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56370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法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解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大会、第五届(秋季)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猪业峰会——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控研讨会等;免疫荧光技术的相关文献由6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东、李明远、李虹等。

免疫荧光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6370 占比:99.92%

总计:256565篇

免疫荧光技术—发文趋势图

免疫荧光技术

-研究学者

  • 张卫东
  • 李明远
  • 李虹
  • 孙志良
  • 白剑
  • 石炳毅
  • 肖漓
  • 董伟
  • 蒋忠华
  • 万超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学超; 于永翔; 王建文; 暴芳芳; 周桂芝; 陈声利; 卢宪梅; 刘永霞
    • 摘要: 目的:评价免疫荧光染色法在皮肤活检组织真菌染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组织病理和组织培养确诊的43例皮肤真菌病患者对其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PAS染色.结果:43例皮肤真菌病中PAS染色阳性27例(62.8%),免疫荧光染色阳性30例(69.7%),免疫荧光染色法较PAS染色阳性率有所提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种方法均阴性患者5例,两种方法联合真菌检出阳性率为88.4%.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是提高皮肤活检组织中真菌检出的重要补充.
    • 尚文倩; 王政; 何松林; 贺丹; 董娜琳; 郭英
    • 摘要: [目的]研究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相关酶活性和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变化,以及生根期间茎基部内源IAA的分布,为牡丹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牡丹试管苗'凤丹白'为试验材料,以WPM+WPM(Ca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l g/L+糖30 g/L+植物凝胶2 g/L(pH= 5.8)为生根培养基,研究外源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CK),1,2,3和4 mg/L)IAA对其生根的影响,并测定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茎基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及内源IAA含量的变化,同时对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茎基部进行细胞学观察和IAA免疫荧光定位分析.[结果]牡丹试管苗在外源添加3 mg/L IAA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52.00%)、生根指数最大(12.47),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处理的生根率、平均最大根长和生根指数均低于其他处理.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其茎基部的POD、PPO和IAAO活性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内源IAA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生根培养5d时达到最大值62.80 ng/g.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牡丹试管苗根原基诱导期为接入生根培养基后的3?5 d,对于生根培养基中添加3 mg/L IAA的处理,其试管苗茎基部POD和PPO活性均在培养3d时达到峰值,IAAO活性在培养3?4 d处于显著下降趋势,而内源IAA含量在培养3?5 d处于升高趋势.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表明,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内源IAA以茎基部维管束中分布最多,且一直作用于根原基形成和伸长的部位,荧光信号强弱与其含量相一致.[结论]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外源添加IAA后,高活性的POD、PPO及低活性的IAAO有助于根原基的发生,内源IAA在根原基的积累与牡丹试管苗不定根的发生密切相关.
    • 李炳譞; 韩全峰; 郭相伸; 董雯雯; 王林林; 任鹏; 赵锐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的树突数目、长度、复杂程度等形态学特征,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I3000颅脑打击器制作小鼠可控皮质打击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并应用Sholl分析测量伤后1d、3d、7d、14d、21d、28d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假手术(sham)组皮质未见GFAP阳性细胞.脑挫伤后3d损伤周边区观察到阳性细胞,伤后7d数量到达峰值,随后降低,其中A1亚型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3d开始出现,损伤后7d占比最高.损伤后,树突数目3d最多,之后逐渐减少,树突长度3d最短,之后逐渐增加.Sholl分析结果显示,距离胞体20μm~40μm范围内细胞复杂程度在伤后逐渐加大,7d到达高峰,之后降低.结论小鼠脑皮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内GFAP呈动态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的树突数目、树突长度、树突复杂程度等形态学指标与损伤经过时间存在相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有望成为推断脑挫伤时间的辅助指标.
    • 谢洁雯; 吴中鸣; 魏秋静; 古洁若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和多重微珠免疫法三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一致性,同时对免疫印迹法和多重微珠免疫法在检测抗核抗体谱的比较,评估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其局限,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578例同时进行三种方法检测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使用Kappa系数分析比较几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在578例样本中,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阳性者280例(48.4%);使用免疫印迹法阳性者225例(38.9%);使用多重微珠免疫法阳性者252例(43.6%).三种方法中任意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一致性均在85%以上,Kappa值均高于0.7,其中,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一致性最强,Kappa值为0.808(95%CI:0.761~0.855).使用免疫印迹法与多重微珠免疫法检测9种抗核抗体谱,一致性均大于90%,而Kappa值则在0.535至0.839之间,其中一致性最强的抗体类型为抗SSA抗体和抗JO1抗体,分别为0.839和0.832.结论 以上三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一致性较高,其中间接免疫荧光法的阳性率最高,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一致性最强.免疫印迹法与多重微珠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一致性较高.应联合使用三种方法,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率,避免漏检.
    • 杜凤云; 陈振兴; 黄泳瑜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9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36名健康人群.对所有入选者均使用IIF法对ANCA水平进行检测,对阳性SLE患者再使用ELISA法对PR3、MPO进行检测.比较SLE患者和健康人群中ANCA检出情况、ANCA阳性及阴性SLE患者中病情活动情况,并分析ANCA表达情况和SLE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群中ANCA阳性检出率为7.09%,SLE患者中ANCA阳性检出率为67.8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表达与SLE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2.345,P=0.024).结论:免疫荧光技术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能够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准确度,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与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孙梦迪; 李春阳; 刘松坡; 张继东
    • 摘要: 生精小管对精子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但生精小管形成的具体机制不明。课题组前期用KSR成功建立了生精小管样结构,本研究取新生10d小鼠睾丸细胞分为对照组、KSR组、KSR+Y27632组(Y27632为Rho/ROCK信号通路抑制剂)和LPA组(LPA为Rho/ROCK信号通路激动剂)进行3D培养7d,探讨生精小管样结构重建过程中Rho/ROCK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生精小管样结构形成及支持细胞(SCs)、睾丸间质细胞(LCs)、生殖细胞(GCs)的增殖情况;采用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Rho/ROCK信号通路下游分子MLC、p-MLC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 郑雪峰; 雷万龙
    • 摘要: 纹状体内的parvalbumin阳性(Parv^(+))神经元接受大量来自皮质和丘脑的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输入,但这些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我们利用免疫电镜、脑内电刺激和免疫荧光技术探查大鼠纹状体内皮质和丘脑来源谷氨酸能轴突末梢与Parv^(+)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①Parv^(+)胞体和树突均接受大量非对称突触输入,Parv^(+)轴突末梢可与Parv^(-)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树突棘形成非对称突触;②电刺激皮质诱导纹状体内Parv^(+)神经元表达c-Jun的比例明显高于刺激丘脑;③纹状体内大部分谷氨酸能末梢与Parv^(-)结构形成突触连接,仅少部分与Parv+结构形成突触。
    • 张玉琼
    • 摘要: 目的 探究免疫荧光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临床患者作为研究标本,依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各38例.参考组采取放射免疫分析法检验,实验组采取免疫荧光技术检验.统计两组标本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的检验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的精密度、精确性、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结果 实验组检验方法精确性为94.74%显著优于参考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H、FT3、FT4等指标的最低检测限度分别为0.11 mU/L、0.14 pmol/L、0.15 pmol/L,均优于参考组的0.27 mU/L、1.14 pmol/L、1.87 pmol/L;实验组抗干扰能力评分为(92.50±1.52)分,显著优于参考组的(84.57±1.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检测结果,具有更为强烈的抗干扰能力及灵敏度,相较于放射免疫检验法具有更为突出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与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