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僧传》

《高僧传》

《高僧传》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8篇,主要集中在宗教、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087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法音、佛学研究、佛教文化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2018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等;《高僧传》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方梅、耿朝晖等。

《高僧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3.3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087 占比:96.62%

总计:11475篇

《高僧传》—发文趋势图

《高僧传》

-研究学者

  • 王东
  • 方梅
  • 耿朝晖
  • 曹婷
  • 董志翘
  • 许卫东
  • 陈羿竹
  • 周健
  • 宋道发
  • 徐金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海燕
    • 摘要: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是中古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保存较为完整的僧传文献,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的《高僧传》在佛教史研究、文学研究乃至语言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其仍有诸多可勘之处。文章通过搜集材料并比勘异文,对其中四则条目提出商榷和修改意见。
    • 马欣
    • 摘要: 《高僧传》是初唐时编撰的一部记载了具有重要影响僧人的传记。本文主要从深层语义结构方面对《高僧传》中的广义的述补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述补结构在内部方面的部分独特特点。同时又从补语语义类别和语义指向两方面出发,融合了数轴将补语一共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起点类、区间类、区间点类和终点类,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到不同补语结构中补语成分所涵盖的范围,但分类方面可能存在不够严谨的问题。
    • 盛莉
    • 摘要: 小说是宋初文人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太平广记》“异僧”类僧传系统传达出宋初佛教与中国古代本土文化相整合的知识内涵。在引用文献方面,表现出对《高僧传》作为佛教僧传经典的解读。同样是奉《高僧传》为僧传经典,《太平广记》在尊崇早期佛教流传人物这点上弱于《太平御览》,但在选录《高僧传》人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佛学识见。在僧传人物方面,崇尚以神异传教的佛图澄,推崇道宣及其融入中国本土述异观念的感通思想。编纂官的引书收录表现出对文人笔记的一定倾向,“异僧”类收录的隋唐人物除道宣外均来自文人笔记。同时,在承接《高僧传》“神异”类和道宣感通思想的基础上引入更多中国本土述异传统,反映了佛教知识信仰下倾民间的趋向。道宣事迹未被《太平御览》“僧”类和“异僧”收录,道宣律学基础中的四分律也不载《太平御览》“戒律”类。李昉、扈蒙等人对道宣的认识似乎主要缘于其佛教感通事迹而不是律学成就。
    • 周舒
    • 摘要: 一位来自西域的高僧大德——安世高振锡南行,途经宫亭湖畔。掌管周回干里的庙神,现出巨蟒原形,请求他为之度化。于是,高僧用梵语赞呗数声,巨蟒含泪隐去,自此脱离了恶形……模糊了时间、人物,说不清地点、因由,这不过是一则老套的神怪故事。然而,南朝梁代佛典《高僧传》里的这段记载,分析起来并不简单。
    • 徐长菊
    • 摘要: 藏文高僧传记的最大特点是文史合璧。高僧传的作者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无论传记主人公以及他生平记录的真实性多高,其写作过程中,对资料的选择、连缀均存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使得传记无法避免成为一个被"创作"出的产品。《二世土观传》《章嘉国师传》都采用了议论文与记叙文文体相结合的形式,高僧传的叙事风格独特,依传主客观的生平历史情节发展顺序来"直叙""顺序"和"插叙"的手法;讲究语言的"雅"与"美",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清晰流畅。由此,传记的主题与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也就格外突出,以为垂范后世典范之作。
    • 周骅
    • 摘要: 南朝齐梁之际惠皎的《高僧传》较之早出的僧祐《出三藏记集》在取材上多有借鉴,但在叙述方法上却大有不同。在《高僧传》代表性篇目《鸠罗摩什传》中,惠皎记述了更多人物,借助人物间的对话、矛盾与冲突,展现了鸠罗摩什从小乘到大乘转变的心路历程,再现了当时佛门内部不同思想交锋的情况。惠皎改变了早期僧传作品倚重史料收集,不重细节刻画的倾向。《高僧传》的记述,不仅在篇幅字数上有大量的增加,为高僧形象的"立体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高僧传》的文本在注重史料的同时,更具文学性。这种文学性的手法,并不是完全的故事虚构,而是通过冲突性的情节,对手形象的塑造,着力再现高僧的"精神本真",呈现时代的"内在精神"。惠皎自如地穿梭在文学与史学之间,一方面更好地贯彻作者弘法传教的著述意图,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虚构,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佛教内部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慧皎突破了传统高僧传记的撰写观念,运用"出文入史"手法,着力探寻历史人物与时代思想背后之"真实",对后世高僧传记的撰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新的叙述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纪传体"史学观念与创作手法的影响,亦是佛教传记文学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 徐长菊
    • 摘要: 藏文高僧传记的最大特点是文史合璧.高僧传的作者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无论传记主人公以及他生平记录的真实性多高,其写作过程中,对资料的选择、连缀均存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使得传记无法避免成为一个被"创作"出的产品.《二世土观传》《章嘉国师传》都采用了议论文与记叙文文体相结合的形式,高僧传的叙事风格独特,依传主客观的生平历史情节发展顺序来"直叙""顺序"和"插叙"的手法;讲究语言的"雅"与"美",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清晰流畅.由此,传记的主题与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也就格外突出,以为垂范后世典范之作.
    • 周骅
    • 摘要: 南朝齐梁之际惠皎的《高僧传》较之早出的僧祐《出三藏记集》在取材上多有借鉴,但在叙述方法上却大有不同.在《高僧传》代表性篇目《鸠罗摩什传》中,惠皎记述了更多人物,借助人物间的对话、矛盾与冲突,展现了鸠罗摩什从小乘到大乘转变的心路历程,再现了当时佛门内部不同思想交锋的情况.惠皎改变了早期僧传作品倚重史料收集,不重细节刻画的倾向.《高僧传》的记述,不仅在篇幅字数上有大量的增加,为高僧形象的"立体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高僧传》的文本在注重史料的同时,更具文学性.这种文学性的手法,并不是完全的故事虚构,而是通过冲突性的情节,对手形象的塑造,着力再现高僧的"精神本真",呈现时代的"内在精神".惠皎自如地穿梭在文学与史学之间,一方面更好地贯彻作者弘法传教的著述意图,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虚构,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佛教内部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慧皎突破了传统高僧传记的撰写观念,运用"出文入史"手法,着力探寻历史人物与时代思想背后之"真实",对后世高僧传记的撰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新的叙述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纪传体"史学观念与创作手法的影响,亦是佛教传记文学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 定源
    • 摘要: 日本古寫經《高僧傳》舆傳統刻本大藏經所收的《高僧傳》内容出入較大,兩者差異程度已形成不同系統的文本。針對兩系統文本的前後關係及其在古代的流傳情況,有學者提出寫本系統是在宋初經後人改訂而成的,這一觀點與我此前主張寫本系統是慧皎修訂的再稿本看法不同。本文通過義楚、可洪、慧琳、智昇、道世、道宣以及費長房等人著作所引《高僧傳》文字,探討了兩系統文本《高僧傳》在隋唐五代的流傳情況,結論指出:隋代費長房參考的,唐代道宣、道世所見的《高僧傳》是接近於後世刻本系統的文本,智昇、慧琳所見的是寫本系統,表明兩系統文本在唐代均有流傳。降至五代,義楚、可洪見到的《高僧傳》又是刻本系統。寫本系統之所以唐末以後在中國本土銷聲匿迹,很可能與唐末會昌毁佛的事件有關。
    • 曹婷
    • 摘要: 文章通过讨论“经停”“敬异”等13则语词注释,与陕版《高僧传》注译本进行商榷,并以此归纳古籍注释中常出现的不明中古词义、不明佛教用语、误判通假、释义不确以及文字有讹五种错误类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