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温矿井

高温矿井

高温矿井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52196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暨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15)、第二届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第二届绿色建筑技术论坛 、第五届中国矿山数字与智能技术装备大会等;高温矿井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建松、宋怀涛、孔松等。

高温矿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2196 占比:99.93%

总计:152296篇

高温矿井—发文趋势图

高温矿井

-研究学者

  • 吴建松
  • 宋怀涛
  • 孔松
  • 秦跃平
  • 周西华
  • 宋东平
  • 刘伟
  • 刘何清
  • 孙方田
  • 杨小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国珊; 刘何清; 吴世先; 柳光磊
    • 摘要: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湿球黑球温度(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预测热应激模型(Predicted Heat Strain,PHS)、不舒适指数(Discomfort Index,DI)这3个热舒适指数是否适用于高温矿井.在4个不同的高温矿井热湿环境(26°C/90%,30°C/90%,34°C/90%,36°C/90%)下,测量了模拟重度劳动(跑步速度5.5 km/h)的14名男性受试者的口腔温度和皮肤温度,获取了受试者主观热感觉投票(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结果表明:WBGT,DI这2个指数与不同温度环境下热感觉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无法反应恒定温度环境下热感觉随劳动时间的变化;当温度恒定时,PHS模型预测的总失水量(SW_(totg))与人体瞬时热感觉投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它在温湿度为34°C/90%和36°C/90%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WBGT,SW_(totg)/PHS和DI这3个指数只能用于评价高温矿井热环境.对于人体热舒适性评价还需要研究新的指数.
    • 李杰林; 程春龙; 周科平; 喻晓丽; 李光全; 黄冲红
    • 摘要: 为优化移动式人工制冷设备在高温独头掘进巷道工作面的制冷效果,通过设置风障形成密闭制冷空间,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分析风障距工作面距离、回风管压力、回风管垂直高度对掘进工作面制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风障能够有效缩小制冷空间,阻隔热量,提高制冷效果;风障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对制冷效果有显著影响,风障的最佳布置距离为5 m;回风口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制冷效果,最佳压力为-70 Pa;回风管垂直高度不同,制冷效果也大有不同,其最佳高度为1 m。利用数值模拟所得工况参数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风障在高温独头掘进巷道降温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对高温矿井人工制冷工况优化,提高制冷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 闵烨
    • 摘要: 外骨骼代表了智能穿戴设备的较高水平,在医疗、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矿井下环境复杂,尤其是热害会对工人安全产生一定危害并影响作业。文章首先对当前动力外骨骼发展现状和应用、高温矿井防护技术和装备进行分析;其次,对高温矿井下动力外骨骼功能定义进行阐述并提出设计方案;最后,进行功能和造型创新并完成设计实践。将高温矿井下动力外骨骼应用于高温环境下,助力矿井工人的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意外伤害。
    • 张静; 杨义勇
    • 摘要: 根据高温煤矿环境下作业人员的人体生理反应,综合考虑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建立适用于高温煤矿环境的人体热反应模型,预测人体生理参数变化.利用Matlab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并进行相关实验对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根据仿真结果及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模型可准确的预测人体在高温煤矿环境中的热反应过程,有效的预测高温工况下作业人员的生理参数信息变化,快速分析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矿井热害防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 刘伟; 梁书菲; 黄庆威; 刘晓薇; 秦跃平; 宋怀涛; 郭开元
    • 摘要: 为开展矿井热害防治的实验教学,设计并搭建周期性风温作用下巷道非均质围岩换热实验装置,能直观展示高温围岩各岩层的温度变化.利用实验数据可计算出巷道壁面热流密度,进而定量估算巷道围岩的散热量.结果表明:周期性风温通过后,模拟巷道围岩体各处温度随时间也呈简谐波变化;对于非均质的围岩体,导热系数越大的岩层,周期性风温的调热能力越强;巷道壁面处的热流密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但围岩体总体表现为散热,且散热量随时间快速减小,并最终稳定在1.3×104 kJ/m2.
    • 李广龙
    • 摘要: 论文主要研究深井矿区工作面温度场的特征和热湿交换问题,综合考虑矿井安全性和人体舒适度2个方面,通过对工作面各个热源及井下地温特征的具体分析,运用热工基础、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知识,推导出具体的热载荷计算公式,利用反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建立深井矿区工作面热湿交换模型,依据验算比对,算出矿井内巷道的各种热源的传热值,致力于总结一种实用、可靠、简洁的验算办法.这不仅可以预测矿内风流状态,还可以为确定矿井温降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必要的基础信息.
    • 熊亚选; 钱向瑶; 程磊; 冯振赫; 徐鹏; 王刚
    • 摘要: 介绍矿井热害(高温高湿)的主要来源,对高温矿井降温技术进行综述,指出矿井制冷降温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高温矿井降温技术主要包括压缩空气膨胀降温、制冰降温、蒸气压缩制冷降温.无论何种降温方式都存在降温效果差、井下高温高湿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等问题,制约着矿井开采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降低风流含湿量是改善井下热湿环境的关键,建议在井上对新风进行除湿、降温.将新风分流,确保掘进头及掘进巷道内矿工的舒适环境,保证掘进工作面作业效率.
    • 李杰林; 喻晓丽; 黄冲红; 周科平; 程春龙
    • 摘要: 为确定冰块在矿井高温掘进工作面降温中的设计参数,以大红山铜矿西矿段高温掘进工作面为对象,开展通风降温和冰块降温下掘进工作面温度场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冰块量、摆放方式对掘进巷道工作面附近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只采用通风降温方案相比,增加冰块的降温方案降温效果明显;当冰块摆放方式相同时,冰块量越多,有效制冷时间越长,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有效制冷时间基本不变;冰块摆放方式对降温效果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冰块量及同一水平摆放方式下,冰块摆放高度与风筒齐平时的降温效果最佳;当冰块量及垂直摆放方式相同时,距掘进工作面越远,掘进工作面附近温度场温度的分布越均匀,制冷空间越大.
    • 李猛; 魏巍; 彭斌; 艾幼孙; 余志剑
    • 摘要: 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发展,矿石的开采在不断地向地下深部延伸,随之热害也越来越严重.为有效解决深井高温热害难题及促进深部高温矿井降温技术的发展,文章对现阶段深井热害产生的来源及降温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和归纳现阶段井下热害的主要原因、井下热害的主要防治技术方法等.为存在深井高温热害的矿山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井下的高温难题,创造良好的通风作业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