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1-10-17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重庆市科协;重庆市人民政府

会议文集: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科技期刊网络化建设进入规范化、系统化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重要的热点问题.如何在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的同时兼顾作者权益,如何使著作权人、作品使用者和出版者三方的利益均不受损,这是每位出版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编辑部应该与作者签订授权协议后再进行转载;怎样避免期刊作品引用不规范等问题加以探讨.同时针对目前科学界大力倡导并推进的OA期刊出版,就如何加强其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必须加强OA期刊出版使用协议的约束力度势在必行。协议的内容应该贯彻到整个使用过程中,尤其不要存在“空子”或者“漏洞”,如:引用中必须维持所有关于该作品的版权完整无缺;不能通过任何技术性的措施,以不符合本许可协议条款的方式来进行当前作品的访问和使用等。必须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好著作权人、出版者和作品使用者三者的利益关系,就能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跨越式发展,迎接我国知识经济的不断挑战。
  • 摘要:本文总结了《科学》《自然》等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目标读者泛化是创品牌科技期刊的基础.讨论了目标读者泛化的学科、地域层面及其层次,并提出应首先将目标读者扩大到整个学科(行业),然后扩大到非专业(普通)读者,并最终从国内扩大到国外.给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几个建议: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及时报道(学科或行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增加新闻性;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疑点为由头,采用"由头+知识"的模式进行深入的专题报道,为大众释疑解惑,以贴近大众的社会生活;真正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扩大信息量,并借鉴《自然》《科学》的做法,把"谁对新的结论感兴趣"和"是否激动人心"引进评价体系,满足读者而不仅是作者的需要;改变内容过分深奥、体裁单一、叙述方式单调的现状,将学术性与科普性、趣味性紧密结合,深入浅出,使科技论文变得有趣和通俗易懂.
  • 摘要:当今科技期刊众多,竞争日益激烈,拥有了期刊品牌就拥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靠期刊质量作基础,靠个性特色来凝练,靠服务读者以深入人心,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综合竞争力、吸引力、亲和力和信任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某些评刊体系进行评议.从现代科技期刊起源即奉行的宗旨,说明某些以引文率为主的评刊体系,偏离了正确的办刊方向.用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为例,说明此《报告》的非完备性.我国期刊界对此种评刊的动向和潮流已表现出忧虑.对此种评刊体系进行改革是必要的和迫切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历年来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在国内科技期刊界所起到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相当范围内是“权威性”的,左右着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所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作者,一再宣称报告的“完善性”是不足为奇的。但所宣称的“完善的评刊体系”,虽然其囊括了20项指标,但仍不能摆脱以“引文率”为主体的定量分析法。从根本上而言,就很难认定为是评刊的完善指标,指出我国考核指标的变化,认为我国科技期刊的评刊理论应与时俱进、对拉氏定理的应用应重做认识。
  • 摘要:科普期刊的经营创新是建立在体制、机制创新,经营思路创新,产品形态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等多个经营环节和层面之上的创新.在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面对日益加剧的传媒竞争,卓众出版不断探索并实践着这些经营创新,实现了自身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其中不乏可供其他科普期刊单位参考之处.面对传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科普期刊经营单位如果还是采取保守战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动,就会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很容易便被浪涛所吞噬。要想把小舟变为大轮船、变为舰艇、甚至是航母,就需要对船体材料、船体结构、动力系统、驾驶系统、人员素质等各方面进行改变,也就是说,科普期刊做强做大所依靠的经营创新必须突破原有发展思路,实现从体制、机制,经营思路、产品形态、发展模式等多个层面和环节的创新。
  • 摘要:透过欧美科技期刊领域今天的飞速发展,去探索与思考我国科技期刊的现在与未来.在质与量的双重考量下梳理中国科技期刊成长的脉络,从稿源、编者、读者群等方面去探究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动力,从而让我国的科技期刊实现真正的腾飞.文章通过对期刊的文章质量和发行量来分析了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并提出必须尊重的读者群,办出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据统计,在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月刊不是时尚,不是财经,也不是IT,而是大众科学期刊《Focus》。意大利全国人口有5700万,《Focus》公证发行量为78万。国民的阅读趣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素质和修养。这说明,不同国家、不同读者群,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除了提升中国社会的科学素养,也应该努力放下科技的高贵身份,寻找一条更加大众化的道路,为提升中国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科普杂志在中国的现状犹如古典音乐,它的复兴需要适合的表现形式。崇尚拿来主义,吸取各国科技期刊的精髓为的科技期刊服务。
  • 摘要: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高校服务,而且还为全社会服务.高校学报的功能主要有报道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弘扬科学及先进文化,并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为了推动高校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结合高校发展规划,制定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加强高校科技期刊与高校科学研究团队的密切配合;积极推进高校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完善高校科技期刊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加速高校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和国际化进程.
  • 摘要: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现状与国内新闻出版行业体制改革形势相比显得相对滞后.分析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难点、对转企的认识以及目前4种高校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几点建议:高校科技期刊改革要集思广益,走多元化之路、数字化为高校科技期刊创造了新的机遇、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作好积极引导工作。
  • 摘要:文章着重探讨了数字出版时代,科普期刊在期刊网上种类的变化、邮发征订报刊目录上的数量以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文章运用一系列数据对比来说明科普期刊数量、种类、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日薄西山的态势,并简要分析了内外原因.文章以近年来在数字时代传播科普知识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的"科学松鼠会"为个案,从受众群与内容选择两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作为数字出版时代科普期刊的借鉴对象.好上网、受过良好的教育、比较关注媒体的受众对于科普的需求。换句话说,并不是的读者远离了科普期刊,不需要科普知识,而是的科普期刊在数字出版时代传播科普知识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缺乏对数字出版时代读者需求的有效把握。
  • 摘要:青少年科普期刊是融合了科学和教育属性,并以此属性为显著特征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特殊的媒体功能.从潜在课程、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评价几方面来看,青少年科普期刊的质量与基础教育课程或课程改革密切相关,课程观应成为期刊编辑的指导思想之一.由此,期刊的编辑工作,必须结合学校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以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原理为支撑,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影响.理想模式下的青少年科普期刊在传播实践与教育实践中的状态是联系课程,适应课程,补充和拓展课程.
  • 摘要:优秀的科普期刊不同于学术类期刊和技术类期刊,它是策划出来,而不仅仅是编辑出来的,“策划”是一个包含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特色定位、主题策划、营销策略等诸多因素的结合体。科技期刊类型不同,编辑方式也不同。如果和学术期刊一样,坐等来稿,不注重创意,不了解市场,不研究杂志的表现形式,不在实质内容上下功夫,是做不好科普杂志的。对于广大的科技期刊来说,单单用“编辑”两个字也是是无法包含的,而对于科普期刊而言,策划尤其重要。科普期刊是对期刊全方位的定位和设计,包括前期详细的市场调研、读者阅读心理的分析、期刊整体定位、设计包装、市场推广等,还要细分市场,策划好科普期刊的报道主体、重在创意,策划好科普期刊的报道方式、研究栏目来策划好科普期刊的信息组合方式、并且要注重卖相策划好科普期刊的整体形象、层层深入去策划好科普期刊导读系统。
  • 摘要:我国在校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与美国人口总数相当,但他们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同龄人口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识记,以学科教育为主,实行填鸭式满堂灌,科学教育碎片化,不注重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系统学习和培养.目前国内科普期刊的主要读者为在校青少年,应加强科普期刊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并围绕科普期刊平台开展适合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发挥科普期刊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方面应有的作用.
  • 摘要:对26种化学类核心期刊的数字出版数量和形式进行了统计,并从期刊作品数字化、编辑加工数字化、发行环节数字化和新技术应用4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认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应主要在:建立统一的专业性数字出版平台(包括数据库);打造契合新媒体环境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不断增强学术期刊的内容优势等方面加强建设,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数字出版模式.
  • 摘要:阐述了学术期刊在线编发的必要性,结合《甘肃科学学报》办刊实践论述了在线编发的可行性,分析了在线投稿、审稿、修改、定稿、出版的工作模式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探讨建议,为加速科技期刊在线编发的数字化进程提供了参考,据此指出从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看,虽然各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向高速化、无纸化和无障碍化的方向发展;从应用技术先进性考虑,即时出版、瞬时传播和实时阅读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从提高经费运作效率考量,合理经费支出是必要的,规范经费资助是合理的,改进收益方式是可行的;从资源共享程度分析,有限共享和无限共享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有效互补,可达到最大限度的科技期刊资源共享。但是,科技期刊在线编发利用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人们观念转变等诸多方面。因此,通过创新科技期刊在线编发利用模式、机制和进行其策略研究,降低成本、提高时效、保证质量、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强资源可得性的指标是可以实现的。
  • 摘要:随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发表,2009年各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浮出水面,通过对中国药学会主办的期刊的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分析,并与国际药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期刊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2009年国内606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422,0.061和0.300,而药学会主办的18种期刊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542,0.060和0.430,大多在平均值以上。但是,与此同时,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看到与国际高水平药学研究领域相关期刊的差距与不足,无论是从出版规模、编校质量以及论文本身的质量,与国际上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药学领域期刊都有较大差距。因此,作为一名药学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思索,勇于创新,提出发展策略,不断地吸引好的稿源,提高药学期刊整体出版水平。
  • 摘要: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阅读欣赏层次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科普期刊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变革创新,丰富内容,加强设计、编排,提升质量,更好地适应科普工作的需要,满足人们对科普知识的需求.本文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介绍了科普期刊《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在加强策划、创新采编、美化版面等方面的有益尝试.
  • 摘要:近十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不断丰富,出版多样化、纸质科技期刊四面楚歌、经济低碳化纸质科技期刊根基动摇致使我国大多数科技人员的阅读已发生转型,纸质科技期刊的发行量及阅读率在大幅度下降.当今,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和新兴出版又加重了对纸质科技期刊的冲击.提出必须掌握全局,介绍数字化出版的目标和近况,要分清缓急,指出数字化出版的任务和重点是数字化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等,纸质科技只有完成转型,实现数字出版,适应全方位的数字化发行和阅读,才能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
  • 摘要:介绍了对大气科学的基本认识及大气科学发展概况,提出气象水文装备与大气科学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探讨了大气科学发展对《气象水文装备》期刊建设的重要影响,必须充分认识大气科学发展的特点,密切关注大气科学发展的趋势,主动跟踪大气科学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结合《气象水文装备》的办刊特色和栏目内容,重点探讨“十二五”期间大气科学发展中的大气探测、卫星气象、雷达气象、天气、数值预报、人工影响天气对本刊的深刻影响(略去对动力气象、气候、气候变化、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农业气象、公共气象服务的探讨)。进一步拓宽办刊视野,明确办刊思路,更好地进行办刊栏目策划和约稿组稿。
  • 摘要: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下," SCI”指挥棒使得国内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大量外流。如何跻身"SCI期刊”成为我国绝大多数科技期刊人的梦想。一些中文刊物为了进人SCI期刊,实行了“双语”著录等尝试,但收效甚微。同时这一指挥棒也催生了浮躁的学术氛围的负面效应(以国内医学工作者为例,在SCI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但质量较低)。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究如何发展的问题,从学术期刊的标杆人物到编辑们都在思考。笔者认为SCI科技期刊并非是获得同行认可的唯一途径,本文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了解4种通过Web of Science(R)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的施引文献的国外分布、出版年限分布、国内机构分布、学科类型,了解重庆地区4种非SCI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并尝试分析有关信息,供期刊发展参考.基于这些分析,国内大多数非SCI科技期刊应努力走精品科技期刊发展道路.对于国内广大的非SCI科技期刊,建议走“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精品科技期刊道路。办刊人应协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借助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积极寻求专业领域中的前沿/热点和思索期刊发展思路,使期刊道路越走越宽,在更好地为国内科研服务的同时,国际影响力也一定会上升。
  •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科技期刊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问题,着重阐述了科技期刊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科技期刊作用,促进科技期刊高效传播科技信息的思考,提出准确定位,突出特色认真组稿,深人报道增大信息量,拓宽报道范围,加快科技信息传播速度,扩大科技信息的传播范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增设科技期刊网络版。
  • 摘要:文章从运作理念、组织机制保证及科学的编辑、发行、广告实施方案等方面对期刊运作进行了论述,在组织机制和实施方案中,提出要进行透彻的市场分析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制订科学的管理机制并确保实施、选配好德才兼备的期刊社领导并委于相应的职权。
  • 摘要:《中国肺癌杂志》作为中国唯一的肺癌专病杂志,在积累既往办刊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在坚持期刊专业化、特色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实践,增设了新栏目、采用了先进的Scholarone Manu scripts在线审稿系统、采取开放式办刊、扩充了国际国内审稿人队伍、提高期刊内部编校和外部设计水平,被许多国际知名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数据库收录,提升了刊物的整体形象和学术影响力.
  • 摘要:结合《重庆交通科技》办刊27年的实践,在介绍该刊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兼职办刊的一些经验,对以普及、推广科学技术为宗旨的科技期刊的办刊有参考借鉴作用.《科技》办刊十分重视期刊的封面设计,立足交通办专刊和专栏,突显基层办刊的特色和亮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为社会服务大方向。
  •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诚信倍受关注.学术期刊更应守望良知与诚信,以坚强的品格与操守,脚踏实地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如作者的匠心雕琢塑造"诚信为本",审者的精心审阅力求"精诚所至",编者的潜心缔造做到"无信不立",读者的诚信氛围实现"诚者天道".笔者提出当务之急就是学术期刊要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归学术本位,守望学术良知,方能挽回社会公信力。
  • 摘要:科技期刊品牌与学术诚信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以科技期刊自身的诚信打造期刊品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守期刊诚信:严格审稿,刊发出高质量的论文;精雕细琢,编辑出有亮点的文章;善待作者,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期刊.坚持三校三对,减少错误率;保证材料真实.第二步是以品牌形象引导期刊主流方向.第三步是以品牌期刊的影响力倡导学术诚信.倡导学术诚信要做到:严格审稿;检验研究现状;与作者及时沟通;建立作者黑名单.在品牌期刊自身诚信和对其他期刊的诚信引导下,品牌期刊将会越来越多,学术环境也将越来越诚信,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强.
  •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被我国许多专家、决策者和管理者认定是考核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学术水平,以及衡量整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普适标尺。受此观点支配,形成了我国的"SCI核心期刊"政策:科研人员要想获得经费和晋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地发表SCI论文。由于多年推行"SCI核心期刊"政策,我国科技论文的SCI收录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事实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很多。科技期刊本应是科学家手中的武器。科学史上,不乏科学家们利用所掌握的刊物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学派,最后在科学英雄榜上争得一席之地的事例。然而,"SCI核心期刊"政策却要限制中国科学家选择科技期刊的自由,强令他们投稿非母语的异国刊物,让国外那些"核心期刊"的主编来决定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不仅要额外付出很多精力、物力和时间上的代价,还被束缚了手脚和思想,中国科学家被迫与西方同行开展如此不公平的竞争,能有多少胜算?一个在本国的科学事业中歧视自己的语言和出版物的国家,最后竟会成为科技强国,在科学史上绝无这样的先例。因此,为了评价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彰显怎样的价值,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本文试图深入探讨作为"SCI核心期刊"政策基础的文献计量学概念"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的真正含义;依据一些事实来分析"SCI核心期刊"政策的合理性;并通过研究科学活动和科学发展的若干特点和规律来阐述科技期刊应该如何自我定位,发挥作用,笔者首先介绍了被误解的概念: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指出SCI核心期刊不能成为中国的核心期刊,决定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高低有许多非学术因素,包括上述的地域、语言因素和学科因素;因此在很多时候,把它们当作学术评价的工具是不合适的,再次笔者详细从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规律看科技期刊的作用,最后大声疾呼科学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只能建立在让科学思想充分普及,使全民的科学素质大幅度提高,并向广大科研人员提供独立自由地发展科学思想的充分便利的基础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在科学活动中主要使用本国的语言和本国的科技刊物。一个在本国的科学事业中歧视自己的语言和出版物的国家,怎么可能最后成为科技强国?150年前,清朝政府曾经把控制进出口贸易的海关大权拱手交给外国人。如今,又要让国外杂志的编辑来决定中国科学发展的方向。难道这么多年来,中国不能没有任何改变.
  • 摘要:科技兴国是我国的国策,其由众多与时俱进的科技政策组成,以解除科技发展中的难题.医学科技期刊是科技兴国国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刊物的质量、发展前景都存在需要国家管理层政策的及时扶持.在期刊质量方面,最重要的是扭转高校和科研机构重奖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的误导,建议更多的优质文章首先发表在我国的杂志上,使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持续提高,进而由期刊大国转变成真正的期刊强国.科技期刊是科技兴国国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及时解决办刊中存在的问题、用刊是办刊的最终目的。
  • 摘要:我国医学专业期刊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期刊学术质量低下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针对我国医学专业期刊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争取优质稿源、强化审稿人作用、控制医学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强化编辑素质、探讨新的经营模式、加强期刊的网站建设以及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等7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完善我国医学专业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
  • 摘要:以与医学期刊发展密切相关的"人"为对象,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作者多年的编辑实践,探索激励作者、读者、编者等的有效机制和方法,使医学期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地发展.了解读者心理,合理策划期刊、熟悉编委心理,提升杂志品牌、调动编辑部积极性.进行期刊营销、掌握作者心理,组织优秀稿件。
  • 摘要:笔者以《维吾尔医药》杂志为例,探析影响民文科技期刊质量的原因,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创办特色期刊的途径,提出几点建议,如主管和主办单位对编辑部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提高编辑的学识水准和责任心、注重编排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等。
  • 摘要:科技期刊只有尽快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环境,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部署,尽快做大、做强,才有可能在已经来临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利用各种机会求得发展,科技期刊服务的对象、把科技期刊经营领域搞活、确定经营领域应坚持的原则、塑造科技期刊品牌。
  • 摘要:我国缺乏国际影响力较大的科技期刊,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迫在眉睫.全文就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通过创办英文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状况作一叙述,指出"中国心--世界观"已迫在眉睫、"盲目崇拜影响因子"评价体系需改革、必须要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
  • 摘要:按照国家标准GB/T 13417-2009和GB/T 3179-2009,抽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86种科技类核心期刊,以2010年底编辑出版的期刊总目次为统计和研究对象,对所刊载总目次中出现的不标准、不规范的格式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认识到科技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
  •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迅速,科技期刊种类不断增长,但期刊质量、影响力、品牌效应与国外优秀期刊仍存在较大差异,亟待科技期刊社通过转变办刊思想,扩大期刊容量、缩短出版周期,积极谋求政策支持,借船出海等方式谋求更好发展.
  • 摘要: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编辑工作,是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劳动.在校对实践中,每一个校对人员都有自己的校对习惯,或习惯使用某一种校对方法.但是对于一篇科技论文,如果仅仅使用某一种方法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校对效果.因此,正确和灵活地使用校对方法是提高校对质量的关键.本文在正确使用校对方法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校对的基本功能包括两个方面:校异同和校是非,所以全面地认识校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校异同是为了保持校样与原稿的一致,逐字逐句比照而保证校样与原稿不错、不漏。校是非是发现原稿中的语法错误和对原稿内在矛盾的是非判断,纠正原稿中可能存在的错漏,弥补编辑工作的疏漏,使文章更加完善。这两个功能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不校异同不能保证作者的劳动成果准确和完整地转换,而不校是非则不能发现和弥补作者创作和编辑加工的疏漏。二者偏废其一的后果是一样的,都会造成谬误流传,损害作者,贻误读者。文章指出校对的方法以及应该在如下方面引起注意: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和作者工作单位以及邮政编码的校对、摘要部分和引言部分的校对、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基金来源的校对、实验、实验结果与分析的校对、论文结论的校对、参考文献的校对以及提高校对质量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摘要:作者分析了科技期刊网络化出版的发展困境与存在问题,包括:内容缺乏细分,特色不鲜明;内容提供与更新不及时;对内容的挖掘与利用程度较低;不重视网络营销等,并简述了原因,提出对网络化出版发展趋势的认识,包括传统媒体整合网络内容作为补充,网络媒体将传统媒体的优势为己所用等.可采取的对策包括:①利用网站宣传期刊,扩大期刊读者群;②丰富内容,引导读者阅读,提高网站的访问量;③对开放存取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同时有必要开展与专业性搜索引擎合作等.提出网络化出版始终以促进期刊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实现期刊出版的根本价值,即:将论文所表达的理论、思想、技术、方法在读者群中进行交流、讨论和推广普及,并在读者所从事的工作中起指导作用.
  •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期刊品牌战略的意义,指出品牌竞争已成为当前期刊竞争的主题,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是学报突破目前困境,提高期刊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阐述高校学报品牌建设作用的基础上,对高校学报如何进行品牌建设进行研讨,从树立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定位、争取高校支持、建立权威的作者和审稿团队、打造特色栏目、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建立媒体互动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意见.
  • 摘要: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在学术论文中体现得较为频繁,表现形式多样,在单篇论文中出现的问题集中.本文针对学术论文中出现的署名不当、成果侵吞、弄虚作假、一稿多投等主要学术不端行为,从编校工作角度提出七种解决办法,即保持警惕心理,核实作者信息,加强署名管理,了解研究背景,强化稿件查重,核对引文与注释,加强与作者交流,取得作者的支持,无论是对消除稿件中的学术不端问题,还是对提高稿件水平,都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增加作者对学术期刊出版工作严肃性的认识,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互信和合作。学术不端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署名不当、成果侵吞、弄虚作假和一稿多投。作为学术期刊的编校人员,既要有坚定的原则立场,又要有可行的应对措施。笔者提出,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处理,注意核实作者信息,加强署名管理,了解研究背景,强化稿件查重,核对引文与注释,并加强与作者的交流,从而有效地处理稿件中存在的各种学术不端问题。
  • 摘要:科技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和学术创新水平的窗口,科技期刊在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和学术生态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积极作用.在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更加显示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在梳理、综合、借鉴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静态层面剖析科技期刊品牌之构成要素:始于历史之积淀(传承),止于学术之高峰(目标),源于人才之高地(源泉);从动态层面探讨科技期刊品牌之构建路径:期刊定位应准确(基石),办刊治学须严谨(路径),编辑队伍要稳健(支撑);从有形主体(编辑)的无形视角(精神层面:心态)来真实还原科技期刊品牌之构筑策略:既要留得住静心(走近学术),也要守得住清贫(远离利益),更要耐得住寂寞(品味过程).
  •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近年来防范学术不端的具体做法,分析了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的每一个环节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认为科技期刊必须想方设法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自我防范学术不端的控制能力,建立行业内学术不端"黑名单"制度,完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的系列措施.
  • 摘要:科普期刊应该走进校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科普期刊不应该被神圣化、少数化,而应该大众化、普通化;应该深入浅出,既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可操作性;为人们所用,在大众的生活和思想中普及.科技多数是人民大众的科技,但凡身边的科技就必须要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激发民众的参与激情.科技期刊进人了校园,就必须恰当地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科普期刊应有足够的针对性,把深奥、枯燥的科技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科普期刊所普及的不仅仅是死的知识,更需要蕴涵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科普期刊是大众的刊物平台,不能贵族化.只要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接受,全民认可,科普期刊就能发展壮大.
  • 摘要:在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过程中,结合编辑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了4种对科技期刊影响较大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发现了一些"类学术不端"的现象,进而提出科技刊物的编辑们要谨慎举起"学术不端"这把大刀,不能将AMLC的检测报告当成判断学术不端的唯一标准,要认真核对检测报告,区别对待"类学术不端"文章,仔细比对重合文字源,对作者谨慎下学术不端的结论.
  • 摘要:军事科技期刊在期刊行业占据较为特殊的位置,其品牌建设之路注定不能简单照搬其他科技期刊的模式.本文从军事性、保密性和经费来源方面阐述了其区别于一般科技期刊的特点,认为只有立足实际,通过强化专业特色、准确定位读者、优选精品稿件、规范编排出版、加大宣传力度和提升服务意识等举措才能打造高质量的军事科技期刊,走出一条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之路.
  • 摘要:塑造品牌科技期刊,既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科技期刊质量效益提升的必然结果."十二五"时期,航天科技期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本文结合《载人航天》编辑部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塑造品牌科技期刊应从找准刊物定位、确保刊物编办质量、注重经营管理、不断强化学习等方面积极努力.
  • 摘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为《地理知识》,通过杂志改版过程的描述,阐述了杂志办刊理念的转变,而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揭示中国社会数十年来阅读观念的转变.《中国国家地理》在编辑、发行、经营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思考和思路,并在数字时代积极探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
  • 摘要:通过对《家庭医药》的发展回顾,从定位、起点、责任、服务与创新五个方面,探索创办科普名刊的经验与体会.杂志的定位,决定杂志的命运。读者是的衣食父母。把为读者服务,看做为自己父母服务一样认真负责,定出了每一件读者来信都要有着落的规定,并在实践中实施,社长、总编带头处理。创新,是创名刊必不可少的举措。一本杂志,如果不与时俱进,不求创新,而是吃老本,就会失去竞争力,最后将失去读者、失去市场。从技术层面来讲,医药科普期刊的时效性相对不强;但从社会责任来讲,医药科普期刊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
  • 摘要: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进程仍限于印刷出版并通过专业数据库数字制作,二次上网传播,传播的进步没能解决出版时效问题,没能解决低碳经济、绿色出版问题,与真正的数字出版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趋势和走向,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谁将主导未来科技期刊的出版市场,近年来成为业界关注和广泛讨论的议题,我国科技期刊要不要走数字出版之路,如果要的话,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将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切都关系到我国科技期刊的未来,关系到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方向.本文作者认为传统科技期刊出版的数字转型迫在眉睫,出版创新是传统出版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科技期刊在出版形态上仍未摆脱印刷出版的传统模式,但是在其数字化生产与数字化传播等技术手段上已经没有任何障碍,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比以往更需要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以更积极的态度解决尚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数字出版标准问题、版权保护问题、数字载体被人事管理与成果评价部门认可等问题。也需要基层出版单位丢掉幻想、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出版创新,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发展,走向繁荣。
  • 摘要: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发布和交流的平台,为推动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成为当务之急.数字化平台——在线投、审稿系统的建立迈出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第一步,要达到科技成果无障碍传播还需实现数字期刊的标准化;利用网络平台,深度挖掘期刊内容服务的内涵;平衡版权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使科技期刊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出一条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之路.
  • 摘要:Web 2.0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给"草根文化"的发掘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无障碍的知识分享技术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技术上的革新从Web 2.0的核心价值中衍生出可能出现的科技期刊运营新模式.该系统运营新模式与传统期刊的最大区别在于期刊的评议系统是公开的、存取方式是开放的.用户在期刊平台上通过社交网络系统参与了期刊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方式让用户不再是期刊建设的旁观者,而成为期刊建设的主体.本研究是基于此理论基础,利用目前成熟的Web 2.0技术设计了此期刊模型,允许用户自由开放的评议发布在网站上的文章从而发掘出优秀的文章,并集结成期.涉及的Web 2.0技术包括Blog、Digg、SNS、Tag、BBS等.
  • 摘要:稿源是科技期刊的生命之源,直接关系刊物的质量和健康发展,高水平的稿件是提高刊物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根本保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学术信息资源竞争,为摆脱优质稿源不足的困境,进一步提高杂志的质量与学术水平,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机电工程》杂志的实践,主要从:约稿对策与途径、采取积极主动和灵活的约稿措施、约稿注意事项、做好约稿的后续工作等方面入手,来解决优质稿源不足问题.实践证明,通过约稿工作的广泛开展,杂志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扩大.
  • 摘要:医学数据库是医务工作者科研学习、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资源。近年来,通过网络可查询的医学科研论文数量极大丰富、质量稳步提高,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医学数据库的本地化水平不尽如人意,用户体验还有待提高。设计中国医学专业数据库(Chinese Medline)用户意向调查问卷,向《中华烧伤杂志》编委、读者、作者发送问卷230份,就调查对象对现有国内外医学数据库的体验、对建立中国医学专业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建立该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数据库的本地化水平不尽如人意,用户体验有待提高;有96.4%(160/166)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国医学专业数据库(Chinese Medline)".在规范合理的组织架构下,利用充分的人员与设备配备、广泛的资源与大量资金支持,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模式,建立中国医学专业数据库(Chinese Medline)是可行的.建议设计多种语言界面,优化数据库平台操作,提高检索结果准确度与访问速度,收录全世界优秀医学文献,及时更新,尽可能提供全文服务并调整全文收费价格等.
  • 摘要: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这给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带来全方位的机遇与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编辑意识发生重大改变.因此编辑要做好应对数字时代的准备,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各方面素质,才能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对医学期刊出版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并明确提出了编辑应有的几项素质,包括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
  • 摘要:全媒体出版(Federated media publishing),又叫“复合出版”或“跨媒体出版”,是一种整合多种媒体形式对同一内容进行多媒介同步发行的全新出版理念。目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基于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渐成主流,近段时间,全媒体出版频频见诸报端,认为中华系列杂志进行全媒体出版是十分必要的.纸媒出版是全媒体时代的坚实基础.纸版期刊可以凭借中华的品牌优势,在其他出版形式的辅助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纸质期刊网络化出版已经势在必行,并且是发展重点.而手机作为全媒体出版重要的构成部分,将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应该利用好手机媒介,使手机出版成为网络出版的有力补充.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在传统出版中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在数字出版进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传统出版日渐式微、数字出版日益盛行的今天,利用自己扎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相信能在全媒体出版的浪潮中取得双赢。
  • 摘要:封面是期刊给予读者的第一感官印象,是期刊性质、内容及服务方向的综合反映,又是形象直观地体现办刊水平和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科技期刊封面整体设计水平,是展示办刊质量,树立期刊品牌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机电工程》杂志的定位,针对普通科技期刊(含行业期刊)风格比较活泼及学报类(纯学术类、基础研究类)期刊风格比较严肃的特点,在遵循规范性、特色性、识别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该杂志封面的创新设计,使期刊在外在形式和内在科学内容上达到了较为有机的结合,统筹兼顾,并处理好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 摘要:科技期刊编校环节中采用作者自校,可以修正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差错,作者通过自校可以进一步完善补充论文中的不足.作者自校有利于编辑和作者之间形成互动合作关系,有助于作者群的培育.科技期刊社还需要对作者自校环节进行规范和细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减少法律纠纷,促进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异地远程作者自校.
  • 摘要:如今,大量科技期刊入不敷出,自身生存与发展难以维系.《JAMA》利用其品牌效应,针对不同群体印制不同版本进行发行,分别有读者订阅、单行本销售及免费赠送.由此想到我国的科技期刊要走出困境,首先应该吸引大量优秀论文,确保期刊质量,创精品科技期刊.在认清市场的前提下,可以仿效《JAMA》针对不同群体发行不同的期刊版本,以增大发行量.
  • 摘要:介绍了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标准,列出了影响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摘要不得要领、引言简单笼统、实验或论证的部分讨论和分析不透彻、结论没有反映出作者的最终见解、参考文献引用不足.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指出了编辑在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方面也具有关键作用,编辑作为联系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在把握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创建良好学风中应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编辑应该为广大作者服务,也要为读者服务;编辑部应努力使得期刊成为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社区,成为培育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的摇篮。
  • 摘要:对《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做体制改革案例进行了介绍与研究,分析了改制的动因,从人员的重组、工作的适应、经费的来源3个方面介绍了改制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从编辑的责任、市场的开拓、品牌的提升、目标的实现4个方面讨论了改制后面临的主要挑战.对该刊的渐进式改制模式予以肯定.同时笔者认为,这种渐进式的改制,可能适用于某些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
  • 摘要:从学术不端行为对科学研究领域和科技期刊界产生的危害出发,分析了科技期刊在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过程中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而从严把审稿关、强化编辑责任和利用"检测系统"软件三方面入手,探讨了科技期刊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所能采取的有力措施。
  • 摘要:毛主席曾经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的可怕之处在于,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力量,只要你认真起来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看起来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认真起来就可以变成现实。一个人如果不能认真工作,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会把事情办得一塌糊涂。针对编辑工作的性质,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高效工作的几种方法:认真、负责、追求速度、勇于创新和不断积极主动的学习,以期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从而有助于提高期刊质量和促进期刊品牌建设.
  • 摘要: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复杂、表现多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学术诚信建设刻不容缓.期刊编辑是学术成果的"守门人",可从几个方面促进学术诚信建设、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把好关严格杜绝不端论文刊登;通过刊发监督和引导学术论文的产出;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期刊和学术科研团体联合组建抵御学术不端的"防火墙".
  • 摘要:2009年初,卫生部发布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方案,该方案作为一项契合民生的惠民新政,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这就给医药类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体系下,本应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的医药类科技期刊由于存在着办刊理念滞后、管理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而不能适应新医改的需求.笔者认为医药类科技期刊应该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医药类科技期刊的转型开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刊战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编辑队伍。
  • 摘要:讨论分析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不利环境:对科技期刊的属性认识不清导致对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不够;鼓励优秀稿件外投的政策对科技期刊发展是毁灭性的打击;科技期刊的创办困难不利于科技期刊的优胜劣汰;科研与人才评价简单化导致期刊功能异化.针对提出了3条建议:鼓励科学家将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部分论文发表在祖国的科技期刊上;创新科技期刊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期刊科学发展;扶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文科技期刊和中文文献检索与评价系统。
  • 摘要:对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模式进行回顾与展望,结合本刊办刊经验,对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模式,及其所衍生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优先数字化出版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必由之路、与时俱进抓住医学领域的热点和生长点、倡导期刊人应该严把"科学诚信"关、打造行业门户网站、加强与检索系统的整合、追求质量效益最大化。
  •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为期刊编辑工作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以全电脑模式处理电子稿件为特征的"无纸化"办公时代已经来临.本文旨在建立实用性强、对期刊编辑人员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电子稿件编辑规范化流程,以提高编辑效率,使编辑人员能更好地完善自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容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
  • 摘要:以中华医学会系列125种杂志为例,探讨期刊群的质量控制与实施措施,提出在建立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加强审读专家的培养与评议质量控制,并需针对不同专业期刊特点进行合理加权,才能更为客观地对期刊进行评价,为提升核心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 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交流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外科技期刊多元化交流合作的内容和举措,科技期刊进行中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中外交流合作是我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科技期刊强化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与国际期刊差距大与国际期刊差距大、管理体制的制约、运作机制的制约、法律法规的制约、语言障碍的制约,还介绍了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和途径、加强中外科技期刊管理体制的交流改革、加强中外科技期刊法律法规体系的交流改革、加强中外科技期刊理念的交流融合、加强中外科技期刊内容的交流合作、加强中外科技期刊经营模式的创新合作。
  • 摘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重庆材料研究院下属的功能材料杂志编辑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改制成立重庆功能材料期刊社有限公司,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期刊社形成有效率、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开展以期刊品牌建设为基础,组织大型学术会议,创建英文期刊,编写相关材料手册等为辅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并积极运作这些资源,将为期刊社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我国科技期刊想要提高质量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评价机制规范化、期刊的管理要分层次、实现期刊资源的国际化要让出版内容具有专业性、实现期刊语言的通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期刊队伍的现代化、出版发行全球化。以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并在创新中求质量,以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竞争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