 摘要: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 贺洪举; 齐宝权; 苗清; 黄宏; 陈邦定; 丁邦春
    • 摘要: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中段下古生界寒武系龙王庙组主要为局限台地沉积,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颗粒滩亚相.颗粒滩储层经历多期改造作用,为典型的深埋藏滩相岩溶储集层,呈现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的特点.从岩心入手,结合高分辨电成像测井资料,根据滩相沉积学理论,建立龙王庙组颗粒滩相识别模式.利用特殊的处理技术,建立储层溶洞、孔隙结构和渗滤能力3个关键参数的计算和评价方法,构建储层品质分级评价模型及标准,并在100余口井的实践中效果显著,测井解释符合率达95.8%.该技术方法为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的发现和探明提供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