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521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社会心理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广西心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依恋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严波、郭昊、周爱保等。

依恋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2.4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5521 占比:97.51%

总计:5662篇

依恋理论—发文趋势图

依恋理论

-研究学者

  • 严波
  • 郭昊
  • 周爱保
  • 姜岩
  • 董大海
  • 马书采
  • 严文华
  • 任劲劲
  • 余强明
  • 刘卫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萧江; 李凤萍
    • 摘要: 该文基于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分析了《正常人》中成年人依恋理论风格下的依恋类型。研究发现小说中玛丽安的依恋类型主要体现为专注型、恐惧型和安全型;研究同时发现,玛丽安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时候经历了精神聚焦疗法的三个阶段,即情绪接纳、情绪调节以及真情回应三个阶段。
    • 李俊慧
    • 摘要: 留守儿童作为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出现的新群体,其群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也理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本文在教育管理领域,基于经济和政策视角,融合依恋理论等积极心理学要素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模式研究。分析出“校中有家”,“自我修复”,“灵动生命”的可行性教育关爱模式。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 张素月; 李燕
    • 摘要: 儿童早期与父母形成的依恋关系会影响他们对人生中各类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着眼于母婴关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开创了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新视角。本文首先对该理论进行了分析介绍;其次基于该理论分析电影《少年时代》的主人公梅森成长过程中的依恋关系,并通过内部工作模式剖析梅森的人际关系认知模式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最后结合梅森的成长过程分析早期形成的母婴依恋对个体认知的影响机制和依恋理论对于个体心理修复心理创伤的重要意义。
    • 陈怡梦; 成锦
    • 摘要: 本研究基于依恋理论,建构以居民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为自变量,社区总体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旅游经济依赖程度为调节变量,旅游支持为因变量的整合模型。以贵州省黔东南苗寨、侗寨为案例地,共收集到254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社区总体满意度对旅游支持影响显著;社区总体满意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地方认同对旅游支持的影响随居民-旅游经济依赖程度加强而增强,社区总体满意度对旅游支持的影响随着村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增强。通过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及边界条件探讨,论证了居民地方依恋对旅游支持影响机理,对旅游目的地规划与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王森; 穆丽君; 单晴; 赵立军; 周媛; 董艳娜
    • 摘要: 目的:检验中文版手机依恋量表(Young Adult Attachment to Phone Scale)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度、效度以及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选取700名大学生集体施测,并对实测结果进行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中文版手机依恋量表共包含6个条目,分庇护所和负担感两个维度。验证性分析表明,中文版手机量表模型拟合良好(χ^(2)/df=3.57,P<0.01;TLI=0.928;CFI=0.962;SRMR=0.062;RMSEA=0.088)。庇护所(维度1)与问题性网络使用、手机依赖、孤独感均呈显著正相关,负担感(维度2)与同伴依恋、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负相关。信度检验表明,中文版手机依恋量表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1,0.68;重测信度分别为0.67,0.41。中文版手机依恋量表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具有测量等值性。结论:手机依恋量表是一种简洁、稳健、有效的测量工具,可以用于评估中国大学生的手机依恋程度。
    • 路瑶
    • 摘要: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小说《杜兰葛山庄》再现了安妮塔、埃迪斯和詹妮弗等女性不同的原生家庭背景、不同的依恋风格以及她们面临爱情和婚姻时作出的不同抉择。从心理学依恋理论视角来看,三位女性人物安妮塔、埃迪斯和詹妮弗都体现出了明显且各异的依恋风格特点:疏离型回避依恋风格、焦虑-痴迷型依恋风格和安全型依恋风格。论文从依恋理论入手,分析了《杜兰葛山庄》中三位女性人物迥异的依恋风格,探究了其依恋风格形成的原因和背景,阐释了依恋风格对其婚恋观的影响。
    • 谭绍英; 刘赞; 林晓丽; 田贝; 江维军; 王涛
    • 摘要: 痴呆症患者易出现各种精神行为症状,增加照顾者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精神行为症状成为痴呆症患者治疗护理的重点、难点.国外研究显示,依恋方式与痴呆症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密切相关,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从成人依恋的视角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成人依恋理论、类型与维度、评估工具进行介绍,并探索成人依恋对痴呆患者的影响,以期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应用成人依恋理论解释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认识,为进一步制定基于成人依恋理论的痴呆症护理干预提供新思路.
    • 刘姗姗
    • 摘要: 依恋理论一般被用来分析和揭示婴儿与其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其实依恋在个体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心理咨询案例和相关课例,阐述了如何使用依恋理论理解学生和其背后的家庭,为家长的养育方式提供建议,并借助心智化技术帮助学生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赵源源
    • 摘要: 美国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讲述了一个有着数学天赋的问题少年威尔从拒绝外界善意,到接受心理医生桑恩的心理咨询后成功走出童年阴影,实现心灵转变的历程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依恋理论分析了威尔的心理阴影与亲密障碍以及威尔在心理医生桑恩、好友查克以及女朋友史凯兰的帮助下实现心灵转变的过程,旨在引导个体走出不安全依恋,重建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 施雨欣; 罗奕
    • 摘要: 媒介随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游戏化为媒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电商媒介拼多多自诞生以来就携带着游戏基因,对于平台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用户依恋的视角探究媒介的游戏化思维,发现拼多多的游戏化设计中存在着"满足需要—线下奖励—建立依恋—留存用户"的传播机制.文章希望能从情感的角度为媒介的人性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