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企业避税

企业避税

企业避税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480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会计之友、审计与经济研究、财会月刊(综合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南京市税务系统2008年度理论研讨会、2004年海峡两岸租税学术研讨会等;企业避税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群、钟海燕、刘馨月等。

企业避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1.5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480 占比:98.44%

总计:15726篇

企业避税—发文趋势图

企业避税

-研究学者

  • 刘群
  • 钟海燕
  • 刘馨月
  • 孙钰鹏
  • 罗曼璐
  • 刘剑文
  • 刘晓亮
  • 刘晓鸾
  • 刘畅
  • 吴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洁; 马从文
    • 摘要: 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对微观企业的纳税战略产生影响,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避税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金融科技的发展抑制了企业避税行为,且上述影响在企业战略差异度较低、民营企业样本组中更为显著;对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现金持有水平和加大研发支出实现的;公司治理水平对金融科技与企业避税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公司治理水平强化了金融科技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避税行为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和降低了企业价值,而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避税对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 李秀玲
    • 摘要: 文章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产业政策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重点以企业避税为分析对象,以我国“五年规划”作为产业政策的识别变量,研究发现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会表现出更少的避税行为。同时,基于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外部行业竞争环境考察企业外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低,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产业政策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相比于行业竞争程度低,在行业竞争程度高时,产业政策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 于明洋; 吕可夫; 阮永平
    • 摘要: 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避税程度对年报文本信息复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避税越严重,年报文本披露的复杂度越高,可读性越差。机制检验发现,地区法治环境越好、报刊财经媒体对企业报道次数越多、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以及盈余操纵约束越大,企业避税与年报文本信息复杂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这说明管理层试图通过模糊文本信息、降低文本可读性的方式,来避免企业利益相关者通过财务报告发现企业的避税行为,以此文过饰非。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当企业年报文本复杂性较高时,企业避税更容易导致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偏离以及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增加、准确度下降。
    • 詹新宇; 刘琳琳; 成显
    • 摘要: 对上市公司各类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是让上市公司起到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上市公司遭受违规处罚所形成的负面声誉冲击,显著增加了企业的避税程度。而且,负面声誉引致的避税效应在民营企业、成长期企业和保守型避税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负面声誉冲击强度的增加,其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增益效应也随之增强,而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负面声誉冲击下的避税效应。从作用渠道上看,负面声誉主要通过加剧涉事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加剧其避税效应。因此,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处罚制度设计,发挥监管处罚的信号传递效应,通过声誉机制强化对企业的隐性约束,持续提升监管效能。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本市场监管与税务监管信息互通、部门联动。
    • 胡素华; 冯敏; 董烘霞
    • 摘要: 基于分位数实证研究方法,在避税行为全分布条件下,文章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对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避税行为间关系的影响。对民营企业而言,其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避税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当企业避税程度较弱时,大股东控制权与高管股权激励呈替代关系,而企业避税激进时,大股东控制权增强,高管股权激励会促进企业避税
    • 张颖; 安靖
    • 摘要: 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避税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能力与企业避税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相较于低能力管理者,高能力管理者更能提升企业避税;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高能力管理者更能提升企业避税;相较于低盈余质量组,高盈余质量组的能力管理者更能提升企业避税
    • 李佳洺; 孙云
    • 摘要: 作为资金留存方式之一的企业避税行为在我国较为普遍,因此,探究其影响因素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全部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外部融资依赖对于企业避税的影响。又基于2014年沪港通和2016年深港通这两个政策的实施,本文进一步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于外部融资依赖与企业避税之间关系的异质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外部融资依赖与企业避税成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在资本市场开放的环境下,外部融资依赖对于企业避税的激进作用能够被有效的抑制。本文的研究对于改善企业外部融资,规制企业避税行为和论证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将提供比较现实的借鉴与参考。
    • 周丽娟
    • 摘要: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研究企业的外部政策环境如何影响企业的避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当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时,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同时基于企业内部特征进行考察,发现当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时,即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大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避税的影响越大。本文结合企业外部环境和内在财务压力考察其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从多角度为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相关文献。
    • 许波; 马默涵
    • 摘要: 选取2015—2019年度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过度投资、企业避税与信用风险的相关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过度投资行为会加剧企业的信用风险;企业避税会加剧企业信用风险;企业避税会增强过度投资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对非国有企业,避税行为能加强过度投资对企业信用风险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避税行为能加强过度投资对企业信用风险的正向影响。
    • 王杉
    • 摘要: 以“沪港通”开通为研究背景,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沪港通”开通有助于降低企业激进的避税程度,该结论在采用PSM、更换样本区间以及改变变量测量方法等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对企业避税的降低作用在代理成本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低以及融资约束程度较大的样本组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企业避税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从企业避税这一角度提供了“沪港通”机制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的证据,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继续深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