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香文化

香文化

香文化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6378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法音、青年博览、宁夏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等;香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燕清、李其霞、张多等。

香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378 占比:99.66%

总计:26467篇

香文化—发文趋势图

香文化

-研究学者

  • 李燕清
  • 李其霞
  • 张多
  • 曾艳
  • 李元媛
  • 沙文月
  • 王柳
  • 蒋浩达
  • 陈意微
  • LIU Fan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施妤; 陈意微; 梁芷晴
    • 摘要: 园林是明代女性生活的重要空间,用香赏香是女性园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的香气与女性的情感交融,营造出意蕴深远的香境,这在戏剧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选择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紫钗记》与《牡丹亭》为研究材料,梳理其中描述的女性园林空间的主要香气来源,解析氤氲的香气及其所在环境所蕴含的女性丰富情感,以此窥探明代女性园林香境。
    • 陈梦莎; 张宝环; 金久红
    • 摘要: 中国的香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因为深受中医影响,还体现出了香药合一的文化特征。而“谷氏香”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香药合一的典型代表。它在机器生产日益普及的今天仍然坚持手工匠作,精选香材,即便是辅料也坚持取自天然,并在继承古方的同时大胆优化,立志弘扬香文化对人们身心的濡养,体现了优秀非遗传承的良知与担当,在非遗的保护与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 李欣莲; 黄晶石
    • 摘要: 如今古香的技法和配方大多来源于古文献之中,但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渐快,仅有少部分人愿意沉下心阅读一篇古文,因此传统古香技法逐渐失传。同时,虚拟现实系统的原理是从触、视、嗅、听、味等五感出发,尽可能还原真实场景中的感觉来增强使用者的沉浸感和交互感。但由于多种原因,虚拟现实系统结合嗅觉的研究非常少。基于此,文章选取宋代名香——婴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古文献中的相关制法内容,并尝试通过虚拟嗅觉,将游戏传播形式与古香制法技艺(以婴香为例)相结合,旨在为虚拟嗅觉交互以及民俗技法传播和发展提供参考。
    • 何思睿
    • 摘要: 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香文化传承不灭,却在近代衰落低迷.本文从香文化的发展历程、现代香文化传承的瓶颈,以及香文化的复兴途径三个方面,简单谈了关于香的思考.
    • 黄凌云
    • 摘要: "旅游+"模式在不断融合和创新,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香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香在中国渗透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各领域,是人们必须的生活用品之一,中国有丰富的香料植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各历史阶段的香文化底蕴,旅游+香文化可成为全域旅游视角下提升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的新抓手.
    • 侯金艺; 霍静雯; 邓怡帆
    • 摘要: 明代周嘉胄的《香乘》是中国香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采摭繁富,内容和结构编排别具一格;其叙写的香文 化蕴藏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内外兼修的古典美学,反映中国人以“礼”为枢的民族道德追求;《香乘》连通古今,对积 累文献整理经验,传承古时制香技艺,重建扬州城市气质,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等有重大意义。《香乘》具有经典性、价值性 和实践性特征,集明代以前中国香文化之大成。
    • 肖汪冬
    • 摘要: 印香炉作为古代文人书房中的雅器,历来受到追捧,随着大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研究,印香炉又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本文在梳理印香炉的发展过程中,试图理清印香炉与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印香炉本身的材质与工艺的发展,以期能够理解印香炉作为文房雅器的原因。
    • 陈思雨; 陈雨前
    • 摘要: 文人用香肇始于先秦,勃兴于宋代.宋代文人用香在继承以往的一些理念外,又融入了时下的美学观念,开创了新境界,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两宋时期,香之于文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涌现出大量体物入微、富有哲理的尚香文学作品,而且出现了许多质朴清新、自然可爱的陶瓷香器.陶瓷香器作为宋代香文化的物态呈现,深受文人雅士审美意趣的影响,其所呈现的美学韵味与香文化一脉相承,表现出一种"闲"的趣味,体现出一种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态.
    • 张瑜珂; 杨剑威
    • 摘要: 该文作者针对陕西华清池遗址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海棠汤典故为设计符号,将其加以艺术化提炼,结合文创市场实地调研与设计元素分析,完成"文化情境"式香具文创产品设计,以达到传承与创新唐代香文化的目的.传承唐代香文化对促进当代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华清池香具文创设计集创意性、故事性、情境性于一体,为文创设计拓展了新的思路,为唐代香文化的传承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范雨嘉
    • 摘要: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经历了辉煌也遭遇了没落,振兴中国香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反观日本,其香道源自中国,传承至今,其经验值得借鉴。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香文化发展历程的回顾,同时借鉴日本香文化的经验,希望对中国文化传播能提供一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