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7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332篇;相关期刊700种,包括统一论坛、台声、党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新建本科院校联盟2014研讨会、“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8)”暨“第二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等;共同利益的相关文献由100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磊、何小民、易淼等。

共同利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2 占比:31.2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2332 占比:68.61%

总计:3399篇

共同利益—发文趋势图

共同利益

-研究学者

  • 赵磊
  • 何小民
  • 易淼
  • 秦鹤声
  • 赵彩虹
  • 顾明远
  • 马秋
  • 任晶晶
  • 克里斯托弗
  • 刘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祺; 罗圣荣
    • 摘要: 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双方已成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最富内涵的合作伙伴,最具活力的战略伙伴。然而,在中国—东盟关系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中国—东盟战略互信仍有起伏波动。本文认为,中国—东盟战略互信的演进,主要受到共同利益和身份认同两个因素影响。基于共同利益的多少以及身份认同程度高低的综合考量,中国—东盟战略互信波动表现为战略互疑、计算型战略互信、了解型战略互信以及认同型战略互信四种类型。探讨中国—东盟战略互信演进的原因,不仅有助于厘清影响中国—东盟战略互信的内在机理,还有利于为中国辩证地看待和提升中国—东盟战略互信提供一定的启示,进而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保障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 钱津
    • 摘要: 讲授“囚徒困境”案例不仅需要阐明两个囚徒都从维护个人利益出发作出选择最后得到他们都不想得到的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更需要确定两个囚徒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对于他们的共同利益缺失维护与管理,才是造成其产生困境的根本原因。由此,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这一案例涉及的深层经济学思想:现实社会存在有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约束的个人利益与没有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约束的个人利益的区分,对于博弈中有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约束的个人利益,必须首先维护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这样才能最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因此,需要对博弈各方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实施有效管理,切实维护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
    • 姜奇平
    • 摘要: 合作制的突出特征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进行公私合作,平台符合合作制的这一主要条件。我们可以从共享经济与生态组织角度重新认识合作制,发现平台本身的生态合作本质。把平台纳入合作制的范畴加以重新认识会发现的新知识在于,合作制是一种介于公私之间、市场与政府之间的中间机制。一旦将平台纳入合作制来规范与发展,有助于找到私人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监管相结合的尺度,找到使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内在尺度。
    • 褚松燕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悠久的历史逻辑、清晰的现实逻辑和严密的理论逻辑。三重逻辑既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重要性阐释,又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提升治理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 洪茜; 郭菲; 郑湘; 哈密什·科茨
    • 摘要: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多国博士生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同挑战和问题,如何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逐渐引起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关注。基于20世纪以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开展背景及内容,对质量评价背后蕴含的质量内涵进行提炼,发现博士生教育质量内涵经历了从“学术地位”“、公共效率”“、市场产品”到“学习者发展”的演变。新时代“共同利益”这一博士生教育质量内涵,其指向的质量评价要素,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公正且适当兼顾更广泛群体利益的招生机制;创设有利于不同群体全面发展的过程环境;注重培养博士生作为社会成员和未来高层次专业工作者需具备的素养。在知识生产方面应在预防和化解事关人类福祉的挑战和风险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推动知识成果在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开放、共享和传播。
    • 朱鑫灿; 陈殿兵
    • 摘要: 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所有的人提供优质的教育,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安全、正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面向全球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报告,秉承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提出了“以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来共同建构人类社会未来”的行动方案及框架。剖析了报告发布所处的时代挑战,提炼了报告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行动建议,以期为未来教育的塑造与发展提供借鉴。
    • 王亚妮
    • 摘要: 价值多元影响了社会同向发展进程、拓宽了价值交往融合空间、促进了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为凝聚共识提供了重要契机和现实场域,是凝聚共识的逻辑起点。凝聚共识为协调社会关系发挥整合作用、为应对认同危机提供强力支撑、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为共同体的存续筑牢价值根基,是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强大向心力、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举措。新时代价值多元背景下,凝聚共识要以价值凝聚作为凝聚共识的精神支柱;以建强核心作为凝聚共识的根本保障;以共同利益作为凝聚共识的动力源泉;以制度建设作为凝聚共识的制度保障;以舆论引导作为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
    • 裴彤
    • 摘要: 一、气候变化中的国家集团当前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其实质更是一个地缘政治经济问题。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问题上采取的不同立场,展开了国家间的博弈。国家利益是各个国家和组织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确定气候变化问题立场的关键因素,具有共同立场的国家和组织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共同利益的利益集团。
    • 邓海峰
    • 摘要: 一、涉外法律谈判的重要领域涉外法律谈判是指谈判者运用法律思维就涉外法律事务进行充分交涉,从而达成合意,并自愿接受谈判结果约束的活动。广义涉外法律谈判的主体包括国家、个人和其他组织,而狭义的涉外法律谈判则主要围绕着国家利益展开,本文便是在这一语境之下来研究和分析涉外法律谈判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国家之间通过和平协商以达到调整各方立场,使各方共同利益得以实现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全方位、多领域地参与全球治理进程,涉外交流、合作甚至斗争广泛而深入,需要大量涉外法律谈判人才为实现国家利益而纵横捭阖。就实践层面而言,我国的涉外法律谈判多发生在如下领域。
    • 董青
    • 摘要: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特别是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给世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严峻考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期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国文明之精髓,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创新,为新时期全球合作应对变局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