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ogistic方程

Logistic方程

Logistic方程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234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种子、北方园艺、江苏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 、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崇左蔗糖业发展大会等;Logistic方程的相关文献由151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翼、曲跃军、杜人杰等。

Logistic方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6 占比:17.7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2234 占比:81.62%

总计:2737篇

Logistic方程—发文趋势图

Logistic方程

-研究学者

  • 张翼
  • 曲跃军
  • 杜人杰
  • 秦光华
  • 姜岳忠
  • 邓伦秀
  • 欧斌
  • 段安安
  • 陈志萍
  • 陈瑞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明丹; 李正鹏; 詹舒婷; 李飞
    • 摘要: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为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马铃薯总干物质量和块茎干物质量的累积过程,块茎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时间比植株晚200 GDD(Growing Degree Day)。覆膜在播后75 d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分别使植株和块茎的快速生长期延长420和196 GDD;生物炭在播后130 d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分别使快速生长期延长449和336 GDD,覆膜和施生物炭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马铃薯根系和叶片分配指数随播后时间呈幂函数递减,且根系的下降速率明显大于叶片。播后62 d,生物炭和覆膜的根系分配指数分别是对照的1.5和0.79倍,在块茎膨大期以前,生物炭提高根系分配指数,覆膜则降低根系分配指数。覆膜和生物炭分别提高马铃薯产量49.2%和28.0%,且覆膜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生物炭。此外,生物炭使马铃薯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3.3%和4.9%。综合来看,覆膜仍然是该地区马铃薯增产提质的首选措施。该研究为生物炭的应用和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 张静文; 张竞成; 张雪雪; 黄玉娟; 郭安红; 吴开华
    • 摘要: 本文基于植保、气象等数据研究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时间动态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利用2010年-2016年湖南省12个县的植保调查数据和气象观测值,以水稻纹枯病流行机理为基础将Logistic方程与构建的温度影响模块和湿度影响模块耦合,建立Logistic-RICEBLA病害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训练和验证,实现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的动态预测。结果表明,Logistic-RICEBLA模型能够较好地响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的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时间变化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经验证,模型预测结果在单时相上精度达到R^(2)=0.68,RMSE=1,容错准确率P_bias=88%,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发病等级的误差基本控制在±1级范围内。在多时相整体趋势的验证方面,模型预测的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AUDPC)与病害实际发展的AUDPC保持高度一致性,决定系数(R^(2))达到0.86,表明模型能给出纹枯病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发病等级变化的整体趋势。本研究构建的Logistic-RICEBLA模型能由简单的气象数据和植保数据驱动,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进行动态预测,有助于在植保管理中及时掌握区域中病害发生发展的趋势,为水稻病害统防统治等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崔子佳; 韩璐; 欧斌; 李远章; 欧述荣
    • 摘要: 通过对苦槠1年生实生苗苗高进行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生长过程,并根据拟合方程划分苗木生长阶段。结果表明:苦槠1年生实生苗苗高年生长呈现“慢-快-慢”的规律;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高,可进行苗高生长量的预测;同时可把苦槠苗木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出苗期(1月28日—5月5日)、生长初期(5月6日—8月3日)、生长盛期(8月4日—10月16日)、生长后期(10月17日—12月20日),其中生长盛期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8.95%。
    • 陈鸣晖; 冯渝茜; 金诗璇; 范吉标; 严学兵
    • 摘要: 为理解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耐寒性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采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不同经纬度上28个地区的野生狗牙根进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纬度梯度上狗牙根的半致死温度(LT_(50))范围是-8.70~-0.70°C,仙1抗寒性最强;经度梯度上是-9.91~-2.40°C,郯1抗寒性最强。狗牙根的耐寒性与纬度有非线性关系,中纬度的狗牙根耐寒性显著小于高纬度和低纬度。狗牙根的耐寒性也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经度梯度的郯1、单1和潼3以及纬度梯度的仙1、仙2和郑3等材料具有耐寒品种开发潜力。
    • 张应征; 吴杰; 涂立
    • 摘要: 基于Logistic方程的图像加密提出了一种算法,首先在一维Logistic混沌方程的基础上提出广义Logistic方程的模型,然后在分析研究广义Logistic方程的相图轨迹基础上,设计一种带有一次耦合项的二维广义Logistic方程。发现该方程当控制参数值在某一范围内变化时产生稳定的不动点,并分析得出这是一个多周期函数,且其周期数就是这些不动点的个数,而当控制参数取值相差较大时该方程演变后的结果也大有区别,并得出其迭代分岔图;再对经典Logistic方程与二维广义Logistic方程进行分段映射与仿真,比较生成的混沌序列,发现后者具有更好的伪随机性,更加有利于图像加密。
    • 蔡金峰; 郁万文; 汪贵斌; 曹福亮
    • 摘要: 苦楝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为进一步做好苦楝种源筛选和良种选育工作,该文对不同产地苦楝实生苗生长性状和各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苦楝苗期生长规律。以15个产地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对苗高、地径、复叶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用Logistics方程对生长节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苦楝苗高、地径生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及复叶相关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水平;(2)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且均存在2次生长高峰,与苗高生长高峰出现时间相比,地径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较晚;(3)Logistic拟合方程的R^(2)为0.976~0.994,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苦楝的生长节律;(4)总体上地径速生期较苗高速生期长20~30 d,北方产地苗高和地径进入速生期和结束速生期的时间均早于南方产地,速生期苗高和地径累积生长量均超过总生长量的60%;(5)各生长指标均与纬度负相关,苗高、生物量及复叶面积与经度正相关,其他指标与经度负相关。综上结果表明,苦楝为全期生长型树种,各生长性状在产地间达显著差异水平,生长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以纬度控制为主。
    • 刘利
    • 摘要: 选择在淮北地区有一定推广面积的7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灌浆速率测定试验,以了解这些品种在该地的灌浆特性,通过logistic方程模拟粒重增加的进程。结果表明,中麦578的粒重增加趋势远大于其他品种,千粒重在所有品种中也最高,其次是丰德存22和郑麦136;各小麦品种灌浆时间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且快增阶段(T2)和缓增阶段的灌浆时间(T3)都达到显著水平;各小麦品种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呈正相关性,除渐增阶段灌浆速率(R1)以外,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比较发现快增阶段是籽粒增重的重要阶段,它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的58.32%,渐增阶段和缓增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大致相近。
    • 周思远; 杨丽娟; 付亮; 任星旭; 李永珍; 王映红; 李晓航; 王士坤; 蒋志凯
    • 摘要: 以12个新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新麦26为对照,利用Logistic方程对花后籽粒干物质积累情况进行拟合,分析11个灌浆期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灌浆过程均呈现“慢—快—慢”的“S”形曲线变化。新麦36干物质增长量最高,为669.37 kg/hm^(2),新麦51平均灌浆速率最大,为52.73 mg/d,新麦32、新麦35和新麦38在灌浆不同阶段的时间和灌浆速率均表现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各参数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13对参数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5对参数间达显著水平(p<0.05)。花后籽粒湿重、干重和含水量变化表明,渐增期籽粒水分调控存在差异,新麦45、新麦52、新麦58和新科麦168干重增加,湿重和含水量先降低后上升,其他品种3项指标均上升。综上所述,在新品种选育和新麦系列品种栽培技术改良中,应更加重视渐增期灌浆速率高和快增期持续时间长的品种。
    • 曲跃军; 杜人杰; 张翼
    • 摘要: [目的]评价牡丹江地区果桑最佳采收期。[方法]对牡丹江地区果桑果实发育情况进行观测,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果桑果实生长曲线。[结果]Logistic方程拟合优度(R^(2))为0.96295,拟合效果好,模型选择正确,预测结果较真。[结论]最佳采收期应不迟于果桑落花后第5.34周,牡丹江地区应在5月下旬进行采摘。
    • 杜人杰; 曲跃军; 张翼
    • 摘要: [目的]建立评估模型预测山楂的最佳施肥量。[方法]以山楂产量随施肥量动态变化为数据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Logistic方程拟合优度(R2)为0.91271,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好,模型选择正确,预测结果较真。[结论]模型预测表明山楂栽培过程中施用氮磷钾复合肥的最宜施用浓度为48.84 g/株,可在成本最低情况下获得较高产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