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危急值报告在新生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危急值报告在新生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总结我院近期新生儿科危急值报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新生儿科危急值特点和潜在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2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登记的所有信息完善的危急值病例,共232名患儿330项危急值.追踪调查发生危急值患儿的孕周、产重、主要诊断、出院转归等情况,并计算记录危急值报告项目比例、时间分布、临床应答率等.结果:1.本调查共计232例患儿(男/女:134/98),330项危急值:其中NICU组181项,早产儿组42项,足月儿组107项;发生危急值患儿孕周(36.20±3.37)周,产重(2.53±0.72)kg,其中孕周<37周(103例),产重<2500g(99例).2.连续统计24h,新生儿科危急值报告数在11:00~11:59之间最高45项,中午值班时间12:00~13:59以及夜班时间18:00~次日7:59危急值数目共计171项,约占所有危急值51.8%.新生儿最常见的危急值是凝血功能严重异常(满足Fib≤0.5g/L、PT≥180s、APTT≥240s任意一项),共有126项记录,约占所有危急值的38.2%,其他依次为电解质(48项)、微生物培养(43项)、影像学(41项)等.3.总体危急值临床应答率为56.4%(186/330).各项危急值临床应答率最高的为尿素氮、心电图、血药浓度,均为100%,其他依次为低血糖(97%,)、血常规(88.9%)、影像检查(78%)、电解质(68.8%)、微生物培养(34.9%)和凝血功能(30.2%).4.所有发生危急值的患儿出院时情况:166名患儿(71.6%)预后良好,顺利出院;40名(17.2%)患儿家属因患儿础疾病过重或社会/经济因素放弃治疗,有生命危险;26名(11.2%)患儿病情仍较重时要求转院,但无生命危险.结论:1.新生儿科NICU患儿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危急值可能性较大,大部分发生在入院48h内,其中最常见的危急值项目为凝血功能严重异常.2.为可能发生危急值的高危儿早期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3.对危急值的数据不断的总结、分析,设置适宜的危急值项目及标准,有利于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