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后路

前后路

前后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0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2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护理研究、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学术报告会等;前后路的相关文献由1852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向阳、曹晓建、郝定均等。

前后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9.6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727 占比:90.20%

总计:806篇

前后路—发文趋势图

前后路

-研究学者

  • 马向阳
  • 曹晓建
  • 郝定均
  • 李海俊
  • 谢浩
  • 马浩天
  • 邓宇
  • 吴敏
  • 官建中
  • 胡廷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超; 黄凯
    •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脱出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脱出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8~78岁,平均56岁.手术方法为一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钢板联合后路侧块固定.采用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片评价椎体稳定性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5~20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患者脊髓损伤症状得到改善,X片示颈椎骨折复位满意,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一期应用前路钢板+后路侧块固定能起到减压以及稳定颈椎的作用,对于患者脊髓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 刘军; 李伟伟; 弓立群; 范亚一; 段大鹏; 卫文博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9例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8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采用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检查评价椎体复位、关节突解锁及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7(21.6±8.6)个月.前路术式的手术时间为90~110(98.1±6.9)min,术中出血量为90~120(109.7±14.7)ml;前-后联合入路术式的手术时间为180~240(212.4±16.7)min,术中出血量为380~580(443.3±70.4)ml.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脊髓神经功能ASI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椎体滑脱及关节突交锁均得到满意复位.除1例脑脊液漏、5例吞咽不适及1例C5神经根麻痹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交锁的临床效果满意.
    • 焦昌明
    • 摘要: 目的 对一期后路微创短节段固定联合前/后路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总结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23例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前后联合手术12例,单纯后路手术1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后凸矫正及植骨融合情况、血沉恢复情况;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单纯后路组显著优于前后联合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VAS评分、ODI值、Cobb角、血沉等各指标与手术前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均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前路清除病灶清除更彻底、处理脓肿及病灶更直接,对于病灶广泛、腰大肌脓肿明显、前柱破坏明显的患者,我们推荐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 刘金凯; 李文强; 刘晓峰; 唐先忠
    • 摘要: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住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1月至今,我院对1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21 ~ 58岁,平均41.8岁,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4例,D级2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 ~ 240分钟,平均3.4小时,平均随访1.7年,其中2例术后并发症严重,放弃治疗并死亡,余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植骨块均骨性愈合,术后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难以通过牵引及手法复位的颈椎骨折脱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孙志杰; 张义龙; 孙贺; 刘正蓬; 王雅辉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后路、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前后联合组,每组都为30例,前路组采用前路治疗,后路组采用后路治疗,联合组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采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疗效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的比另外两组的要好,前路组和联合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刘金凯; 刘晓峰; 海拉提
    • 摘要: 目的:评价前后路联合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通过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共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结核中毒症状、胸腰部疼痛,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8例、E级1例,13例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1例患者采用分期前后入路方式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心肺腹及切口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8.9个月,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均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可行、有效.
    • 李忠民
    • 摘要: 目的 探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评分和硬脊膜囊矢状径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恢复率、膨胀回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均属于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广泛推广。
    • 衡立松; 张军; 朱养均; 张堃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32 例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男21 例,女11 例;年龄26~57 岁,平均37. 7 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冠状突骨折使用微型接骨板给予固定,尺骨鹰嘴骨折使用解剖接骨板给予固定,术中均达到牢固固定.记录骨折复位、固定后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elbowperformancescore,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8~25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4 例失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12. 8周.末次随访时肘部屈曲活动度113°~128°,平均125°;肘部伸直活动度0° ~30°,平均6°;前臂旋前54° ~82°,平均75°;旋后69° ~94°,平均81°.根据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20 例,良4 例,可2 例,差2 例,优良率为85. 7%.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2 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僵硬.结论 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可以有效复位及固定牢靠,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surgical approach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for treat-ment of olecranon and coronoid fracture.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August 2014,32 patients with ulnar olecranon and coro-noid fracture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There were 21 males and 11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7. 7 years old(26 to 57 ).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through combined surgical approach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using micro plate and anatomi-cal plate to fix ulnar coronoid and olecranon fracture. Reduction reduction loss,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documented. The elbow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t the last follow-up by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Results Twenty-eight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 to 25 months(average,18months),and 4 patients were lost.All the 28 patients obtained bony union after 6 to 18 weeks(average,12. 8 weeks). At the last follow-up,elbow flexion ranged from 113°to 128° (average,125°),elbow extension from 0° to 30°(average,6°),forearm pronation from 54°to 82°(average,75°),and supina-tion from 69°to 94°(average,81°). According to MEPS,20 patients were excellent,4 good,2 fair,and 2 poor. The excellent to good rate was 85.7%.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deep wound infection.Two patients had elbow stiffness.Conclusion Com-bined surgical approach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for treatment of olecranon and coronoid fracture can reduce effectively,fix firmly and enable function exercise of the elbow early.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