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基础医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38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心理学探新、社会心理科学、人力资源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第十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暨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等;人格测验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忠恒、苗丹民、李小平等。

人格测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11.6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93%

专利文献>

论文:938 占比:87.42%

总计:1073篇

人格测验—发文趋势图

人格测验

-研究学者

  • 戴忠恒
  • 苗丹民
  • 李小平
  • 刘红云
  • 宋华
  • 徐建平
  • 陈基越
  • 陈碧云
  • 一帆
  • 彭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玉晶
    • 摘要: 人格测验作为人格测评工具,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不同的取向发展的:以投射测验为代表的非结构性取向和以自陈量表为代表的结构性取向。这两种取向起源于不同的假设,并逐渐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人格测验量表。未来人格测验应该在加强投射测验与自陈量表的互补与整合、融入人类多样性特征、开展人格测验智能化研究、提高人格测验的信效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 王慧敏
    • 摘要: 由于心理科学的发展与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人格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美国学术研究与学校改革中的新话题,本文探讨这一时期美国科学界与教育界人格概念的兴起与发展。在当时的教育界主要存在两种考查学生人格发展的倾向:一种试图量化人格概念,将其分解为可测量的外部行为特征,从而对学生的人格调适与行为问题进行标准化测验,这种方式脱胎于大众化教育时代学校应对个体差异的需求,也满足了学校对管理效率的追求,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得到应用;另一种方式将人格发展视为独特而动态的过程,试图通过个案史分析来阐释个体的整全人格,它在更小范围内为一些进步教育改革者和社会科学家所推崇,但对当时学校实践的影响甚小。
    • 郭旭婷; 郭萌萌
    • 摘要: 学校心理咨询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罗夏墨迹测验作为一种投射性人格测验,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图片为测验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感、阻抗和防御,避免对测试内容理解不当或刻意伪装造成测验结果失真;测验过程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在测验任务上,降低疲劳感;在敏感话题上以图片为媒介进行对话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测验结果的整体性人格描述可以拓展学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实践领域。罗夏墨迹测验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难以通过短期内的重复测验来进行咨询效果的比较;在团体施测中存在较大困难;较高的施测成本会限制该测验的使用。
    • Niga
    • 摘要: 最近,MBTI测试火遍全网,甚至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实际上,MBTI测试每隔几年都会火一次,从最广泛应用的职场领域,到如今万物皆可MBTI,有着80多年历史的MBTI人格测试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至今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人格测验,通过完成测试题可以得到由四个字母组成的结果,这个结果代表被测试者的人格类型。MBTI将人格特质分为外向E--内向I、感觉S--直觉N、理性T--感性F、主观J--客观P4种相互独立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排列组合,共形成16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对应的性格特点。
    • 辛伟; 张瑶; 余苒; 苗丹民
    • 摘要: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格测验项目反应加工过程的自我偏向效应及视线追踪特征。方法通过融合自我报告法与视线追踪技术,以“士兵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量表”为实验材料,同步采集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组在人格测验答题过程的行为学及眼动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两组被试的自我加工差异与眼动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比健康组有着更多的眼动行为,主要表现为题干及选项兴趣区内更密集的注视点数量(P0.05),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存在眼动基线差异。此外,健康组对题干及选项兴趣区的自我相关信息均投入较少的眼动行为,出现自我偏向效应;而精神分裂症组只在题干兴趣区出现自我偏向效应,说明精神分裂症组的自我偏向只存在于早期的条目编码理解阶段,在晚期的反应决策阶段自我偏向消失。结论通过自评式人格测验,提取精神分裂症患者项目反应加工过程的自我偏向效应与视线追踪特征,为实现人格特质及精神障碍的多模态鉴别提供实证依据。
    • 邢辰; 彭波; 辛伟; 朱霞; 苗丹民
    • 摘要: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人格测验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特点。方法以人格测验量表经设计形成眼动实验平台材料,并根据测验题目的长短、复杂度进行分类。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异常组,某校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被试人格测验中行为学表现与眼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常组在整体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以题目长短为区分,异常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单位注视点时间和单位眼跳幅度上产生交互作用。以题目复杂度为区分,异常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单位注视点时间和回溯率上产生交互作用。同时,随着题目复杂度提升,两组均显示出更高的题干回溯率和更长的选项区驻留时间,但异常组相较对照组变化趋势更弱。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相较正常群体,在进行人格测验过程中,表现出了对材料长短与复杂度相对较弱的认知调控敏感性,这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症状相吻合。眼动技术可以提供经典测量方法无法提供的检测过程指标,为人格测验提供了认知神经的客观评估手段,也为多质融合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 欧攀
    • 摘要: 1942年,一对母女——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与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开发问卷,将人格分成16类,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或MBTI,之后该问卷成为了世界上最广为使用的人格测验之一。现在,人格测验是个价值数十亿美金的产业,被个人、学校、公司和机构用到。但这类测险当中没有任何一种能揭示出人格的最终真相,不论是MBT1、五大性格模型、DISC评估、过程交流模型,还是九型人格学。
    • 董福海
    • 摘要: 人才测评结果是组织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人格测验越来越成为人才测评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自评方式的主观性,人格测验作假已成为影响组织人事决策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人格测验作假相关文献,从内涵动因、影响因素、过程机制、解决措施依次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旨在为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胡谍
    • 摘要: 饮茶能够给人的身体带来健康,因为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对神经产生相应影响[1].饮茶能够延长人的寿命[2].人的长寿与性格有一定的关联因素[3].明中晚期以来多数文人用饮茶作为提升人格修养的方式[3],有文献表明饮茶与人格修养有关联.那么饮茶对人格因素具体的影响是什么呢?此次研究主要通过对饮茶大学生的饮茶行为及人格特征的测定,来探讨饮茶对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具体影响,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