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关心教育

关心教育

关心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专利文献18931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老人天地、现代企业教育、时代教育等; 关心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体炎、刘迪、吴志成等。

关心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18931 占比:99.24%

总计:19076篇

关心教育—发文趋势图

关心教育

-研究学者

  • 刘体炎
  • 刘迪
  • 吴志成
  • 姜元涛
  • 张更立
  • 张萌萌
  • 施桂芳
  • 栾阿诗
  • 邹冰璇
  • 魏振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忠元
    • 摘要: 高中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音乐水平,并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高中合唱教学策略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具体阐述基于和合共生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具体实施策略,强化学生基础性训练,合理性筛选音乐合唱作品等多种策略,构建高中高效合唱课堂.
    • 赵镇美
    • 摘要: 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互动;是一个教师以专注和动机移位来对学生施以关心,并收到学生积极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具有关系性、连续性和责任不平等性等特征,因而该师生关系的建构,需重视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关心,并要采用多元方式,维系师生之间的信任.
    • 顾庆华
    • 摘要: “学会关心”德育课程以包容、尊重、善良、仁爱、责任、共生为主要价值取向。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高级中学基于和合共生的理念,将“学会关心”德育课程建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关心的独特视野,引领学生探索世界、丰富人生、提升品格,培育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青年学子。
    • 何国美
    • 摘要: 关心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词语,关心对于常人而言并不难,但是要在师生之间真正实现关心,则需要具体的教学指导。诺丁斯通过对现行的人文教育的批评之后将“关心”这一概念引入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关怀教育模式。关怀教育模式的提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本文重在阐释关怀教育的提出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什么是关怀教育以及尽我所能如何践行关怀教育。
    • 王峰
    • 摘要: 对学生开展关心教育,能够有效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主动袒露个人真实思想,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缓解教学压力.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小学班主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开展关心教育可以让班主任深入地引导学生的思想,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素质.
    • 郭惠多
    • 摘要: 内尔·诺斯丁,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在其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深刻阐述了自己对于关心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以关心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的弊端发出挑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充满人本主义关怀的全新论断,在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同时感触很深。让我不得不重新去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试图从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理解教育行为等诸多方面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
    • 曾美裔
    • 摘要: 学困生一直都是让很多班主任感到头痛的问题,由于他们的特别,导致这些学生经常受到同学的冷落取笑、讽刺挖苦,缺乏理解、同情与信任。而要解决学困生问题,就应该深入到他们的内心,给他们关心,融化他们。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对小学学困生的关心教育问题进行讨论。
    • 高红
    • 摘要: 本书是内尔·诺丁斯在关心伦理与教育方面的另一重要著作。在本书中诺丁斯以多个角色阐述她的教育理论。她认为以传统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普通教育课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的理想课程,要求我们彻底反思我们信奉的教育理念。倡导学校必须围绕关心重新组织课程,教会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动物与植物、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等,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爱的人。
    • 湛宇灿; 李白坤; 冯鑫; 李静; 朱继民
    • 摘要: 目的 调查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老师关心程度,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问卷调查安徽3所医学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及老师关心程度等相关因素,以学校、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生源地、学习成绩为匹配因素,以个体为单位为亚健康大学生选取健康大学生作为对照,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55对研究对象中,男生536对(32.4%),女生1119对(67.6%);一年级799对(48.3%),二年级666对(40.2%),三年级190对(11.5%).亚健康学生的亚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健康者(Z=-35.239,P<0.001),亚健康学生报告的老师关心程度低于健康者(Z=-6.152,P<0.001).大学生的亚健康得分与老师关心程度呈负相关性(rs=-0.122,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膳食情况、上网时长、熬夜情况、不良事件数、亚健康认知程度、人际交往、日常生活满意度、体育活动、烟酒使用、健康讲座、体质指数和饮食费占比等因素后,大学生亚健康与老师关心程度的优势比为0.860 (95%CI:0.784~0.944).结论 大学生亚健康与老师关心程度有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尚待进一步研究.
    • 廖颖昕
    • 摘要: 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作为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才能使他们从容应对社会发起的各式挑战.本文认为发明本心论是最有效的理想德育模式.发明本心论认为要遵循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快乐成长.每个孩子都有向善的本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孩子的善端,扩充孩子的善性,给予他们充足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能够充分展现.但是,它所提到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的,而是让孩子居于教育的中心.有效的理想德育模式就应该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教师要俯下身来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