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召开年: 2016
  • 召开地: 张家口
  • 会议文集: 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 出版时间: 2016-07-22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4/5>
96条结果
  • 摘要:本文阐述了2015年福建省马铃薯生产、加工及销售情况,分析了全省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自然灾害、品种、种薯质量、病害、机械、肥药使用和生产成本等7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在政策及科研方面提出加大适合南方消费群体的早熟、高产、黄皮黄肉、薯形美观、高维生素C、高花青素等新品种选育、引进及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的投入,加大土传病害的研究以及增加种植户培训,建议加大南方冬种马铃薯播种、收获的小型机械的研制,加大现有马铃薯生产机械的推广力度,增加马铃薯生产中“肥药减量”的科研投入,规范肥药的使用,针对肥料的过量使用情况,加大马铃薯精准施肥的研究,加大肥药合理使用的技术培训力度,建议政府在马铃薯主产区推行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为马铃薯种植户解除后顾之忧,为马铃薯生产保驾护航,建议政府建立入闽种薯检测准入制度,禁止质量不合格的种薯进入福建种植;建立种薯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规范种薯销售渠道。建议政府建立面向农村或种植户的马铃薯市场信息平台,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定期发布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的相关信息,尽量减少农户损失,减少市场大幅度波动,以及积极培育拓展国际市场。
  • 摘要:德宏州冬种马铃薯主要以外销商品薯为主,冬季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光、热、水气候优势,在大量的冬闲田上开发种植,具有生长期短、弥补国内淡季市场、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鲜薯产量达30万t,产值达4.3亿元,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但是,由于德宏州冬马铃薯产业起步较晚,生产上仍然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种薯来源不足、质量难保证,生产上投入不足、单产低,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德宏州冬马铃薯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今后生产上应加强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推广、应用脱毒种薯技术和加强对种薯产地的检验检测提高种薯生产质量、增加对生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加强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营销组织的建设和扶持,加强对产区农民技术的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队伍的建设,从而保证德宏州冬马铃薯产业能够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提高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高产区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目标.
  • 摘要:马铃薯现已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本文针对其生长过程中需肥量大的特点,对其在中耕过程的机械化中耕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对马铃薯中耕机、离心式撒肥机以及喷药机在马铃薯中耕过程中的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耕管理技术及相关机械的应用研究.机器作业结果显示,马铃薯中耕机能一次性完成松土、除草、筑垄等作业;离心式撒肥机能有效对马铃薯进行施肥,施肥均匀性较好且作业效率高;喷药机能够对马铃薯施加液态肥,肥料利用率高,采用合理的中耕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对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作者:郭华春,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2016年
    摘要:云南省独特的气候条件,使云南马铃薯能够四季种植、周年收获,保障鲜薯周年供应。高寒山区是理想的种薯生产地,干热河谷和滇南可实现冬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滇东北等集中产区为建立现代化马铃薯加工提供了原料保障。发展云南马铃薯种薯业,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中心的现实要求,发展冬马铃薯,可使滇西边境贫困区农民增收致富,发展马铃薯全粉等加工业,是解决乌蒙山区集中连片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提出,不仅要加大重视力度,还要大力加强马铃薯产区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建立马铃薯全粉加工及收贮体系,发展云南马铃薯种薯产业,积极拓展东南亚及国内南方冬作种薯市场,以及大力加强马铃薯科技创新。
  •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马铃薯产业新特点,分析了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马铃薯区域布局、产业融合、品种结构的产业发展新趋势,最后提出稳规模调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多措并举,降本增效,创新营销模式,订单生产,以及培育新型主体,推动标准化生产。
  • 摘要:本文回顾了2015年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生产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低、加工业带动能力较弱、商品化程度低、品牌建设滞后、物质装备条件落后及病害风险大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强化多方投入,加快种业发展、提供种薯保障,抓好科技创新、做好技术支撑,坚持企业主体、发挥市场作用,培育新型主体、创新体制机制,丰富加工产品、创建特色品牌的发展建议。
  • 摘要:马铃薯黄萎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对从山东胶州和内蒙古乌兰察布采集的马铃著黄萎病植株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并利用噁霉灵、嘧茵酯和百菌清3种杀菌剂进行抑茵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显微镜观察到分离所得病原茵有明显的轮枝状分生孢子梗,梗基部透明,分生孢子顶部着生,卵圆形透明;茵落近圆形,气生茵丝白色,茵落产生黑色微菌核,符合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形态特点;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的抑茵效果好于噁霉灵和嘧菌酯,3种药剂EC50值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7.64 mg/kg(百菌清)< 84.50 mg/kg(噁霉灵)<317.33 mg/kg(嘧茵酯).
  • 摘要:为减轻疮痂病对广西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本文根据该病致病菌喜碱好气性,在碱性土壤易发病的特点,试验选用了5个不同浓度的醋酸稀释液对马铃薯进行浇灌,研究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感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清水对照相比,300倍的醋酸稀释液能够有效降低了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相对防效达72.50%,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
  • 摘要:本文应用4种药剂进行播前处理马铃薯防治疮痂病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供试品种("克新1号""夏坡蒂""费乌瑞它")中,C2(1%对苯二酚组合浸种)处理的马铃薯种薯防效最好,而且病情指数低,发病率低,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C4(来舒尔)处理次之.4种化学药剂浸种处理"克新1号""夏坡蒂""费乌瑞它"带病种薯后,C2处理的出苗率显著提高,分别为90.73%,96.79%和97.06%,C4处理出苗率仅次于C2处理,分别为86.47%,94.47%和94.83%.使用4种药剂浸种的3个马铃薯品种各处理产量均较对照高,C2、C4处理要优于C1和C3处理,差异显著,但C2与C4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可有效防控带菌种薯的初侵染及其初始茵源.
    • 作者:刘卫平,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2016年
    摘要: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可导致马铃薯的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所以必须研究出分离鉴定马铃薯A病毒的方法,以便鉴定PVA,减少PVA对马铃薯的危害.本文通过指示植物接种,研究出PVA的分离方法,试管毒源的保存方法,生物学鉴定马铃薯病毒的方法.采用生物学鉴定法分离纯化PVA,并剥取保毒植物大茎尖,接种在试管中培养,为马铃薯生产、无毒化育种、病毒检测工作提供物质条件.
  • 摘要:由于近年来辽宁地区马铃薯新品种较多,且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本文比较不同品种在辽宁地区的表现,探讨适合辽宁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品种中,"兴佳2号""克200373-205"和"延4"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且生长良好,经济性状较好,适宜在辽宁地区推广种植.
  • 摘要:为选育出适宜湖南冬闲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14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以"费乌瑞它"和"中薯5号"为对照,对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商品率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照品种"中薯5号"表现较好,是非常适合南方冬闲田种植的早熟品种;"丽薯10号"虽不是早熟品种,但产量高,平均产量1800 kg/667 m2以上,商品著率90%以上,抗晚疫病."丽薯6号号""S03-1452"产量也较高,但青薯率高,田间种植需要增加覆土量或次数.此外,"红彩"和"黑彩"两种彩色马铃薯产量虽然不高,但早熟且营养元素更加丰富,同样适合在南方冬闲田种植.
  • 摘要:本文针对辽宁省马铃薯发展的瓶颈,通过加强马铃薯品种的引进、筛选与展示示范,筛选出"中薯3号"和"中薯5号",属极早熟品种,生育期80d以内,产量分别为32 775和39 825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8.98%和44.59%,可在二季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薯11号""中薯20号""冀张薯12号"属早熟品种,生育期在90 d以内,产量分别为39 045、34 455和43 365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41.74%、25.07%和57.42%,可以在无霜期较长的二季作区和一季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薯6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产量较低,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 摘要:在已知播种沟施氟啶胺防治粉痂病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氟啶胺施药次数或增加菌剂,研究其对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增加氟啶胺,是目前已知的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程度的方法,茵剂可使土壤有益菌群增加,对粉痂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摘要:本文选用耐旱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和耐旱性一般的"夏坡蒂"为材料,通过旱棚盆栽控水,设正常浇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复水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叶片微形态特征、叶绿体超微结构和细胞核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冀张薯8号"和"夏坡蒂"的微形态特征差异不明显,叶绿体和细胞核结构变化类似,叶绿体膨胀变形,细胞核皱缩变形;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冀张薯8号"叶绿体膨胀变形,淀粉粒消失,细胞核皱缩,核膜部分裂解,大量染色质凝聚."夏坡蒂"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部分叶绿体被膜裂解,片层断裂分散开,细胞核皱缩变形,核膜裂解,核仁变小,但未发现染色质凝聚.复水后,"冀张薯8号"叶绿体形状恢复、淀粉粒出现,染色质凝聚现象消失.而"夏坡蒂"部分叶绿体形状不能恢复,淀粉粒未出现.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降低,复水处理后,"冀张薯8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上升,"夏坡蒂"上升不明显.由上可知,叶绿体结构稳定可能是"冀张薯8号"抗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 摘要:为探究马铃薯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本文以西藏地区当前2个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艾玛土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垄高栽培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 em垄高处理下"青薯9号""艾玛土豆"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8 510和28 740 kg/667 m2,且与平垄处理达显著性差异,为西藏地区马铃薯自然灾害的防御提供实践依据.
  • 摘要:本文对马铃薯脱毒基础苗培养时间、培养基、培养环境及转接人员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苗不同培养时间对转接系数与污染率均有影响,基础苗培养时间在80~90 d转接效率最高;改进培养基成分,较常规MS培养基培育的转接系数增加22.5%~144%;大温差培育基础苗,株高仅为常规培养的65.99%,减少剪切过程的修整提高转接效率;不同接种工人之间相比较,熟练细心人员较新人员高3.85.
  • 摘要:本文在冬闲稻田研究了农民种植模式(FP)、高产种植模式(H)和超高产种植模式(SH)对冬种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和植株氮磷钾积累、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H模式株高最高,主茎数最多,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积累最大,叶面积指数最大,植株积累的氮、磷、钾最多;各处理各部位氮、钾含量差异较大,叶片中最高,块茎中最低,磷含量差异较小;SH模式产量最高,为2 936 kg/667 m2,其次为H模式,SH和H模式较FP分别增产81.63%和46.35%,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产量与施肥水平、主茎数、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性.SH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35 kg/kg,FP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为215.55 kg/kg;商品薯率以FP模式最高,为87.75%;SH模式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0.06 g/100 g干重;不施氮肥处理(NO)磷、钾含量最高,分别为0.31和2.46 g/100 g干重;SH、H的锌含量最高,为26.07 mg/kg干重,NO最低,为21.70mg/kg干重.
  • 摘要: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致的晚疫病,至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的头号病害.认识病菌群体的遗传特征,是实现病害有效防控的基础.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对病菌群体遗传变异和病害流行的认识,促进了病害的有效防控.近年来,利用SSR和线粒体DNA分子遗传标记,结合毒性分化和交配型表型标记,通过群体遗传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西北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北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年度间变化显著,虽然大量出现A2交配型和自育菌株,但病菌群体行使无性生殖.初步确认种薯带茵是晚疫病主要的病菌初侵染源,带病种薯调运是晚疫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以种薯处理为突破口,在多年田间试验基础上,通过种薯药剂处理,结合高产栽培等技术集成,显著地控制了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了病薯率,提高了薯块商品率.
  • 摘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种植者的经济效益.PSTVd不能通过药剂防治和茎尖剥离技术进行根除,同时,PSTVd复杂的二级结构能够阻止植物自身的病害防御机制-基因沉默产生的siRNAs(Small interference RNA)对其的核酸降解.通过研究发现,在番茄中的类病毒结合蛋白1(Virp1),在PSTVd的复制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寻找番茄Virp1基因在马铃薯中的同源基因Brp(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确定马铃薯中类病毒结合蛋白与PSTVd的相互关系,为防治类病毒寻找新的途径.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