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九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讨会
第九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讨会

第九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海口
  • 出版时间: 2011-08-17

主办单位:海南省科协

会议文集:第九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针对台湾未婚且到访过休闲农场之消费者进行调查,包含消费者特性、休闲农场结婚式场、结婚式场相关费用等三部分。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于到休闲农场拍摄婚纱、举办婚礼喜宴有高度偏好,30岁以上者较未满30岁者为高。休闲农场的交通、停车条件影响新人前往拍摄婚纱、举办婚礼喜宴的意愿。以现己经营结婚式场业务或场地资源适于经营结婚式场业务之休闲农场而言对结婚式场业务具有高度经营的意愿。休闲农场因具有休闲体验的功能,故适于经营结婚式场业务。综合型休闲农场较具经营结婚式场业务之发展潜力。休闲农场经营结婚式场业务可提升农场营业收入。建议休闲农场应可针对30岁以上消费族群加强结婚式场营销宣传。休闲农场可透过政府、学术团体或休闲农业相关组织等举办婚宴礼俗相关培训工作,以提高结婚式场业务服务质量。休闲农场经营结婚式场业务可与邻近休闲农场合作及异业结盟。
  • 摘要:随着台湾经济发展与人民所得大幅成长,生活水平随之改善,民众出游机会与意愿更相对增加,休闲活动己成为人们生活极重要的一部分。推动农村小区总体营造曾是农委会发展休闲农业的具体策略,推展以来,台湾的休闲农业区年年增加,至2010年底已达71个,每年吸引数千万人次的民众前往休闲体验,对农村经济产生极大的帮助。本文认为休闲农业在台湾的整体农业发展政策中,应只是一个选项而已,不是要将整个农业往休闲农业转移。本文也认为发展休闲农业也不能只依赖小区总体营造的单一做法,更何况推动小区总体营造的农村小区并一定适合发展休闲农业。因此,推动农村小区总体营造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目标恐怕将在许多小区“窒碍难行”。
  • 摘要:文章通过开展调研,指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沿海地区先进省份相比有不足之处,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芜湖南陵大浦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块“试验田”。试验区采取企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一特色模式,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土地集约化、发展持续化的新路子。提出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应当借鉴台湾的做法,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型的过程中,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组织、网络、资金、税费、服务、功能、法规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和完善提高,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广大农村,应统筹规划,加大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生态资源景观、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把农村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特色产品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 摘要:两岸休闲农业的合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深入开展,合作项目也由原来单项引进拓展到一体化和产业配套;合作地区也由最早的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慢慢扩展到内陆地区。两岸休闲农业的合作与一体化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两岸休闲农业交流、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符合两岸农业界的共同利益,符合两岸农民的利益,是民意所向,不可阻挡。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与一体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休闲农业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完全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的趋势,促进休闲农业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能持续提升双方休闲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两岸要以长远的眼光真诚地开展合作,停止相互阻碍两岸交流与合作的行为,增加交流和了解,互信互利,共同开创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新局面。建立两岸一体化的市场是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与一体化的关键路径之一。现阶段海峡两岸的休闲农业合作模式主要以大陆的开放为主,对于台商在大陆的休闲农业投资与合作大陆都给予巨大的支持与优惠。各级政府应该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经验,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建设休闲农业发展平台的体系,扶持其发展壮大。
  • 摘要:海南的休闲农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未形成产业规模和得到深化发展。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海南省有一些休闲农业区处于亏损状态,虽经过多年开发,目前仍处在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初级阶段。因此,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梗阻就在于土地经营的分散。要消解土地经营散碎对休闲农业发展造成的梗阻,实现土地资源的统一配置和休闲农业的集中管理,推进海南休闲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关键是要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确立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加强土地流转市场运作,形成以土地联合经营为核心的合作经营组织,建设休闲农业旅游基地,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推动乡村旅游的规模发展。政府应该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上退出来,准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变强制为引导,变干预为服务,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积极良好的氛围。
  • 摘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将为海南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海南的旅游发展提供历史性的机遇,而海南岛地处热带,热带农业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应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互相促进,提升竞争力,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农业休闲旅游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农业休闲旅游具有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大中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生态旅游为本底,有强烈的参与性的特点。海南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时应注意策略得当。对于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经营管理部门应积极挖掘农业内在的文化底蕴和休闲特质,增加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在开发农业休闲旅游过程中,应该尽量在原有硬件基础上进行改善,而避免大兴土木,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海南本土的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海南农业休闲旅游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在项目的开发上,应该注意保存当地文化,甚至可以有计划地恢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游客更多地体验文化的魅力。海南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应该充分利用己经具备了一定硬件条件的生态文明村和农垦系统农场,尤其是离主要城市近的生态文明村落和农场。这样可以先树立标准,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的资源浪费,进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
  • 摘要:文章指出湖南的休闲农业要在经营理念上创新。市民休闲、享受生活,不应该由于经营项目的贫乏、雷同而集中在垂钓、吃农家菜和打牌上。要在项目开发上创新。要根据各个休闲农庄的自然环境、乡村景观、文化风俗、特色建筑等资源,让休闲者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并在品尝型参与、娱乐型参与、健身型参与中,体验到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领略乡村自然之美与田园之美,享受农业生产习作技艺的乐趣。要在产品设计上创新。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消费时段、消费档次来开发休闲农业系列产品,以新、奇、异、特的休闲项目来吸引休闲观光人员。发展休闲农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政府推进力,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规划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以规划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各地要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环境、农业特色、文化资源、交通条件等因素,精心开发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投资融资、农民参与四个方面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保障、促进休闲农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体系。
  • 摘要:植物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场所,实施低碳旅游,可更好地开展低碳技术展示,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国际化传播植物与环境科普知识的主要场地,实施低碳旅游,可更好地开展低碳经济教育。植物园作为一种特色的旅游景区,是减少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渠道。当前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植物园特色旅游资源,寻求适合中国植物园的低碳发展模式,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大力开发应用低碳技术,融现代植物园功能和现代旅游功能于一起,培育低碳旅游示范基地,带动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植物园事业可持续发展,参与制定全球各种保护行动规范,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提出植物园开发者首先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借鉴国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根据植物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并执行低碳评价体系,构筑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打造低碳旅游产品,科学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引导旅游者节能减排,绿色消费。要根据植物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坚持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充分挖掘自然和人工高碳汇体资源的旅游价值,努力促进植物园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在保证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地利用植物园收集保护的植物资源,研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方法,推出新产品。
  • 摘要:为加快江苏省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步伐,促进江苏省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全面提升,构筑国际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受铜山县政府、农业局委托,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科地景规划设计机构等专家团队特制定江苏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创新为主题,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为主线,以“十大农业产业基地”为重点载体,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大力推进示范区产业化发展。江苏省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以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四个镇为核心,形成示范区的核心发展区,以核心发展区为龙头带动左右两翼拓展辐射区的发展。按照示范区创建要求和铜山县农业发展发育布局,以多元化基地创建和项目建设为目标构建“一区两翼十大产业基地”的总体发展格局。
  •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福建休闲农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根据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区域聚集与辐射的发展规律,同时结合福建省的地理空间分布,交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以及全省的农业资源的特色,福建省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的空间布局以“区”为成长单元,以“网”为连接纽带,以“圈”为集聚重点。“区”是以较大区域的特色农业生产区为成长单元,通过产业的提升与改造,发挥休闲产业集聚与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地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区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围绕全省区域农业自然资源及地理特点,形成三大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以交通干线为连接,依托全省的主要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形成两大休闲农业旅游线路。以满足都市居民生活和休闲需求、整合城乡资源、提升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建设核心区和产业示范点。提出了培育三大“特色品牌”,优化四大“区域元素”以及做强四大“产业工程”的立足地域特色的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 摘要: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综合的“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分别应用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较大的三个“农家乐”案例。通过本研究所构建的我国“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分,充分反映了各“农家乐”的优劣势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同时,随着游客们对“农家乐”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农家乐”数量逐渐增多,经营形式渐呈多元化,竞争将日趋激烈。期间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农家乐”的规范化管理和宣传,是对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项因素。因此,各“农家乐”要树立起优质服务、以质取胜的竞争意识,从改善硬件和软件条件着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知名度,争取更多的“回头客”。只有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整改措施,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农家乐”作为相类似的旅游休闲服务产业,在行业管理上宜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并通过借鉴酒店星级评定,也可以利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等级。
  • 摘要:“农家乐”旅游是以农村村落、农家院落为载体,集特色农业生产、民俗工艺加工、农耕文化展示、休闲娱乐服务、土特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旅结合形态。近年来,江苏省“农家乐”旅游己逐步兴起,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的新亮点。到2008年,江苏“农家乐”旅游专业村增加到35个,包括南京江心洲快乐农家民俗村、苏州三山岛“农家乐”专业村、昆山市锦溪镇联湖村、吴中区越溪街道旺山生态农庄等。江苏省“农家乐”旅游则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的一种新业态,近年开始在全省逐渐兴起,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之一。但与国内“农家乐”旅游发展较好的浙江和四川两省的综合比较分析,江苏省“农家乐”旅游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对江苏省“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区域划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要素进行考虑:从客源地层面上看,有经济、区位交通、休闲文化等因素;从旅游目的地层面上看,包括乡村风貌和可利用资源、风景区品级数量和位置分布等。根据经济和人口、游客构成等基本的“农家乐”旅游客源市场影响因子的差异,由于苏中、苏北的相似性,可作为同一一级分区,而苏南地区作为另一一级分区。二级是在一级划分的基础上再以自然风貌、乡村景观的差异为参考依据,进行二级分区。根据游客的差异性,依据二级分区的不同资源条件,可对各区域范围内的“农家乐”旅游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和核心产品定位。
  • 摘要:文章指出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要与科普旅游开发一致。通过生态科普旅游活动,促进海洋大省、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和生态旅游省的发展。要理解海南乡村生态旅游首先是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认真研究海南的农业休闲科普旅游。最后,要说明的是,生态科普旅游要让游客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科普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各种文化特征的旅游发展。如书画旅游、山水旅游、名胜旅游等,与生态科学旅游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科普旅游依赖于严格的管理,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促进整个旅游文化的繁荣。科普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环节。除了政府重视,作为科技界,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应义不容辞地做好科普工作。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通过对农业休闲科普旅游增长科技知识的兴趣很大。
  • 摘要:海南岛作为一处海岛环境,红树林对于海南岛而言,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显著的,对于保护海岸、维护海陆交互地带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自然被提到科学的高度予以认识和重视。红树林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和物种的多样性,是近海海洋动物饵食的提供地,可以抑制海平面上升,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红树林林下的多种微生物具有分解林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吸收有毒的重金属的功能,微生物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可以供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人为破坏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在大力发展经济中,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大片红树林被砍伐,遭受到严重破坏。近海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排水污染,堆放垃圾,近海养殖,使得红树林生境破坏殆尽,很难修复。提出编制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红树林生态旅游必须在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开展,须符合自然保护区有关管理规定。旅游区建设和管理要符合生态旅游的具体需求。
  • 摘要:桂林是全国唯一的地厅级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无与伦比。因此,桂林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先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提高对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谋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措施,要加强引导,大力扶持,积极服务,加强管理,促进桂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桂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赖于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桂林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资源特点和发展优势,因地制宜,瞄准适宜开发的各种场地,准确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模、档次和水平,做好总体规划,进行功能合理定位,科学布局发展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高水平的建设原则,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根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桂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应该选择在城市的郊区、特色农业基地、著名旅游景区的附近或是度假区周围。建议借鉴外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桂林及其下属各地成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重点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管理咨询、宣传推介、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服务。桂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就必须创新模式,在产品创新、经营创新、管理模式、融资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桂林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时,必须注重保护资源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 摘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创意农业与这一战略定位关系密切。指出海南创意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海南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开发出有创意、受欢迎的创意农产品,是促进创意农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快创意农产品开发,推动创意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注重发挥地方特色,培育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创意农产品品牌,强化创意农产品商标注册意识,实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是事业的保证。要发展创意农业,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创意农业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传播推广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推广海南创意农业,让创意农业为大家所接受并喜爱。
  • 摘要:无锡惠山稻作主题农园项目,兼具江南水乡的风貌特征以及稻作文化的内涵特质,不仅具有很强的观光休闲功能,同时也符合江苏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产业要求,具有独特的开发建设价值;通过规划建设,必将促进项目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前景广阔。园区建设遵循政府主导规划设计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选择有实力的投资企业作为主体,进行统一开发与经营,以保证园区的规划建设质量和水准。
  • 摘要: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己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文章对坡仑村资源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坡仑村拥有冬季瓜菜、水稻、橡胶、玉兰笋、花卉、荔枝等本地物产,可以将这些初级产品予以加工成次级加工农产品,如笋干、花蜜饯、荔枝干或蜜饯、蔬菜干等,甚至可以用这些材料开发出各种创意餐饮,满足游客到当地进行乡村旅游时的需求,可通过绘画、歌舞、戏剧(琼剧)、民谣传唱等方式再现坡仑的故事,结合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在这里找到共鸣或情感的寄托。民俗或节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与习俗,情境创意产品便是在现存的乡村产业生活方式与环境空间中,纳入创意设计,甚至透过创意过程,寻找失落的乡村生活与乡村空间形式,以营造出乡村的文化氛围。指出传统民俗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乡村旅游融入艺术创意元素,文化创意转变发展方式。坡仑村通过吸引中国画院艺术家们的创作,建立乾坤书画创作基地,通过乡村文化项目的建设,发展现代乡村旅游,把人文气息和生态气息较好地结合,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心灵回归的栖所。
  • 摘要:创意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其对农业生产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补,实现了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大量涌现的各类创意农业园区,也在一定程度呈现出同质化、泛滥化的趋势,很多园区的建设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规划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规划形式多样,园区建设规划布局随意性强。针对当前创意农业园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尽早出台相关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各地区也应该根据本地区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规划行业准入制度和考评制度,构建第三方规划评估系统,以此作为创意农业园区规划规范化的切入点,提高创意农业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引导创意农业良性发展。
  • 摘要:无锡五芝源养生农庄项目作为新兴的休闲农业开发业态,其开发建设不仅适应了发达的都市化地区农业的精致升级、旅游的休闲潮流和中高收入阶层的养生休闲需求,而且其项目的规划设计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崭新的角度。在其规划设计中应充分突出以保健农产品(如灵芝等)生产经营为核心,并充分体现传统养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应用表达,在园区空间安排、功能分区、绿化植物配置、服务建筑(设施)布置与风格等方面进行文化融合,打造集生产与休闲于一体、定位中高端人群、具有鲜明养生文化主题的休闲农园(区)。
  • 摘要:文章根据对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现况及影响发展因素的分析,归纳并预测台湾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特色化、体验化、知识化、生态化、健康化等12个方向。
  • 摘要:文章指出休闲农业具有观赏性、休闲性、参与性以及文化性,我国己形成了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比较集中的休闲农业区。正在形成的休闲农业区有南京地区、武汉地区、西安地区、昆明地区、沈大地区、郑州地区、济南地区、杭州地区、长沙地区、福厦地区、哈尔滨地区、乌鲁木齐地区。这些以城市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区带动了周围乡村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新格局。休闲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区位交通、市场需要、农业基础、投资实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乡村大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条件:一是中国农业自然环境优美,景观类型多样;二是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类型多样,地区特色显著;三是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丰富;四是农村民俗风情多彩,农家生活富有乡土特色:五是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城里人到农村观光休闲的人会越来越多,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大;六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广大农民的心愿。这些都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说,未来中国不仅是旅游大国,而且也应是农业休闲旅游大国。展望未来,中国发展休闲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 摘要:热带岛屿具有气候环境及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可发展多样的农业体验活动,包含住宿、美食、展售、体验、运动、娱乐、疗养、民俗等,让游客贴近农村生活,也帮农产品增加直销通路、获得更好的价格,尤其参观或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游客购买农产品的意愿更高。因此农民可以提供咖啡或野餐让游客消费,以餐点的变化作为农场间的区隔特色;引领游客观赏热带花果园、雨林生态;参加农业美食庆典,动手制作巧克力;或是让游客自行采摘芒果、荔枝、香蕉等蔬菜水果,但必须确保田间作物量足够让游客挑选。此外,游客讲求高质量的住宿环境与服务,包含舒适性、便利性、美观性等,故农民应斟酌提供以质而非以量取胜的农家住宿。且有鉴于圣诞节、复活节或新年等年节假日是旅游的高峰期,热带岛屿应透过地方旅游局架设信息网站,推出假期节庆活动,以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相信透过低开发与深入地方文化性的发展,农业旅游将能协助热带岛屿达到经济、社会与环境永续之目标。
  • 摘要: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构建龙鳞村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有效模式,提出建立各利益主体相互支持与配合的社区旅游参与发展系统,充分调动各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事实上,推动这一系统良性运转的关键在于各主体能否在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共享机制下各尽其责、各行其能,在于能否构建一个公开透明、良性运转的乡村旅游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以此促进社区居民与外界的充分交流,解决阻碍其参与意识和发展理念提升的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问题。实践表明,这些公共性质的信息平台和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地方政府作为公共组织管理者和社会矛盾协调者的职能发挥。
  • 摘要:乡村旅游的开发就是把乡村里诸多的旅游资源转变成旅游产品的过程。由于旅游动机决定着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开发和管理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就必须深入研究旅游者的动机,全面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动机,牢牢掌握和抓住人们的旅游动机,设计出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从旅游动机出发来探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类型,可以使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开发者从游客出游的动机来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虽然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有着不同的类型,但在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实践中都有朝着将观光、参与、体验、购买、学习、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或复合型)乡村旅游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 摘要:琼台农业合作项目从其发展潜力、辐射效应、技术含量等方面看,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在琼台资农业企业在品种、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对海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了海南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两岸农业合作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谋求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引育推广农业新品种、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与台湾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互动、共享、双赢”的合作平台和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努力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 摘要:上海休闲农业的前卫发展模式,坚持自觉以优化生态环境理念,指导休闲农业发展,在全村的休闲农业和其他经济活动中,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地热能、秸秆能等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已逐步替代电能,成为全村主要的能源。前卫村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绿化美化,见缝插针,见隙栽绿,全村绿色全覆盖,杜绝了裸露荒地现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前卫村以低能耗(尽量降低休闲农业活动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尽量减少休闲农业活动过程中的污染物质产生)、低排放(尽量减少休闲农业活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三低”为标志的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紧紧依靠了强大的科学技术智力支撑。
  • 摘要:兴义镇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和“四性”原则,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专业部门对镇域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考虑镇域内总体形态、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因素,对土地利用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规划、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进行融合,形成系统性的全域发展规划体系。在中共成都市委、市府的鼎力支持下,通过市场公开招商,引进了台湾亚翔工程公司。兴义镇依托土地综合整治,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民自愿放弃原有宅基地和住房等的前提下,采取统规自建、统规联建和统规统建三种不同方式建设新型社区,并由农民自主选择集中方式。兴义镇在整镇推进生态小镇建设中,政府、公司各明其职,各负其责。镇党委、政府负责牵头全镇民众的社会保障全覆盖的督查和落实;负责生态小镇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公司负责新型社区的建设,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在农民职能技能培训教育中,提供针对性强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在整镇推进生态小镇建设特别是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一改以往政府主导的观念和做法,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编制全域规划方案和土地综合整治方案时,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多次召开情况介绍会、恳谈会,听取农民的反映和意见;充分尊重民意,请农民民主抉择是否搞整治,如何搞整治。从而使土地综合整治成为全镇农民十分关注的热点,成为农民自己的事情,大大调动了农民置身其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 摘要:本文试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探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从产业内部看,我国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投资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行业管理和规划引导不到位、政策扶持滞后、经营业主融资贷款难、社会负担重等问题。提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动城乡互动,日益成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立足“三农”优势资源,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借助特色民俗文化,吸引游客观光休闲,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 摘要:海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和威胁同在。在海南“生态省”的建设中,应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海南省农业的成功转型。提出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政府应加强休闲农业区的总体规划,调节总量平衡,特别是在立项、建设、信贷、税收、能源、供水、通信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发展休闲农业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和人文历史背景的特点,树立品牌,突出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休闲农业经营管理要以分析游客消费行为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消费能力的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开创健全的消费市场。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将生态作为开展农业休闲形式的主题。在对休闲农业区的开发过程中,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选择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休闲农业项目。日常经营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 摘要: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看,花木产业与其他观光农业相比,在观赏特性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花卉苗木栽培展示园区开展休闲观光应该是休闲农业的一种类型,而且大有可为。花木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和最稳定的产业之一,盆景产业同时也是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实现经营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阶梯,能够将农业企业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层面,实现产业的升级。发展以花木为主的休闲农业是可以充分挖掘其观光、休闲、生态、文化等旅游功能,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转型,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城乡互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花木园区天然、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符合新理念新潮流,如生态娱乐休闲、绿色科技旅游、特色农场度假等,让人们享受田园生活。发展以花木产业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海南发展花木产业要充分认识休闲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充分认识休闲农业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要根据观光休闲农业资源和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按需布点,高标准制定。近期主要布局宜以周边城市或著名景点为依托,优先培育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休闲农业点区,以摸索经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海南的休闲农业要与海南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餐饮文化等相结合。
  •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海南发展休闲农庄的原则、类型及相关策略。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下,应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地区发展休闲农庄经验,发展创意农业。应大力开发特色本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海南休闲农庄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项目周边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保护农庄附近的水域、土壤、植被,甚至是农场内部的耕作方式,发展农庄内部循环经济。休闲农庄可以选择发展传统观光农业,集休闲观光、采摘、棋牌、垂钓、爬山、餐饮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可选择发展体验农业,在充分开发海南游客群体,激发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充分感受农业生产的快乐。应注重开发现代新型热带农业旅游资源与现代衍生的农业资源。休闲农庄的发展关键是项目带动,通过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本地资本投入,结合本地旅游企业,农业企业等投资建设,实现休闲农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海南休闲农庄的规模发展,把海南休闲农庄点、线相结合,形成休闲农庄面的发展,建设区域内精品休闲农庄思路。海南休闲农庄应拓宽宣传渠道,还是以传统的在农庄附近的公路旁打招牌,缺乏现代宣传方式,可以在农庄就近的城市主流杂志、报纸,甚至网络进行宣传,扩大消息传播范围和知名度。
  • 摘要:海南休闲旅游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必将引导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海南休闲旅游农业起步晚,其旅游产品的经营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模式还不够丰富,发展速度与旅游业需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力举措来抓,重点做好“四个结合性”:一是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结合,二是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三是与发展海南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相结合,四是与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村就业相结合。以引导休闲农业走上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休闲农业发展理由是创造三赢:第一赢是让生产者赚钱有尊严;第二赢是让消费者吃喝玩乐,健康快乐;第三赢是让政府建立和谐乐利的社会。所以,休闲农业的设计理念基本要考虑土地的使用比例,与都市的距离以及消费者年龄层等问题,综上考虑,休闲农业设计理念必须做到三惊、五意、七满、十美,才是完美,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主,将农业转成综合型的服务业,要永续发展必须要有新通路与新模式的策略联盟,才能达到经营永续。提出休闲农业必须将农业故事化,把客人留得越久越好,让其消费,将钱留下。
  • 摘要:乡村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乡村土地、乡村资源、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物质基础,乡村环境是乡村旅游的舞台。通过战略规划,营造发展生态友好型、社区参与型、惠农扶贫型、城乡互动型、开放型和创新型乡村旅游氛围,建立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使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得到科学、合理的同步健康发展,从而提升乡村可持续旅游的质量水平,加深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态内涵,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 摘要:观光休闲农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一颗明珠,己迅速发展起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科普示范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兴隆热带植物园将植物资源、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以“五官体验之旅”的产品形式展现给广大游客,不仅有利于资源保护、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更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将发展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合理统一,探索休闲农业与植物园综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为海南现代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典范。
  • 摘要:文章介绍了海南创意农业优美产业的主要目标和行动,提出要重点发展创意农业旅游,推进传统农产品转向创意商品、农业园区转向创意景区。支持帮助农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创意农业,涉足创意“农家乐”,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闯出一条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让全民共建共享幸福;让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在更有尊严的和谐氛围中舒展幸福。应当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安排扶持资金,用于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建设“国际创意农业观光之乡”费用补贴,以及对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牵头人奖励。要创新金融体制,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建立中国优美乡村建设发展集团公司,搭建优美乡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中国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创新联盟,突出培育建设一批创意农业高端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抓好创意农业等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践与思考,探讨都市休闲创意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提出要发挥优势,准确定位,打造海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展示的平台、海口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新名片,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顾名思义离不开“农”字,故要有农业特色,同时还要有创意,并涵盖“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等。并针对海南创意农业发展现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指出政府要加强引导,大力扶持,采取公司、农村农民与协会相结合的模式,农民有偿提供土地,公司投资运作,再加上专业协会介入,使项目得以有序持续地发展。发展创意农业要抓好教育培训,培养专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议建立相对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如能否建立一个行业交流促进协会,组团业者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国际间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引进更多成熟的生产技术与先进经验,以推动海南创意农业的发展。
  • 摘要:本章主要对海南农业旅游运作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海南农业旅游已呈现出运作模式多样化、投入主体多元化、资源依托特色化、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各种农业旅游运作模式相互补充,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共同推动农业旅游市场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创利,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 摘要:文章指出海南的创意农业现在尚属起步阶段,规模经济尚未出现,对创意农业的认识模糊,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未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组织化程度不高,投融资体系不完善,导致无法确切把握创意农业在未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提出海南发展创意农业需要从战略高度探索和制订创意农业的发展思路,将创意农业纳入建设生态省的规划中,进而制定一套支持创意农业发展的政策。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舆论先行,从而将创意农业的发展融入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海南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不仅缺乏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人才,更缺乏创意引导和经营方面的人才。要加强培训,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境内外有关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和培养起一批骨干;要大力培养农业创意开发的专业团队,从项目策划、价值分析、市场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营运等方面,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各级财政要安排创意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扶持创意农业建设。
  •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资源紧缺,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要使我国农业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光农业可以使农民获得双重经济效益,即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通过对本方案的设计,可以发现农业观光园园林景观的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发展农村旅游业及观光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生态农业旅游应该是符合生态的,以生态为导向的。笔者认为在进行观光园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运用生态规划法,引入现代农业科技特色,显出农村观光的特色。在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同时,可以通过将闲置土地建成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现代观光农业胜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观光的运用,一方面为观光农业赋予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农业的展示,推动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农业新产品的出现,在兼顾生态园的景观和效益的同时,有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
  • 摘要:文章提出了“龟山乡体验农业”规划案,本案初步规划构想,系依据龟山乡公所整体发展理念,配合区位条件与实际状况,首先积极进行数据搜集,并与专家学者进行理论与实务的探讨,其次进行实地访查与了解,探讨了方案执行的范围,资金投入,效益评估以及推广模式等问题,指出本案计划最大效益是农业、农民、农村、政府、消费者等五部分。
  • 摘要: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成立和建设,对优化南京农业结构,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现代农业经营理念都起了重要作用,以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的农业合作在宁台经贸合作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但也要看到,近年来,两岸农业合作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得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既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高度重视加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将中央一系列对台工作重要精神落实到做好创业园建设、服务台商、促进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实际工作中。在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己出台政策的同时,进一步细化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坚持把规划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尽快完善和细化创业园规划,使之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衔接。创业园要充分利用“重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推出农业合作与交流的重点项目,参与招商活动。
  •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传统农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新型农业转变。发展乡村旅游,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延长农民的收益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缓解乡村非农化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指出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认识农业不仅是农村主导产业,而且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树立“农游合一”、“以旅兴农”理念,认清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对各种开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有足够的认识等等。乡村旅游开发应该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调查与评价,然后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用规划指导和规范乡村旅游业发展。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吸引更多的游客,扩大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化。
  • 摘要:在国家和省、市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广东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开局良好、整体推进顺利、各项工作开展有序。珠海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以来,大力加强了两岸交流,促进了两地产业合作,广东省的三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所在地,通过与台湾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优良品种、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有力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质量和档次,促进了农业向品牌化、外向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升了农业和农产品的综合竟争能力。为了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优惠政策,建立多层次、多专业、系列化的服务体系,政府要指导、协调并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开展台湾农民创业园技术培训及技术对接工作,提高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金融服务。
  • 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海南省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粗略探讨.指出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产业,己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当中,休闲农业更是大有作为。海南的休闲产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立足海南的实际,重视环境保护,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以农民为主体,改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加强行业协作,实现海南休闲农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造福于海南人民和旅游者。
  • 摘要:大力发展重庆两翼地区的乡村旅游,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是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长效途径。乡村旅游的直接效益就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消化”和非农化转移,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虽然重庆市两翼地区乡村旅游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但与周边省市和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等相关地区相比,重庆市两翼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两翼地区的乡村旅游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结合两翼地区的发展环境和资源条件,针对两翼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两翼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对策建议,建议由市农委和市旅游局联合成立重庆市乡村旅游业工作领导小组,吸纳相关部门参加,及时组织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和行业管理条例,审核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管理乡村旅游重大项目资金,指导协调重庆市乡村旅游业的协调有序发展。要充分发挥“两翼”乡村旅游发展比较优势,以优质神奇的山水生态为背景,以风情浓郁的乡土民俗为内涵,突出绿色、古色和特色,做出规模,打造精品。整合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等相关专项资金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切实提高用于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比重。通过深入调研,认为,要缩小三大差距,就必须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更加关注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实践证明,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扶持两翼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 摘要:本文以海口市田心村为例,就海口市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一些看法。指出田心村的“企业+农村合作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应对农民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进而提升他们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利益表达意识)与能力;建立合理的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发展农民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的拓宽与改造主要有赖于政府的扶持。公交系统的支持,也需要依靠政府与公共交通公司进行协商解决。要以农村历史、风俗为依托,要大力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让游客有丰富的看点,以农村劳作为依托,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活动式体验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开发乡村文化体验产品。要整治乡村卫生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旅游环境。
  • 摘要:海南是全国第二大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目前,在两岸三通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片大好形势下,学习台湾休闲农业并认真付诸实施,可发挥海南优越的热带农业资源条件和特色,形成优质的热带休闲农业产业,产生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鉴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的海南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类推适用台湾休闲农业的相关理论对其发展进行支持与引导,可请海南政府通过立法指导休闲农业发展,并成立类似“农委会”、农会,共同辅导建立休闲农业基础,推动休闲农业产业良性发展。较之于台湾地区,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海南地区经营休闲农业的相关人员的素养相对较低,在此现实情况下,仿制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立法在海南地区引入仍是可行的,但是,相应规定的细密程度暂时不可与台湾地区等量齐观,应该依据海南自身的实际情况,更好的编制休闲农业相关规定以尽最大可能地满足海南发展现状需要。休闲农业景观设计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根据海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大纲”提出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区域空间布局为一海、两市、三区的设想。提出海南应尽快制定有关休闲农业法律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发展。海南政府应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把休闲农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休闲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摘要:文章指出海南热带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特色不够鲜明、产业规模不大、产业热点不多、层次不高、地位不明。提出海南休闲农业发展应放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明确定位,分析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发展途径和奋斗目标。
  • 摘要:文章阐述了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们文化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发挥和保护,重要的是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理念相结合,并运用现代管理和现代设施设备,寻求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海南休闲农业要挖掘原有的农业文化,把更多古老传统的、原始的乡村农耕文化呈现给游客,不仅使得海南农耕文化的知识得以延续、传播,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还同时提升了休闲农业园区的内涵与品位。休闲农业除了直接促进海南热带农业农业发展之外,还可以带动农副特产加工、交通、运输、饮食、邮电、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增收的途径,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的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最后,分析了海南浓缩民族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以及展示艺术文化等在休闲农业的应用。
  • 摘要:文章指出槟榔河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应该以黎族传统文化为主导,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一个富有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态特色、热带农业特色的旅游景区,这样就必须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通过特色文化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黎族文化遗产,挖掘黎族文化的主题内涵,并将优秀的文化遗产演化,重塑为现实的原型,使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时尚相结合,休闲农业与黎俗风情相对接,通俗文化与精美艺术共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重点突出,亮点新颖,魅力凸现”的国际旅游精品。要充分利用热带乡村生态资源优势,本着发展的意义来思索和探讨,即黎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价值如何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并使之有机她融合为一体,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近年来,海南省采取灵活多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速花卉产业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建设,走特色化、产业化的道路,创“热带琼花”品牌,逐步把花卉产业培育成重要的经济产业、生态产业和富民工程。海南发展热带花卉休闲观光园有气候资源、种质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以及客源充足等方面的优势,热带花卉观光园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园林类型,具有明显的条件限制和地域选择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在功能还是景观方面,因项目的不同,基地环境的差异,都需要有其独有的特色,因遵循因地制宜,科技先导、服务城乡、科学布局、产业协调和统一规划的原则。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人民生活的改善,农业生产的内涵在扩展和充实;随着人们环境觉悟的提高,生态意识的增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热带花卉观光园的建设有待更多的关注。
  • 摘要:本文拟比较两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之特色,分析了其异同之处,并研提合作策略,指出海峡两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近似的资源特性、社经背景、游客需求,以及体验设计,所以发展的轨迹及显现的成果非常接近。差别是,台湾休闲农业起步较早,农业内部的推力及社会需求的拉力较强,所以产业生命周期比大陆观光农业早一个阶段。台湾己处于发展期,大陆处于萌芽期或成长期,紧跟在后。大陆休闲观光农业的特性在于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且经营者学习性强;台湾休闲农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则是创新及经营管理,核心能力是知识获取及应用的能力。两岸休闲观光农业若能开创独特的风格,朝特色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加强交流合作,将能共同达成双赢的目标。
  • 摘要:林业文化园区地处优势,交通往来便捷,游客游憩需求在环境面以提供良好的整洁、环境美化等管理机制需求最高,其次为活动面的观景活动,以及体验面的认识林业丰富生态环境与产业文化风貌。透过IPA分析法可以发现游客对于园区自然景观体验的重视度与满意度,与其他两项游憩体验皆为偏高,而产业文化体验的重视度与满意度则偏低。指出游客游憩需求对于自然景观体验部分,都未达到正相关,可以显示游客对于此部分,是来林业文化园区游憩的基本体验,因此园区在此部分的经营就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内。提出应结合邻近游憩资源,提升游客旅游意愿,设计符合体验经济潮流的游憩体验,在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上给予游客不一样的新感受,在自然环境管理,需有专业人士从旁协助,不仅要维持自然环境,更要使环境可以日趋丰富,让游客在每一次重游园区的过程,都能享受到大自然不一样的体验。
  • 摘要:本文拟就琼台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及存在问题等进行比较,并就尽快开辟琼台休闲农业合作的有效途径提出一些及对策和建议.提出要建立各种合作机制和平台,利用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政策,建立农业交流合作新平台。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有识台商来大陆投资。台湾的经验表明,要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大力发展精致农业、解决农民组织化和人才问题,建议加大引进台湾组织机制和农业专家的力度,全方位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以对海南基层农业干部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琼台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培训与合作,构建农村人才信息交流平台。
  • 摘要:创业园的建设为台湾农民提供投资创业的新契机,既突出农业投资引进,又注重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结合,借助创业园这个发展平台,使漳台两地依存度更趋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借助这个平台的辐射,通过技术的引进、开发、创新、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漳州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提高漳州农民的收入。建议把创业园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其他专项补助资金的计划盘子,多渠道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要加强与东岸的互动,邀请台湾科研院校、经济团体或协会以及专家学者特别是农业方面的规划团体或专家参与创业园的规划,使创业园的规划融入更多的台湾元素,更加符合两岸现代农业交流合作的实际,更加适合台湾农民创业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创业园成立专业性担保公司,支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不断增加。虽然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大多以民间、间接、小规模、低层次为主,但发展势头良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作为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促进了大陆现代农业的发展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创造了两岸农业双赢的局面,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地位愈显重要。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困难。如两地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合作机制不健全,服务组织或机构不健全;一些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够强,对维护台商权益工作敷衍塞责;“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后续生产资金来源困难;大陆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运销业滞后;投资软环境不够健全;台商和当地农民的矛盾与利益问题突出;台资企业融资贷款难,政策环境仍待进一步完善等。提出应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政府对发展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协调能力,既要充分用好用活现有的国家、省制定的各项政策,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权限范围内,制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办法,各级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台商和台湾农民排忧解难,优化台商和台湾农民投资环境。
  • 摘要:本文就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如何发展现代观光旅游农业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现代旅游观光农业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可为国际旅游岛加分的,社会效益明显,政府应加以重视,提供更多的政策与法律保证。海南在旅游观光农业的立项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规划问题,注意做好可行性分析。农林牧渔等各业的优势资源是发展现代观光旅游农业的巨大潜力。因而有必要创新思路,充分利用不同优势,科学策划、选准项目、精心经营,并有计划地使其形成观光带,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不但要对准岛内大中城市的游客,更要着眼于吸引高端客源。要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把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与弘扬先进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内部各业的带动力,促进优质精品生产,优化区域农业结构:加强与关联产业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创新持续发展能力与模式,促使海南的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充满生机,持续兴旺。
  • 摘要:文章指出海南农业要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海南必须立足于自身优势,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调整和优化海南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加速热带特色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是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依据生态转型的特点、生态产业的设计原则,以及海南农业的发展现状,海南热带农业的转型应该是:第一,农业经营理念的转型;第二,农业发展目标的转型;第三,产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的作用时,要特别强调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工作重点和方式。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实现全省统筹就应该改变以往市县主导的“零散布局”,在管理体制上做到整体有效的“区域布局”。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定量化设计阶段,可以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也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模型进行。
  • 摘要:热带休闲农业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我国热带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补充,其休闲农业的旅游产品、人文景观,必成为我国热带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必将获得国内外的广泛青睐。海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极高的品位为热带休闲农业奠定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作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的一环,热带休闲农业必将成为海南新的旅游热点。
  • 摘要:旅游农业的开发内容应有特色,强调自然生态与参与,既可以是动植物观赏,亦可是乡土民俗展示、农耕历史回顾、野外垂钓或是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只要把见之平常、浅显有趣的主题,经过认真挖掘和雕琢,同样可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旅游业规划建设旅游农业项目,要以当地特色农业文化为主要挖掘利用对象,展示乡村特有的地方性农耕经验、种植技术及生活习俗,引导旅游者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使旅游者在亲手操作中丰富自己的阅历,在与农民的亲密接触中回溯祖先们所创造的灿烂的农业文明史,体验一种文化所带来的享受。旅游农业要保证让游客在现代的享受和宁静的农村生活中留恋,既有时代的追求又有古老的怀念,既可自在休闲又能情趣盎然地“双休”。兴趣勃勃而来,恋恋不舍地走,让旅游农业的魅力久久地吸引广大游客。
  • 摘要:建设海口乡村生态休闲大园区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生态休闲大园区,目前最有优势最有基础的是琼山区沿海榆东线公路的文明生态村群落,应该认真规划,从这里率先起步。充分利用琼山区南渡江琼州大桥到龙塘镇数十公里的上佳滨江资源,改造或建设滨江绿色慢性道路和铁桥边花卉大世界等若干旅游节点、乡村驿站,并且从龙塘穿越南渡江和云龙绿道网络连接,形成琼山区的第二个的生态休闲集群。指出建设海口城郊的生态休闲大园区,促进农村发展休闲农业,在以农富农的同时增加以旅富农的新途径,泽被城乡,意义深远。除了农产品之外,农村还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休闲养生、农事体验等新服务,城市则为农村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源、消费和投资,城乡互助互惠,共建和谐家园。
  • 摘要:依据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属性,海南省休闲农业资源主要有观赏与食用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乡村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设施农业展示与特殊生产工艺流程,海南特有的珍禽异兽和农畜牧业资源等。海南休闲农业资源众多,但目前主要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农家乐”结构简单、内容单一,多为提供餐饮的简易自然场所,无娱乐设施、无购物活动,不能提供休闲、游览、观光、互动体验和住宿等旅游服务;地点多位于海口城郊,空间容量小,访客基本以出差到外县的人员回程途中就餐为主,少有城内游客造访。提出综合性休闲农业景点的规划设计应具有较大的面积,以便能容纳相关的旅游资源及设施。应具有农作物生产区域,以保证游客餐饮所需粮食均能自给,如有盈余,则可外卖。应具有农作物耕作休闲体验区,以便城市居民体验农事活动并可对城市生活的小朋友进行体验教育。渔业生产区(大水面湖泊或水库等),以向游客提供新鲜鱼产品,另设游客垂钓区,以便游客休闲垂钓等。
  •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田园科普包括作物种类知识普及、作物栽培知识普及、栽培技术知识普及以及生产工具知识普及等方面,指出在田园科普中可以以大田生产来表现美,通过农作物,特别是农产品在形状上、大小上、色彩上的新奇来表现美,可以通过景观的营造来表现美,田园科普设计的对象主要是作物、技术、工具和田园,载体则是田园,准确地说,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田园,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自然性与人工性相结合,做到田园性与科普性相结合,做到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 摘要:文章指出海南休闲农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休闲农业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缺乏科学规划,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经营理念不先进,宣传力度不到位,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等问题。应充分发挥海南农业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以满足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效增收为核心,以开发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同步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是一种“绿色朝阳产业”、“无烟经济”。它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出发点,注重生产与生态的和谐,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注重资源的长效和循环利用,在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固体废弃物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在休闲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环境。
  • 摘要:文章指出地质公园内推行环境友好的地质、生态和乡村旅游,有利于地质公园的保护、教育与旅游三大功能的实现。地质、生态和乡村旅游是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地质公园内有从事耕作的农民,农民经济状况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地质、生态和乡村旅游与正在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效应的。生态旅游的推出为村民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空间,可提高村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地质、生态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地质公园通常是以地质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地区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的特定地区。为了地质公园实现保护、教育与旅游功能,公园的生态旅游是与地质旅游、科普旅游、农家田园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旅游路线设计应严格维护原生态,对原有地形地貌及植被不作改变,不设与生态旅游无关的设施,不影响原住村民生产与生活;回归自然,重在体验,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旅游者去观赏、解读、交流、摄影,去体验大自然中的乐趣;资源有机整合,将公园地质景观元素、生态元素与人文元素串联成合理的节点与亮点。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内旅游路线经调查研究,并与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合作在香港推出后获得热列地反响。从2006年至今先后有5批团队走进公园,作试验性旅游,被总结为“生态旅游体验,乐在自然”,探索出了地质旅游、生态旅游、火山文化旅游、农村旅游相结合旅游形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