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0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农业经济、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1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71558篇;相关期刊571种,包括致富天地、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经济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等;农业旅游的相关文献由13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铭铎、焦翠翠、陈国权等。

农业旅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1 占比:1.45%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1558 占比:98.48%

总计:72664篇

农业旅游—发文趋势图

农业旅游

-研究学者

  • 杨铭铎
  • 焦翠翠
  • 陈国权
  • 罗凯
  • 俞益武
  • 刘庆友
  • 吴文玉
  • 周绍健
  • 张建国
  • 张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德华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这同样也增加了城市生活中的压力,让城市居民对惬意的乡村生活充满了诸多向往。在这种现状影响下,推动了农业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基于生态经济视角发展农业旅游,能够将本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与现状,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发展途径,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水平。
    • 朱晓辉
    • 摘要: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农业旅游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中存在税收优惠方式单一、地方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税权选择少、税收优惠幅度有限、支持基建力度小等问题。因此提出增加税收优惠方式、适当下放地方税权、增加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及促进涉农企业集群发展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举措。
    • 翁水珍
    • 摘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农村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推手。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针对衢州市三产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农业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的建议。
    • 郭志敏
    • 摘要: 近年来农业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本文首先进行了农业旅游的优劣势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农业旅游多样性发展方式,即从产品多样化、户外活动多样化、文化遗产旅游多样化三种形式来进行农业旅游的多样性发展。基于农业旅游的优劣势及面临挑战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农业旅游多样化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 刘娜
    • 摘要: 客观分析山西省永和县绿色的生态环境、鲜明的特色农业、深厚的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预测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永和县农业旅游发展的策略。
    • 颜丽
    • 摘要: 文章从发展农业旅游的作用、农业旅游的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契机,介绍了当前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三个具体类型(分别是传统观光、都市科技、休闲度假)。当前,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体制层面的障碍;与高新技术结合的程度不足;农业旅游产品研发与营销均缺乏特色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方式,供参考和借鉴。
    • 王宜强; 孙思; 赵阳; 杨长溶
    • 摘要: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动能、动能转换等问题,得出以下结论:①山东省农业旅游形成点轴式发展格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日益显著;②旅游消费需求仍是拉动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的核心动能,旅游投资需求仍在发挥作用,但表现出地区差异性;③人才供给动能发挥不足,资本供给发挥作用的程度较小并不断弱化,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与地区发展水平逆向发展的趋势特征,农业旅游产业集聚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源泉;非公有制经济以及政府支持力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城镇化发展的拉动作用表现出较高的区域差异性,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有效带动农业旅游发展;④各地市应根据发展实际培育创新动能,适时转变发展方式.
    • 赵菊连; 李永安
    • 摘要: 研学旅游是科普实践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为了强化教育受众的实践能力,突破课堂空间局限和从书本到书本的弊端,以旅游(旅行)为手段的教育实践活动。鉴于农业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第一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农业研学旅游是研学旅游的重要模式之一。但是在中国,当前可提供的农业研学旅游产品或农业研学旅游设计主题,重于“当下”的体验而缺乏历史的纵深感和科学的灵动感的“时空穿越”性。因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和科技史可以抽象化为生产工具的发展史,在农业研学旅游目的地设置不同时代农具的陈列和展示,对于研学过程中教育受众实现“当下”体验与“历史穿越”的互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金晓雯; 张正政; 唐浣尘
    • 摘要: 为了研究农业旅游在县域的发展,基于南京市六合区482户家庭农场的空间数据,根据农业旅游从业状态划分为已经从事农业旅游、未从事农业旅游、正在筹备农业旅游三类,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六合区三类家庭农场空间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因子交互作用。主要结论: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六合区已经从事农业旅游家庭农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也是判断六合区家庭农场是否具备从事农业旅游机会的主要依据。交通通达和特色产业资源因素与其他因素产生交互时效果最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区级农业农村局牵头设立“区级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来帮助家庭农场决策;构建区域内特色片区的交通网络;相关管理部门借助高校形成一份科学的农旅管理工作指南,进行系统性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
    • 任婷
    • 摘要: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城市中的人们渴望更好的田园环境,从而促进了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从生态经济视角的角度来看,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当地的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推动乡村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增值能力,就其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