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性同体

双性同体

双性同体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57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9篇、专利文献814512篇;相关期刊357种,包括海外英语(下)、海外英语(中)、文学教育(上)等; 双性同体的相关文献由59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霜红、徐睿、丁威等。

双性同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814512 占比:99.93%

总计:815091篇

双性同体—发文趋势图

双性同体

-研究学者

  • 周霜红
  • 徐睿
  • 丁威
  • 傅霞
  • 刘静
  • 张荣升
  • 信慧敏
  • 冷东
  • 刘秋菊
  • 孙建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喆; 马新
    • 摘要: “他者双性同体”理论是新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苏性别差异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全面理解其以身体为中心的“女性书写”理论的必要前提。在细读西苏女性主义经典理论著述的基础上,本文致力于追溯“他者双性同体”的生成背景,从不同角度探查其丰富意涵,进而聚焦于阐发这一理论表述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他者”与“双性同体”。同时,尝试简要勾勒该理论与其他新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分支的交织关联。在某种程度上,“他者双性同体”与“女性书写”理论中的另一基本术语“第三身体”形成高度互文效果。此外,在其文学创作实践中,西苏也有着对“他者双性同体”的具体阐释,较好实现了抽象理论与诗化哲学文本的统一。
    • 郭娟娟; 杨纪平
    • 摘要: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几位具有不同背景的华人女性的故事,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父权制提出了批判。基于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考察书中男性形象的男性气质,为汤亭亭对父权制的批判提供了独特视角。分析书中男性人物形象,探讨汤亭亭所批判的支配性、共谋性、多面性男性气质以及她所构想的双性同体的理想男性气质,可以揭示出汤亭亭对男性挣脱父权规约的鼓励态度,以及期待构建理想男性气质、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愿望。
    • 侯梦汐
    • 摘要: 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考察《美狄亚》与《呼啸山庄》两部作品,其印证的前提源于美狄亚和“疯女人”希刺克厉夫身处被边缘化的女性“他者”困境。“双性同体”不仅指涉了主人公的形象气质,而且凸显着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受压抑的现实境遇中的写作风格,以超性别的心态与立场创造了相较《美狄亚》更为开放包容的两性关系,走出女性的“荒原”,通向两性和谐的美学建构之路。
    • 朱岸欢
    • 摘要: 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为指导,分析《女勇士》中勇兰身上的双性同体特征.本文认为,勇兰从乡下妇女学成为乡村医生,移民美国后变成吃苦耐劳的洗衣店主,最终蜕变为自强不息的女勇士,归功于她体内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练就双性同体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华裔女性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中突出重围,在异国他乡寻出生存之道.
    • 陈思雨
    • 摘要: 《天文学家的妻子》是凯·博伊尔短篇小说中的佳作之一,却很少有批评家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和解读.本文尝试在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内,运用"双性同体"思想对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双性"不和谐导致的不幸婚姻,展现主人公凯瑟琳·艾姆斯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作者对不幸婚姻中的女性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支持.
    • 王晓华
    • 摘要: 女性主题是20世纪英国小说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女性主体地位的找寻构成女性主题的一条主线,而这一主线又通过女性平权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得以艺术化地体现出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平权意识尤其表征为女性要求与男性之间的平等,特别是女性追求与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以及在情感表达、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女性自我意识则可见于主体的人对自我本身以及自我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认知,它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主要体现在肯定两性差别的基础上,寻找女性在精神上、心理上的平等与独立.20世纪英国小说充分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主体地位的变迁.它以女性积极谋求独立地位与平等权利为精神底色,艺术化地呈现了女性同男性在男权为主的社会中由对抗到融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有机地存在于由平权意识向自我意识渐进的历史跨度中.
    • 姚奇
    • 摘要: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家的典型代表,在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赋予了女主人公美狄亚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理想人格,使其在"双性"气质的和谐发展中成长为一个胸怀博大、精神独立的女性.作家通过塑造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美狄亚形象,超越了被内置的性属观念,解构了男女二元对立模式,丰富了女性本质的内涵,同时为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独特的回答.
    • 胡晓倩
    • 摘要: 短篇小说《菊花》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同时也是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时期.该小说描述一个农村家庭妇女伊莉莎有一手种植菊花的好技术,并且渴望能够走出家庭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追寻自身的价值,伊莉莎内心的"孤立无援"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部分美国女性的缩影.实际上,通过深入研究,作者通过小说映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流浪汉的形象以及大部分女性的生存困境.
    • 余岑; 李家宝
    • 摘要: 宋玉在辞赋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意象.但由于男性站在权力的制高点,女性只能化身于男权欲望的"他者",在文学史中占得一席之地.从性别视角来关注宋玉辞赋中的女性书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如何作为异化的"他者"而具有所谓的女性意识,揭示内含于女性形象的男权色彩,亦是时代背景促使男性本身"双性同体"的性别机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具体反映,对当代两性关系提供思考.
    • 刘研
    • 摘要: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普利策小说奖的获得者之一,在其作品《愤怒的葡萄》中,他以最朴实的笔触歌颂乔德妈妈的纯洁娴静、冷静沉着和刚柔并济。双性同体作为女性主义的重要概念,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为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思想基础。本文将从双性同体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书中乔德妈妈这一母亲形象,探讨母亲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发现男女性气质凝聚在一人身上的平衡之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