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入模温度

入模温度

入模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91494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科技信息、当代建设、混凝土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专题)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第十九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入模温度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起才、郭海贞、张戎令等。

入模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1494 占比:99.96%

总计:291605篇

入模温度—发文趋势图

入模温度

-研究学者

  • 王起才
  • 郭海贞
  • 张戎令
  • 李盛
  • 肖鹏震
  • 代金鹏
  • 刘亚朋
  • 徐文
  • 李海龙
  • 刘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龙朝飞; 张戎令; 段运; 郭海贞; 肖鹏震; 段亚伟
    • 摘要: 为了研究低负温下不同入模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持续负温(-5°C)环境和标准养护条件下,四种入模温度工况(5°C、10°C、15°C、20°C)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是标准养护还是负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强度均与入模温度呈正相关,入模温度越高,相同龄期下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2)负温环境会抑制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使得相同入模温度工况下负温环境中混凝土的强度均低于标准养护下的强度。(3)随着入模温度从5°C升高至20°C,负温环境下混凝土要达到标养下28 d强度所需的龄期会依次减少7 d,这有利于缩短我国高寒冻土区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工期。基于成熟度理论,分别采用对数、指数和双曲线函数模型分析了持续负温环境下入模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不同模型之间拟合的精度,发现对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指数模型拟合精度较差,但对指数模型进行修正后会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根据三种强度-成熟度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持续负温环境下强度-入模温度的对数、指数和双曲线模型。将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出对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但对其前期强度的预测精度偏低;两类指数模型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的预测精度均较高,其中第二类指数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可为我国高寒冻土地区不同入模温度工况下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提供参考。
    • 叶平先; 汲生伟
    • 摘要: 为了解千米超深井大体积混凝土止浆垫施工期间的温度场变化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中考虑了水泥水化热、掺合料、周围环境、入模温度、水冷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所得到的温度场数据和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模拟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参考价值。结合模拟结果,施工组织者应针对各项问题,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应对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 马永刚; 王起才; 张戎令; 郭海贞; 肖鹏震; 代金鹏
    • 摘要: 为了研究入模温度和引气剂掺量对负温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在持续-5°C和标准养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不同引气剂掺量(0、0.05%、0.10%、0.20%)的混凝土在不同入模温度(5、10、15、20°C)下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低负温环境会抑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相比于标准养护,负温养护明显降低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了达到预定设计抗压强度的龄期。(2)入模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均有影响:相同龄期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均越好。(3)相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而抗氯离子渗透性先增大后减小,引气剂掺量为0.05%时,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好。
    • 张玄; 齐灰灰; 高志刚; 李海龙; 张锦龙
    • 摘要: 夏季高温天气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质量,因此,控制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温度,成为高温天气施工的关键。为保障夏季高温条件下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质量,本文详细阐述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相关温度控制的措施。
    • 龙朝飞; 张戎令; 郭海贞; 段运; 肖鹏震; 段亚伟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入模温度下的水泥水化放热规律,采用溶解热法对持续负温环境下的水泥进行水化热测定试验。为了对冻土区水泥水化热进行定量分析及预测,采用指数、幂指数、复合指数、双曲线函数、对数模型这5种水化放热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及误差分析,最终建立冻土区入模温度-水化热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负温环境下,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减慢,随着入模温度升高,水泥的累计水化热和水化放热速率均提高;提高入模温度有利于负温环境下水泥水化放热,且入模温度越高水泥水化愈充分;在水化过程后期,负温抑制水泥水化的不利影响将会减弱。在5种预测模型中,双曲线函数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持续负温环境下水泥水化热随龄期变化的规律。本文所提模型可有效预测持续负温环境下不同入模温度工况对应的水泥水化热。
    • 王俊; 郭鑫; 邱文会; 李营营
    • 摘要: 温度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以某2 m厚筏板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FEA软件,分析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对筏板基础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模温度增加量与结构内部峰值温度增加量接近;环境温度每增加10°C,结构内部峰值温度约增加0.9°C;入模温度每降低5°C,筏板基础上表面和下表面温度应力分别降低4.7%、6.5%;环境温度每降低10°C,上表面和下表面温度应力分别升高1.9%、6%,但对中心节点温度应力基本不影响.该研究可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提供参考.
    • 彭广银; 徐文; 杨睿
    • 摘要: 文章对高速铁路预制分离式墩柱和顶帽混凝土不同季节施工期开裂风险进行了计算评估,结果表明,该结构由于里表温差引发的开裂风险系数超过了1.0,且施工时环境温度越高,风险越大。研究提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差异化的保温养护与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并成功应用于京雄高铁工程,关于混凝土温度历程的监测结果与评估结果吻合较好,应变曲线未见跳点,拆模后无裂缝,达到了控制要求。
    • 杜文涛; 王起才; 代金鹏; 张波; 毕瑞枭; 曹晖
    • 摘要: 以混凝土试块为试验对象,分别掺入0、0.05%、0.1%、0.15%、0.2%的引气剂,观测其在4个不同入模温度(5、10、15、20°C)以及不同养护温度下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并对强度进行了非线性拟合以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龄期下,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入模温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20°C时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最高,在5°C时达到最低;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在同一龄期的强度离散性的变化影响较大,标养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在养护前期大于负温养护,在后期则小于负温养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大致等于在负温养护下的抗压强度的1.1~1.4倍,负温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存在显著“龄期滞后”现象。
    • 刘琪; 王敏; 颜雄; 蔡聪
    • 摘要: 针对6 mm厚的22MnB5钢板,建立了热成形淬火过程马氏体相变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入模温度对厚板的温度和马氏体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压压力为40 MPa、保压时间为30 s时,入模温度越高,马氏体的转化率越低;入模温度在600~750°C时,马氏体的分布均匀性逐渐变差,高于750°C后,马氏体分布的均匀性没有明显变化;沿板料厚度方向,随入模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分布均匀性有所好转,但马氏体转化率降低。因此较低的入模温度有利于提高马氏体转化的充分性、分布均匀性及转化效率。
    • 于明
    • 摘要: 大体积混凝土、水池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在我国的施工手册和施工规范中一般要求不高于28°C和25°C,在国外施工也同样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如正在施工的菲律宾cemex项目,与业主合同技术文件中明确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27°C,并且在与业主周例会时业主一再强调大体积混凝土、水池、库壁滑模混凝土入模温度都不能超过27°C.可见生产低温混凝土是国内外施工绕不过去的问题,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要措施.文章将结合中材建设有限公司菲律宾cemex项目现场施工实践,介绍低温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