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65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496篇;相关期刊938种,包括人大建设、人大研究、人民政坛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11董必武学术研讨会、2010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文献由4824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评论员、本刊记者、本刊编辑部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0 占比:81.2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496 占比:18.57%

总计:8058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文趋势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研究学者

  • 本刊评论员
  • 本刊记者
  • 本刊编辑部
  • 陈峰
  • 程湘清
  • 刘政
  • 吴邦国
  • 陈洪波
  • 汪铁民
  • 孙少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峰
    • 摘要: 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坚持大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厚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过程的集合体”辩证法思想要求把各阶段的民主结合成一个大的整体,从客观规律高度揭示人民民主发展趋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恩格斯揭示的人民拥有决定的权力的人类民主基本特点;工人革命第一步争取普选权的思想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选举民主重点任务,我们党历来重视普选权问题,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巴黎公社和俄国苏维埃的民主实践对我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产生深刻影响,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国家制度基础。
    • 冬莹; 丁春福
    • 摘要: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是充分展现人民意志和人民主权的重要形式。每个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都要面临以何种民主、何种道路来发展的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具备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的显著优势,这对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目标和促进民主事业的完善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 欧阳康; 余扬
    • 摘要: 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对于实施和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体现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统一治理价值及目标、凝聚治理力量、保障治理效果等重要功能。其次,随着全球化时代国家层面的制度竞争加剧,国内突发重大安全风险的挑战增多,高质量发展要求更高的治理水平,对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还存在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人大代表的构成及履职能力不强等因素,需要加强建设。最后,要在新时代更好地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应当强化其内外衔接功效,增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性;优化统筹协调功效,强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合力;提高制度回应功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 吴鲁平; 李芬; 孙紫琪
    • 摘要: 依据2011年和2021年两次共对4232名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大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发现2021年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处于较高水平,与2011年相比呈现明显的积极变迁态势,但大学生对部分维度的认同水平依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是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国外英文网站接触度等外部因素和主体内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制度显著优势认同、制度比较优势认同以及抗疫成功正向归因等是影响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重要内部因素或中介变量,制度显著优势认同的作用最强;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同辈群体因素以及国外英文网站接触度等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具体路径呈现出多样化形态。研究结果一方面证明了“互构论”比“系统论”和“建构论”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为“制度显著优势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这一重大理论命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 韩旭
    • 摘要: 党领导人民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这一制度显现出不同于源自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全新经验和特点,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非职业化人大代表的作用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上提供了新的成功范例,对于解决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 莫纪宏
    • 摘要: “全过程民主”是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民主特征被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其目的是为了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方针,充分发挥人民作为民主主体在公共决策和国家权力有序运行中的重要参与、监督和保障作用。由于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实现的重要制度载体,因此,“全过程民主”的实现必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民主特征的“全过程民主”,不仅重视作为民主价值重要表现的“选举结果”,更重视选举后的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在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全过程民主”也包含了应当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伴随人民民主全过程发挥治理作用的功能。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和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要在法治轨道上来推进各项民主制度建设,注重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程序机制以及民主治理方式的法律界限,从而保证“全过程民主”健康、持续和有序地发挥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的民主功能。
    • 马岭
    •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普选,该制度由若干板块构成,其中人大系统是主干,而在1949—1954年期间,上述因素还处于缺位状态。当时我国的政体形式有三个特征:政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政协产生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央人民政府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应确立于1954年《宪法》而不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这一时期我国的宪法形式既不是单一文本的成文宪法,也不是不成文宪法,而是由《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政协组织法》和一系列宪法性文件构成的多文本成文宪法,这与我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由单一宪法文本构成的成文宪法有明显不同,是一种短期存在的特殊的成文宪法形式。在多文本成文宪法中,各文本效力有高有低,最高的应是最高机关制定、确立政体形式的宪法性文件;在这一模式下宪法性法律的情况较为复杂,其中有的是宪法的一部分,地位较高,有的是法律,地位较低。
    • 汪仕凯; 孟雨微
    •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制度设计上既吸收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成果,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素。更为重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产物,因此它体现和巩固了社会革命的逻辑。代表政治和代议政治的重叠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过程的核心内容,它在代表政治所维护的人民整体利益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代议政治所维护的公民利益,同时以代议政治所维护的公民利益的程度来检验和确认代表政治所维护的人民整体利益的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过程蕴含着自身的政治原理,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整体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构的基础上保障现代政治大一统。
    • 陈名财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中国之制”的制度根基,是最本质的制度,应该从历史逻辑和制度逻辑来明确其意涵和判定的标准。根本制度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相对于国家来说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第二个层次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说的。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应该被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项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的根本性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包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适合被看作是根本制度。三项根本制度相互支撑、相互印证、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体系。
    • 靳晓霞; 王永贵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从党的领导维度看,要加强党领导人大的制度建设,立足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把党领导人大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从人民当家作主的维度看,要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实现人大代表联系制度的网络化,完善人大代表履职等制度建设,更好发挥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治理效能,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从依法治国的维度看,要加强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体制机制建设,保障人大充分行使法定职权,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和工作机关的职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突出地表现为,通过制度建设使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价值、行使国家机关法定职权的政治职能转化为体制机制程序,进而体现制度优势,提高治理效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