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FEFLOW

FEFLOW

FEFLOW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皖西学院学报、地下水、中国岩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2011全国工程设计技术创新大会等;FEFLOW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涛、朱锋、李保国等。

FEFLOW—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97.8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2.11%

总计:95篇

FEFLOW—发文趋势图

FEFLOW

-研究学者

  • 徐涛
  • 朱锋
  • 李保国
  • 杨国勇
  • 马兴旺
  • 魏国孝
  • OPOKU Portia Annabelle
  • 余亚飞
  • 倪寒茜
  • 冯绍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保关丽; 高红; 何莉莉
    • 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地下水质和水量问题日益增多。数值模拟是钻研地下水资源成果的重要方法,对比分析几种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功用和不足,主要对FEFLOW软件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预测、矿坑涌水量、地下水溶质运移、海水入侵及水热耦合运移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提出FEFLOW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仍存在的问题,为更好解决地下水数值模拟问题提供研究方向。
    • 刘玲; 陈坚; 牛浩博; 李璐; 殷乐宜; 魏亚强
    • 摘要: 土壤-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是定量刻画水流和溶质运移的主要手段。现有大范围场地尺度的研究受到数据采集难度及模拟计算量的限制,多是将土壤和地下水分成两个系统,这种方式不利于模型之间的计算反馈,易出现计算误差,因此将土壤和地下水作为整体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刻画实际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规律,揭示变饱和反应溶质迁移模型的参数敏感性,以某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试验及前人研究所获数据,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建立三维土壤-地下水模型,定量描述六价铬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补给条件,研究潜水面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波动。并讨论阻滞系数和反应常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污染物最大水平迁移距离为场地东南侧300 m;地下水中污染晕最大分布面积约为1.632 km2;垂向上土壤中的六价铬仅需15.6 h即可下渗至潜水面,第6天贯穿含水层。当潜水面随着补给量变化而波动时,地下水中六价铬会随水流进入土壤,影响土壤中污染分布。对溶质运移参数的讨论显示,当反应常数由0增大至10−6 s-1时,迁移出场区边界时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约减少2000 mg/L,较难迁移至涟水河。基于FEFLOW的数值模型,能够解决各系统之间交互性差的问题,提供较为精确的模拟结果。
    • 陈炫沂; 姜振蛟; 徐含英; 冯波
    • 摘要: 人工压裂是获取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关键环节,压裂后的人工裂隙带结构对开采条件下水热传递过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结合我国共和盆地干热岩储层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着重分析干热岩不同产状人工裂隙带的渗透率与宽度对热储中水热传递过程的影响机理,明确不同人工裂隙结构条件下水热产出能力,进而优化井间距。结果表明:当人工裂隙带渗透率较小时(小于5 D),裂隙带规模越大,开采井温度越高;当渗透率较大时(大于10 D),在水平裂隙带中,随着裂隙带规模的增加,由于注入冷水的快速扩散导致整体低温区域增加,开采井温度反而降低。在水平裂隙带中注入冷水主要为水平向流动,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开采井温度更易受注入冷水的影响而降低;但在垂直裂隙带及倾斜裂隙带中,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垂向自由对流增强,注入冷水更易于向储层底部高温区域流动,经加热后到达开采井,使得开采温度提升。综合比较,同一井间距条件下,低渗水平裂隙带以及高渗垂直裂隙带的产热能力较其他裂隙带更强。
    • 张帅; 李冰; 王向华; 张宇; 顾晨
    • 摘要: 基于Feflow数值模型研究了风险管控场地垂直混凝土帷幕开裂对外环境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并评估了封堵维修效果.结果表明:帷幕开裂会造成场地内污染地下水透过裂隙运移至场外,100 d时地下水中镍的最远迁移距离为30.6 m,短期内迁移扩散较快;开展封堵维修后1000 d时,地下水中镍的最远迁移距离为1.1 m,可有效迟滞污染地下水向外环境扩散,风险管控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下阶段污染场地风险管控运行维护工作调整和帷幕维修提供参考.
    • 李芳; 顾正聪; 姜言欣
    • 摘要: 以某化学肥料制造项目为例,在现场调查并结合地勘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FeFlow软件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和浓度变化情况,分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征,评价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为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 江成鑫; 赵江; 张洪文
    • 摘要: 受构造、地层等复杂地质情况综合影响的岩溶地区地下水,其溶质运移及流场模拟向来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中的难点.以贵州省松桃县某锰矿尾矿库为例,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概化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FEFLOW进行流场拟合.在此基础上,模拟特征污染物锰及氨氮的弥散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做任何防渗处理的情况下,特征污染物将在F201断层、地层产状等边界条件的影响下汇入地下暗河,最终流入地表水系及地下水系,流向东部的松江河.因此,必须对锰矿尾矿库采取防渗措施,从而降低其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风险.
    • 孙婉
    • 摘要: 为准确模拟不同地下水径流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区地温场变化特征、系统换热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热量堆积效应等问题,以同济大学生态园试验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为主要手段,建立了水流、介质、热量三场耦合的数值模拟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渗流速度的增大,热量逐渐向地下水流动方向偏移,粉砂层扩散偏移幅度小于细砂层,细砂层小于粗砂层.0~80 m深度,土层热量堆积明显,处于含水层深度范围内的80~100 m深度土层热量堆积越少.随着地下水渗流流速的增大,地埋管换热器单位深度换热功率逐渐增大,两者为线型关系,地下水渗流流速为1.33×10-4、6.30×10-4及1.27×10-3 m/d时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功率增幅分别为0.53%、1.31%及2.43%.
    • 徐广忠
    • 摘要: 文中基于FEFLOW软件,整理了该地区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动态等一系列的基础资料,对苏干湖盆地地下水与河湖关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由于地下水的变化,直接影响依靠它的生态系统,所以随着调水规模的增加,泉和湖的排泄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努呼图、当中泉、大苏干湖.
    • 曾凡伟; 袁鹏; 金辰
    • 摘要: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公共交通方式的最佳选择,而地铁站则是轨道交通最重要的节点,故地铁站的勘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工程地质钻探、孔间CT、孔内成像等手段对某地铁场站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并以抽水试验结果为前提,运用FEFLOW岩溶及溶质水流模拟软件进行拟合研究,为基坑降水方案的选择提供合理的水文地质参数。
    • 陈玉福; 陈斌
    • 摘要: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过量开采会导致一系列的地下水问题,造成区域水位下降或引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合理确定地下水开采量,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就显得尤为必要.地下水数值模拟作为重要的预测手段,在地下水资源量合理开采、工农业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较为主流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的基本功能、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模拟预测的目的、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研究程度、参数的获取难度等因素合理选取模拟预测软件.本文可为水文地质工作者在选择预测模型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