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麻醉,静脉

麻醉,静脉

麻醉,静脉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篇、专利文献36105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现代实用医学等; 麻醉,静脉的相关文献由1285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如泉、王世端、于布为等。

麻醉,静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0 占比:1.12%

专利文献>

论文:36105 占比:98.88%

总计:36515篇

麻醉,静脉—发文趋势图

麻醉,静脉

-研究学者

  • 韩如泉
  • 王世端
  • 于布为
  • 刘宇
  • 吴新民
  • 康芳
  • 欧阳碧山
  • 陈勇
  • 于金辉
  • 兰春慧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卜亚楠; 陈秋
    • 摘要: 目的分析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观察组则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和患者手术状况,即各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术中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比较T0、T1、T2、T3、T4、T5时间点,组间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肿瘤手术患者接受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其效果比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效果更理想,且对患者术后恢复无较大影响,可确保麻醉安全性。
    • 张庆伟; 董洪权; 金文杰; 钱燕宁; 董世阳
    • 摘要: 目的 观察羟考酮能否有效抑制妇科腔镜手术病人全麻术后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腔镜手术的病人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范围为18~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0.1 mg/kg)和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60例.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或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两组病人入恢复室时(T1)、拔管时(T2)以及拔管后3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拔管期间咳嗽的发生例数和咳嗽严重程度;拔管期间气道不良反应例数以及拔管后5 min和30 min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需追加镇痛药、术后不良反应的例数及拔管后30 min改良Aldrete评分.结果 羟考酮组与对照组相比,在T1、T2、T3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未见明显差异;拔管期间咳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咳嗽例数31/46例;重度咳嗽2/11例,P<0.05);拔管时间、拔管期间气道不良反应、拔管后药物副作用及拔管后30 min改良Aldrete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羟考酮组拔管后5 min、30 min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2)比(4.2±1.3)分;(1.9±1.1)比(4.1±2.2)分,P<0.05]且需追加镇痛药例数少于对照组(0例/7例,P<0.05).结论 妇科腔镜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能明显减少拔管时的呛咳反应,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李其金; 钟丽明; 黎铨初
    • 摘要: 目的:探究全麻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0~8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BIS组,每组46例.常规组行常规全身麻醉,BIS组基于BIS监测行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相关药物使用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及PO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BIS组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患者PO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4.4%比26.1%,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应用BIS监测,可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
    • 彭毅; 王福刚; 丁庆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时比较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清醒镇静效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防止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佳,且未增加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张华国; 蒋世煜; 张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仅接受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毕时MAP、HR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脉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时MAP、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h的CD4+、CD4+/CD8+值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CD4+、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韩明杰; 吴丽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停药顺序对鼻内镜手术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6月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结束麻醉组(A组)与静吸复合结束麻醉组(B组),两组各35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 ~4 mg/kg,芬太尼3~4 μ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丙泊白酚4~6 nmg· kg-1·h-1,瑞芬太尼6.5 ~ 13.0 μg·kg-1·h-1,七氟烷≥0.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结束七氟烷吸入,B组结束丙泊酚泵注;预计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结束丙泊酚泵注,B组结束七氟烷吸人;手术结束,两组均结束瑞芬太尼泵注.记录两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观察两组入室后(T0)、麻醉结束时(T1)、呼吸恢复时(T2)、意识恢复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及拔管后10 min(T6)时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T2~ T6及拔管后20 min(T7)躁动评分;拔管时咳嗽评分.结果 A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6.0±4.6)min、(18.0±5.3)min、(19.0±5.5)min,均明显长于B组的(8.8±3.5)min、(9.5±4.1)min、(10.7±4.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54、8.881、9.011,均P<0.05);T0~ T6两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 T6两组躁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拔管时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停药顺序均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苏醒期躁动与拔管时呛咳反应,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结束麻醉的复苏时间要长于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
    • 王卫卫; 朱尤壮
    •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自然杀伤(NK)细胞]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6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吸入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可明显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IL-6、TGF-β和VEGF-C水平(SMD =-0.35、-0.26和-0.64,95%CI-0.58~-0.12、-0.49~-0.02和-0.99~-0.28,P<0.01或<0.05);两种麻醉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IL-10和NK细胞无影响(SMD= 0.16和0.18,95%CI-0.07~0.39和-0.23~0.60,P>0.05);两种麻醉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影响(RR = 0.70,95%CI0.47~1.03,P = 0.07).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可能通过降低促癌因子IL-6、TGF-β和VEGF-C的水平而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的免疫功能,但全凭静脉麻醉对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不明显.
    • 姜金锦; 掌曼青
    •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观察组患儿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维持.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切皮前5 min(T0)、切皮后5 min(T1)和切皮后15 min(T2)]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和躁动持续时间;比较术后3 h、12 h和24 h患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T1时点平均动脉压(MAP)[(72.01±1.64)mmHg]和心率(HR)[(136.42±3.20)次/min]均低于对照组[(76.31±1.89)mmHg 和(143.21±3.45)次/min(t=13.311、11.177,均P<0.05)];观察组T2时点MAP[(69.32±1.36)mmHg]和 HR[(130.02±2.6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72.02±1.86)mmHg 和(134.09±3.26)次/min(t=9.077、7.549,均 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7.15±0.89)min]、苏醒时间[(10.36±1.74)min]和清醒时间[(26.76±8.32)min],均短于对照组[(9.20±1.43)min、(8.23±1.56)min 和(39.42±12.15)min(t=9.428、7.060、6.659,均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10.00%(6/15)]低于对照组[25.00%(15/60)](x2=4.675,P<0.05);观察组躁动持续时间[(6.75±1.32)min],短于对照组[(10.85±2.14)min(t=12.631,P<0.05)];观察组 VAS评分[术后3 h:(2.15±0.34)分、术后 12 h:(1.45±0.38)分,术后24h:(1.08±0.26)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24±0.53)分、(2.16±0.39)分和(1.54±0.32)分(t=13.409、10.100、8.642,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患儿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且术后镇痛效果好.
    • 陈金星; 王海兵; 丁勇; 张桥
    •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小剂量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舒城县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择期行单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锁骨上神经阻滞组(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常规全麻诱导、机械通气,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进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麻醉维持选择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调节全麻药用量,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45~60.观察指标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患者术后1、4、8、12、24 h各时间点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及神经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以及氟比洛芬酯的用量均明显减少(t=4.387、3.199、4.254、3.946,均P<0.01),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45±1.64)min 比(5.20±3.14)min]、苏醒时间[(2.95±3.32)min 比(8.70±3.50)min]和拔管时间[(5.65±6.14)min 比(13.85±5.22)min]明显缩短(t=4.737、5.337、4.548,均P=0.000),但两组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PACU)驻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4、8、12h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t=3.282、5.471、2.796、3.767,均P<0.05),术后24h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略有差距,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且具有术中用药量少,术后镇痛时间长,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麻醉应用中有价值
    • 陈啸非; 陈国英
    • 摘要: 目的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宁波市第九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T1表示入室安静后5 min、T2表示麻醉诱导后、T3表示切皮时即刻、T4表示手术完成)血流动力学指标、诱导和苏醒时间、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1时间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T2、T3、T4时间段,观察组MAP分别为(67.25±1.32)mmHg、(67.52±1.32)mmHg、(66.28±1.31)mmHg,HR分别为(115.21±2.32)次/min、(112.21±1.34)次/min、(111.25±1.32)次/min,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6、16.817、30.015、58.797、51.649、2.617,均P<0.05).观察组手术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2.32±0.21)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26±0.32)min,均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或体动时间(3.21±1.32)min、出室时间(5.52±1.13)min,均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7、4.251、91.851、109.641,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6.01±1.3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2.02±1.32)U/L、碱性磷酸酶(486.32±2.74)U/L、胆红素(0.66±0.02)U/L,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6、6.798、23.741、3.50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x2=9.470,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