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SCI核心期刊'政策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被我国许多专家、决策者和管理者认定是考核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学术水平,以及衡量整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普适标尺。受此观点支配,形成了我国的"SCI核心期刊"政策:科研人员要想获得经费和晋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地发表SCI论文。由于多年推行"SCI核心期刊"政策,我国科技论文的SCI收录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事实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很多。科技期刊本应是科学家手中的武器。科学史上,不乏科学家们利用所掌握的刊物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学派,最后在科学英雄榜上争得一席之地的事例。然而,"SCI核心期刊"政策却要限制中国科学家选择科技期刊的自由,强令他们投稿非母语的异国刊物,让国外那些"核心期刊"的主编来决定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不仅要额外付出很多精力、物力和时间上的代价,还被束缚了手脚和思想,中国科学家被迫与西方同行开展如此不公平的竞争,能有多少胜算?一个在本国的科学事业中歧视自己的语言和出版物的国家,最后竟会成为科技强国,在科学史上绝无这样的先例。因此,为了评价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彰显怎样的价值,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本文试图深入探讨作为"SCI核心期刊"政策基础的文献计量学概念"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的真正含义;依据一些事实来分析"SCI核心期刊"政策的合理性;并通过研究科学活动和科学发展的若干特点和规律来阐述科技期刊应该如何自我定位,发挥作用,笔者首先介绍了被误解的概念: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指出SCI核心期刊不能成为中国的核心期刊,决定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高低有许多非学术因素,包括上述的地域、语言因素和学科因素;因此在很多时候,把它们当作学术评价的工具是不合适的,再次笔者详细从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规律看科技期刊的作用,最后大声疾呼科学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只能建立在让科学思想充分普及,使全民的科学素质大幅度提高,并向广大科研人员提供独立自由地发展科学思想的充分便利的基础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在科学活动中主要使用本国的语言和本国的科技刊物。一个在本国的科学事业中歧视自己的语言和出版物的国家,怎么可能最后成为科技强国?150年前,清朝政府曾经把控制进出口贸易的海关大权拱手交给外国人。如今,又要让国外杂志的编辑来决定中国科学发展的方向。难道这么多年来,中国不能没有任何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