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女勇士》

《女勇士》

《女勇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6篇、专利文献612篇;相关期刊293种,包括文教资料、海外英语(中)、芒种:下半月等; 《女勇士》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庭华、李侠、白丽等。

《女勇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6 占比:44.77%

专利文献>

论文:612 占比:55.23%

总计:1108篇

《女勇士》—发文趋势图

《女勇士》

-研究学者

  • 周庭华
  • 李侠
  • 白丽
  • 陈国新
  • 丛佳红
  • 刘慧
  • 刘爱真
  • 华满元
  • 庞黎
  • 张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娟娟; 杨纪平
    • 摘要: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几位具有不同背景的华人女性的故事,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父权制提出了批判。基于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考察书中男性形象的男性气质,为汤亭亭对父权制的批判提供了独特视角。分析书中男性人物形象,探讨汤亭亭所批判的支配性、共谋性、多面性男性气质以及她所构想的双性同体的理想男性气质,可以揭示出汤亭亭对男性挣脱父权规约的鼓励态度,以及期待构建理想男性气质、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愿望。
    • 李双寅
    • 摘要: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是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1976年她凭借小说《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一举成名,自此,《女勇士》成为华裔文学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借用了中国传统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小说中的叙述者与花木兰使用同一个人称代词“我”,将花木兰和“我”的生活并置在一起。作者通过对花木兰故事的重构与改写,展现了“我”效仿花木兰反抗在美国生活受到的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反抗方式。
    • 张莉; 梁俐珂
    • 摘要: 疾病在作家的笔下,往往具有隐喻的意义。在美国华裔小说《女勇士》中,作者汤亭亭从疯癫和失语两方面刻画了内涵丰富的病态形象,展示了以女性为代表的华裔群体所面临的种族的、性别的、阶级的等不同维度的问题和困境。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既体现了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的集体想象,也展示出了少数族裔群体消解这种刻板印象的努力。
    • 刘梦婕
    • 摘要: 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角度,通过分析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中的人物和情节,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小说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立通过男性与女性、华裔与白人这两对冲突构建起来。在主题上则表现为两组——梦境与现实,传统与反叛。本文通过应用二元对立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各组对立,意在揭示20世纪女性是如何在沉默中反抗父权社会和种族歧视,这对全球化背景下处理性别、种族和跨文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把传统经典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现代女性文学作品,不仅构建起两个学科的桥梁,也促进了文学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魏煜
    • 摘要: 汤亭亭是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她的代表作《女勇士》使她在美国文学界声名鹊起。作为一部后现代自传体小说,它融想象与现实于一体,反映了华裔群体的集体创伤。本文以创伤理论为基础,试图从现实和虚构的角度描述华裔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她们的创伤成因以及她们如何对待创伤、克服创伤、成为一名“女勇士”。
    • 林思丞
    • 摘要: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1976)以自传形式出版,其文体却难以定性,它兼具小说、神话、自传和回忆录等多种文体特征。汤亭亭的文体创新与20世纪文学、社会等场域息息相关,同时她颠覆并重塑了中国女英雄花木兰形象,也为无名女人赋以女英雄形象特质。在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视域下,将《女勇士》置于场域中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究文体与形象、文本与场域的关系,以及场域内权力和自主性对文本或形象的作用。
    • 刘向辉
    • 摘要: 作为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事件,“赵汤之争”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以来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但讨论主要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升级阶段的“赵汤之争”,对20世纪70年代的酝酿生发阶段关注不足,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赵汤之争”思想缘起的认识。“赵汤之争”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亚裔内部两种文学创作思想碰撞的必然结果,是以赵健秀为代表的激进派思想与以汤亭亭为代表的温和派思想碰撞的外在形式。
    • 于春华
    • 摘要: 《女勇士》是美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之一,其蕴含了性别创伤、历史创伤、种族创伤和文化创伤的书写.借助创伤记忆理论,对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创伤书写再分类,从创伤的代际传递、创伤和身份危机及创伤和文学创作三方面分析可见,主人公的创伤来源于上一代人创伤经历的传递和作为华人在美国社会身份认同的焦虑,而文学创作则成为主人公创伤疗愈的方式.另外,通过解读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创伤叙事,我们得以发掘作品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瞻思想.
    • 张怡靓
    • 摘要: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传记性长篇作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改写中国传统故事,追叙母亲回忆等手段展现了20世纪传统中国女性和美国早期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但该作品对东方女性的形象书写和建构在评论界一直颇具争议.以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国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女勇士》,并结合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和美国唐人街华人移民史,通过跨文化、跨国族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借鉴著名华文学者史书美(Shu-mei Shih)关于"非对称性世界主义"的理论观点,可以揭示和解构汤亭亭笔下东方女性形象建构的局限性,并探寻正确的东方女性形象书写.
    • 尹乙博
    • 摘要: 本文将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从《女勇士》各章的中国文化改写现象入手,探讨汤亭亭的文化改写方式和背后深意。汤亭亭将传统文化中压迫女性的各种元素进行分层次改写:先改写传统文化中压迫女性的元素展现了女性主义成长;再改写文化身份元素揭露了中西文化冲突,并重构了美籍华裔文化身份认同。将中国文化元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体现从受困于文化身份困境到接受双重文化身份的过程,是直观展示华裔女性自我认同过程进行的创造性书写。《女勇士》通过文化改写对传统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改编,使得传统文化永保活力。在“走出去”战略发展的今天,本研究旨在为中国文化的输出和文化改写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改良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