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原子

冷原子

冷原子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91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4475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时间频率学报、世界科学、中国科技产业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讨论会、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物理分论坛、第十二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等;冷原子的相关文献由778位作者贡献,包括詹明生、林强、吴彬等。

冷原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475 占比:99.83%

总计:94636篇

冷原子—发文趋势图

冷原子

-研究学者

  • 詹明生
  • 林强
  • 吴彬
  • 王谨
  • 程冰
  • 翁堪兴
  • 毛海岑
  • 周寅
  • 陈福胜
  • 路想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邹长铃课题组将独立设计的磁场芯片与光栅芯片结合,实现了基于双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相关成果新近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磁光阱作为对原子蒸气进行冷却和俘获的基本手段之一,在现代原子物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磁光阱获得的冷原子系统是实现长相干时间量子比特,以及基于此的量子精密测量、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等应用的必要基础。
    • 张苏钊; 孙雯君; 董猛; 武海斌; 李睿; 张雪姣; 张静怡; 成永军
    • 摘要: 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召开后,伴随着国际单位制的重新定义,真空量值加速了其量子化进程.在超高/极高真空测量领域,可基于囚禁在磁光阱中的冷原子与背景气体碰撞的损失率以及损失率系数反演真空度.本文从磁光阱中冷原子真空测量的基本原理出发,基于量子散射理论小角近似和冲激近似计算了^(6)Li冷原子与背景气体碰撞的损失率系数,并利用光缔合法测定了在一定磁场和光场条件下的磁光阱阱深,基于两级磁光阱装置通过拟合冷原子数的衰减曲线精确提取出了碰撞损失率.最后在1×10^(-8)-5×10^(-6)Pa压强范围内将真空反演量值与电离计示数对比,分析了制约测量精度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 钱晨扬; 董光炯
    • 摘要: 双色光绝热冷却原子方法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种不需要依靠自发辐射的激光冷却方法,然而效率不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双色光绝热冷却的过程,发现存在最佳的双色光场脉冲时间从而获得最佳冷却效果;比较了使用高斯光脉冲和方脉冲这两种脉冲的冷却效果,发现脉冲形式对冷却效果无显著影响.由于该数值模拟方法依赖于光场-原子系统的绝热演化,数值研究表明,降低原子束的速度能够提高冷却效果.最后研究了自发辐射对双色光绝热的影响,发现在脉冲时间较长时自发辐射会降低冷却效果.
    • 摘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包小辉、张强等,将长寿命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在相距直线距离12.5 km的独立量子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网络的基本单元是远距离双节点纠缠。通过采用量子存储技术对光子进行存储,将使不同节点间的高效纠缠连接成为可能。构建存储器间纠缠并拓展节点间距一直是量子网络方向的研究热点。已实现的双节点纠缠实验中,最远直线距离仅为1.3 km。
    • 摘要: 我国科学家在时间反演对称性实验检验上获重要进展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卢征天教授团队利用激光冷原子方法在时间反演对称性实验检验上获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粒子物理理论推测电偶极矩研究是通向标准模型之外新物理的一条充满希望的探索途径,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实验在寻找电偶极矩信号,测量精度不断提高,但迄今为止所有测量都只得到上限。
    • 罗雨晨; 李晓鹏
    • 摘要: 费米子是标准模型中物质构成的基本单元,这些基本的粒子通过相互作用构建了物质世界.同时,费米子也是凝聚态物理领域和量子化学计算中需要处理的核心的微观自由度,对理解高温超导电性、刻画量子磁性、描述分子结构和功能均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经典计算机上模拟多费米子模型比较普遍地会遇到负符号问题,需要的计算复杂度往往随着粒子数的增长呈指数增长.而超冷原子系统提供了一种直接对相互作用费米子进行量子模拟的有效手段和实验平台,即通过微观可控的方式在物理实验中实现一个费米子模型,通过对体系进行测量获取模型的微观和宏观特性,从而加深对相关物理机制的认知和对关键参数的测定.近年来,实验对多费米子系统的基态、热平衡态、量子多体动力学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在BEC-BCS渡越、费米子哈伯德模型、量子多体局域化的研究中取得多项研究进展.在量子模拟中对经典计算不能有效模拟的物理进行研究,包括宏观的量子现象和微观的物理机制等,体现了可控量子系统中的量子优越性.本文将简单介绍相互作用费米子的模型以及其在描述量子多体物质状态中的重要性,并阐述相互作用导致的各种超流和密度波关联物态,而这些物态对理解高温超导和量子磁性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关联物态的模拟在经典计算机上往往具有指数复杂度,而量子模拟的相关研究在标定相变参数、表征物态性质上体现了量子优越性.
    • 白伊秀; 胡洁
    • 摘要: 对于满足反对易关系的费米子体系,Bogoliubov变换是幺正变换,可以直接对体系哈密顿量进行矩阵对角化,而玻色子体系满足对易关系,不能直接进行矩阵对角化.本文以玻色子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哈密顿量进行改造,实现对角化,使其在自身表象下表示,并且此方法可以推广至高维自旋系统.
    • 谢天扬; 尹洪浩; 王伊凡; 杨明月; 孙青
    • 摘要: 运用变分波函数的方法,研究了处于无自旋费米海中一维自旋轨道耦合杂质形成的极化子的基本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当杂质没有自旋轨道耦合时,极化子态的动量始终是0;当考虑杂质的一维自旋轨道耦合时,极化子态具有有限的动量,并且随着拉曼耦合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塞曼劈裂不为0时,极化子态的动量会随着拉曼耦合强度的增大而降到0.本文研究的模型可以在现有的实验技术下实现,有助于研究极化费米气体中的少体问题.
    • 李沫; 陈飞良; 罗小嘉; 杨丽君; 张健
    • 摘要: 飞速发展的激光冷却、囚禁与操控中性原子的理论和实验技术不仅促进了人们对微观物质运动规律的认知,而且在精密测量和量子信息领域催生了多项颠覆性的器件与应用.不同于传统复杂庞大的原子光学实验装置,原子芯片通过在硅等基底上制备的表面微纳结构或器件来精准控制磁场、电场或光场,从而在小尺度、低功耗条件下实现对原子的强束缚与相干操控,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精确、功能及扩展性强大的原子及其量子态片上实验平台,具有广泛且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原子芯片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基于载流导线的微势阱及微导引实现原子芯片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讨论了基于载流导线的原子芯片制备技术、测试方法和集成的全链条关键实现技术.随后,本文综述了各国与原子芯片相关的研究计划布局和主要应用进展,指出原子芯片走向实用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程冰; 王肖隆; 吴彬; 林强; 周寅; 陈佩军; 张凯军; 朱栋; 王凯楠; 翁堪兴; 王河林; 彭树萍
    • 摘要: 重力场是反映地球质量分布及变化的重要参数,动态重力测量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源勘探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目前动态重力测量均基于相对测量原理,动态相对重力仪存在零点漂移问题,影响其测量性能.动态绝对重力仪可以为相对重力仪提供同步同址校准,解决其长漂问题,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原子重力仪和惯性稳定平台,搭建了一套船载绝对重力动态测量系统,并在船载系泊状态下开展了绝对重力动态测量实验.经评估,船载系泊环境下的重力测量灵敏度为16.6 mGal/Hz–1/2,1000 s积分时间内重力测量的分辨率可达0.7 mGal.通过两周的绝对重力测量,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评估绝对重力的动态测量精度,将船上测量点与码头高精度绝对重力基准点的绝对重力值进行了比较,两点之间的绝对重力值差及其不确定度评估结果为(–0.072±0.134)mGal.本文结果为海洋相对重力仪的同时同船校准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