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压裂井

压裂井

压裂井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44585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断块油气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中国非常规油气论坛、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2009年第三届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等;压裂井的相关文献由611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时清、郭建春、曾凡辉等。

压裂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4585 占比:99.96%

总计:344719篇

压裂井—发文趋势图

压裂井

-研究学者

  • 程时清
  • 郭建春
  • 曾凡辉
  • 赵金洲
  • 严谨
  • 段永刚
  • 王树平
  • 郑荣臣
  • 于伟杰
  • 吴建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姬安召; 王玉风; 张光生
    • 摘要: 不对称裂缝渗流规律可借助Green函数方法进行求解.根据基本渗流理论,建立了不对称裂缝点源数学模型,采用无因次化与Laplace变换,得到了Laplace空间的无因次点源数学模型微分方程.将未知Green函数与点源微分方程相结合,并考虑点源微分方程的齐次条件以及点源微分方程的特征,给出了如何构造Green函数使之满足点源微分方程齐次边界以及未知目标函数求解的一般方法.根据空间Green函数的对称性和连续性,得出了不对称裂缝点源模型Green函数的形式.最后通过不对称裂缝压裂直井渗流数学模型,验证了该文给出的Green函数两种形式与文献和商业试井分析软件Saphir的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 魏操; 程时清; 白江; 李宗泽; 史文洋; 吴嘉鑫
    • 摘要: 低渗油藏中压裂井试井压力导数曲线在中后期出现“上翘”或“下掉”特征,目前试井分析常将该特征考虑为边界的影响,导致解释结果失真;另外常用的半解析方法计算时间长,不利于油田现场应用。因此提出导流能力影响函数来表征有限导流裂缝和无限导流裂缝井底压力响应的差异,利用叠加原理建立多井干扰下有限导流裂缝井解析试井模型,大幅提高计算速度,并构建数值模型验证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邻井干扰下垂直裂缝井的试井典型曲线会出现“多台阶”特征,反映了干扰井的数量及干扰发生的顺序。利用Laplace解析反演、卷积变换、误差函数的性质、指数积分函数的性质获得模型的晚期近似解,从理论上证明多井干扰下压力导数曲线径向流段水平线的纵轴截距是测试井和产生影响的邻井无因次产量代数和的1/2。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评估邻井产生干扰的时间、干扰量和地层参数。
    • 苏畅; 赵刚; 鹿克峰; 时琼
    • 摘要: 致密油气藏压裂井动态监测资料少、关井压力恢复慢、传统试井解释与物质平衡方程应用受限。建立了压裂井非稳态产量解析模型,应用点源函数实现了压裂井全周期产量递减解析模拟;整合压裂井产量、裂缝长度、压裂级数、泄流面积、储层物性等,建立了新的压裂井产量递减典型曲线图版;通过与压后长期生产数据的拟合实现了储层流动能力(Kh)、实际井控泄流面积、裂缝长度等关键信息的获取。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点源函数计算的压裂井全周期产量解精度高、稳定性好;新建立的图版典型曲线呈现特殊并富有规律的形态,能清晰表现不同时期压裂井流态特征,所有曲线在早期线性流与后期边界控制流均重合在一起,中间过渡流部分反应压裂井与储层渗流边界相对几何关系,帮助图版与实际压裂井产量的拟合。选取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气田一口多分段压裂水平井与东海盆地一口压裂直井实例分析,应用结果表明,新图版应用简易,适用于多分段压裂水平井与压裂直井,与试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分析结果优于商业软件Kappa直接提供的传统图版,可为压裂井动态分析提供新的工具与思路。
    • 何文发; 杨国军; 曾丽; 陈伟敏; 查蓓; 王庆鹏; 王正
    • 摘要: 天然气在致密气藏储层条件下流动呈非达西渗流特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压裂是提高致密气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致密气藏采收率预测精度,利用气藏工程方法,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不同井型渗流形态,推导了常规直井、压裂直井、常规水平井、压裂水平井的采收率计算公式,提出了致密气藏采收率计算新方法,并以X致密气藏为例,进一步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压差、半缝长、裂缝间距、压裂水平井长度等致密气藏采收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致密气藏采收率随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降低,压裂井采收率降幅明显小于常规井采收率降幅。对于压裂直井,随着半缝长增加,采收率提高,但增幅变缓,存在最优值;对于压裂水平井,半缝长对采收率的影响比裂缝间距对采收率的影响更大,且在一定泄气范围内存在水平段最优长度。矿场实例应用表明,致密气藏采收率计算新方法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能够指导致密气藏开发设计优化。致密气藏采收率计算新方法对致密气藏压裂设计及采收率计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孟雪敏
    • 摘要: 为达到瓦斯抽采预期效果,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通过分析挖金湾矿8101工作面的煤层赋存情况以及煤岩层的物理特性,设计采取施工“压裂井钻孔+本煤层顺层钻孔+高排巷钻孔抽采”的空间网格化钻孔抽采瓦斯治理方案,并结合钻孔抽采半径和施工难易程度,优化钻孔孔径和施工深度。实践表明,通过网格式空间抽采治理模式,上隅角浓度降低到0.32%,回风总管路瓦斯浓度提升到59.2%,抽采效果较好。
    • 王慧萍; 吴嘉鑫; 王锋; 张景丰; 程时清
    • 摘要: 考虑压裂缝间的相互干扰作用,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耦合地层与裂缝渗流方程,建立压裂井邻井干扰试井模型,绘制试井典型图版.分析裂缝表面线流量分布,由于存在缝间干扰,压裂井裂缝表面线流量呈非对称分布.同时,由于干扰井裂缝的高导压能力,模型中干扰信号将更快传导至观察井井底,压力导数曲线提前出现干扰过渡阶段.研究了观察井与干扰井布井方位的影响,当观察井与干扰井裂缝位于同一直线时,裂缝高导压作用最显著,其中裂缝半长的影响效果远大于裂缝导流能力.通过与商业软件数值试井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使用建立的模型解释了现场实例,曲线拟合效果好,解释结果合理,为判断井间连通性及制定开发调整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 徐有杰; 刘启国; 李晓平; 杨思涵; 张楷; 谭晓华
    • 摘要: 寻求一种实用、有效的油气藏形状位置因子(以下简称形状因子)计算方法,对于准确获取复杂结构井拟稳态流动阶段井底压力渐近解及产能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针对不同形状封闭边界油气藏中的直井,根据试井分析曲线——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之间的关系,重新计算形状因子,并且与Dietz形状因子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复杂结构井拟稳态流动阶段井底压力渐近解并进行验证,进而绘制了 Blasingame递减曲线典型图版.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计算不同形状封闭边界直井拟稳态流动阶段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求得两者的差值,则可以反求形状因子,并且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形状因子与Dietz形状因子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②通过求取复杂结构井拟稳态流动阶段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之差,可以求得复杂结构井拟稳态流动阶段井底压力渐近解系数(bDpss),进而可以获得任意复杂结构井拟稳态流动阶段井底压力渐近解;③基于新方法计算的大斜度井拟表皮因子与Ozkan等的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在1%以内,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④对于矩形封闭边界油气藏中的常规直井,拟稳态流动阶段Blasingame递减曲线的无因次产量曲线斜率为-1,并且长宽比越大,晚期线性流特征越明显;⑤对于矩形封闭边界油气藏中压裂直井,在外边界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若长宽比越大,单井控制面积则越小,bDpss越大,晚期线性流特征越明显,Blasingame递减曲线在非稳态流动阶段所处的位置越高,而在单井控制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若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越大,bDpss则越小,Blasingame递减曲线在非稳态流动阶段所处的位置越高.结论认为,采用该新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任意复杂结构井拟稳态流动阶段井底压力渐近解,为复杂结构井Blasingame递减曲线典型图版的绘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 魏新辉; 张翼; 吴忠维; 苏映宏; 崔传智; 陈业详
    • 摘要: 非常规储层压裂井产量递减呈现"L"型特征,即产量递减初期快、后期慢.产量递减初期与后期服从不同的递减规律,单个产量递减类型(Arps递减、幂函数递减、线性递减等)已不能完全描述非常规储层呈现的"L"型递减特征.文中提出全周期产量递减模型,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实现了模型求解,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油田压裂井产量数据的拟合,验证了全周期产量递减模型能够较好描述非常规储层产量递减的"L"型特征.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油田HP30压裂井产量递减规律为初期线性递减,后期双曲线递减,且递减指数为0.792;初期递减率对无因次产量曲线形状影响较小,递减指数仅影响产量递减后期;后期递减率和时间系数越大,无因次产量递减速度越快.
    • 王瑞
    • 摘要: 低渗透油藏一般采用压裂井开发,该开发过程涉及到油水两相流动问题,目前的压裂井产能研究多考虑单相流动.在考虑储层各向异性、启动压力梯度及压裂井两相流的基础上,运用数值计算与渗流理论,给出了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流动的压裂井产能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矿场数据对比以验证压裂井产能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在含水率一定时,随着裂缝导流能力变大,压裂井产油量增加,但增加幅度随导流能力的增加而变小.裂缝导流能力增加,累计产油量增加,当导流能力大于0.4μm2·m后,累计产油量增加趋势变缓.裂缝长度增加,流体流动渗流阻力降低,产油量增加.渗透率级差越大(即平面非均质性越强),压裂井产能越低,水驱开发效果越差.该研究为水驱开发井的压裂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 陈浩东; 黄熠; 罗鸣; 杨仲涵; 徐靖; 郑双进
    • 摘要: 为了准确评价压裂井固井水泥环完整性,针对乌石17-2油田压裂井开展了交变载荷条件下的水泥环完整性失效评价实验,并基于交变压力疲劳累积损伤原理及失效准则分析了压裂井水泥环完整性失效原因,得到了围压30 MPa及交变载荷条件下水泥环完整性的失效规律.结果表明:交变压力使水泥石内部组织受到损伤,其力学性能指标(如抗压强度等)随着交变压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套管-水泥石界面粘结强度较小,压裂加压过程中水泥环产生塑性变形导致卸压时套管与水泥环界面应变不一致,当界面拉应力超过界面粘结强度时,界面分离形成微环隙;围压30 MPa及交变载荷条件下水泥环完整性失效首先以微环隙为主,增大水泥石弹性及变形能力有助于保障其完整性.该结论可为乌石17-2油田压裂井水泥浆体系完善及压裂施工作业提供技术参考,有助于保证压裂井水泥环完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