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召开年: 2016
  • 召开地: 郑州
  • 会议文集: 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 出版时间: 2016-06-23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2/3>
53条结果
    • 作者:尹立军,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手术结束全身麻醉待病人呼吸恢复拔出气管插管这一过程是每一个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必需进行的.全身麻醉后拔出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全程的风险之一,是发生围麻醉期意外比率最高的阶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病人呼吸道受到多种因素导致的通气不畅、缺氧,导致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在临床麻醉对拔管后的并发症非常重视.为了避免发生缺氧并发症,常使用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和面罩及托下颌方式预防和处理呼吸道通气阻塞.本文旨在对新型吸氧鼻咽通气道与已往普通鼻咽通气道效果实用性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性研究.选取宝坻医院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收I级或II级的患者30例,病人均为身体外形较胖者。同时排除口腔颌面部畸形者。术前30分钟给予咪达唑仑3m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采取快速诱导方法,手术平均时间1-1.30小时,在手术结束前15分钟停止吸入麻醉剂,伤口处理后送麻醉恢复室,在麻醉恢复室20-30分钟后处理呼吸道,拔出气管插管,放入吸氧鼻咽通气道,连接氧枕,送至病房。结果显示,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所有病人SP02在95%以上,无发生顶管和鼻咽管脱落现象。吸氧鼻咽通气道回病房放置时间平均2.5-3小时。在拔出导管时,无发生出血及鼻粘膜损伤。笔者认为,吸氧鼻咽通气道在肥胖病人预防性减少呼吸阻力,防止呼吸道受阻有着非常实用的临床意义;在运送病人过程中,由于氧源储存量受限,节省了氧气,也使氧气的利用更加合理。对术后麻醉后的气道管理,有着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和病人易于接受的特点。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胸腰椎椎体转移癌常见于恶性肿瘤晚期,大多数表现为溶骨性破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采用在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的方法将骨水泥直接注射到病变椎体内,利用骨水泥重建椎体形态,增加脊柱稳定性,同时利用骨水泥硬化过程中产生热量(温度达50-100℃)和释放单体化学物质的特性杀死肿瘤细胞,破坏病变组织内的病变末梢,缓解疼痛.PVP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并取得良好临床观察,本文就近年来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脊柱转移瘤时病患选择、治疗方法、并发症等内容进行介绍。治疗时胸腰椎取俯卧位,颈椎取仰卧位,连续监测其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采用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或单凭丙泊酚(得普利麻)静脉诱导,亦可联合芬太尼或盐酸咪达唑仑。全麻气管插管只在麻醉医生认为有必要时进行。手动或由注射装置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患者术后要卧床休息6小时或者一天,然后才可以坐着或起来行走。使用PVP治疗时应注意,由于不同水平的脊椎解剖标志和结构不同,进针方法也不同。PMMA最佳的扩充量仍然需要去定量,但其基本原则是保证足够的局部强度和刚度而不诱发相邻椎骨骨折。
    • 作者:安建章,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在临床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60例低位硬膜外手术,男36例,女24例,年龄3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开始后穴位电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为对照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血压心率变化对患者术中5,10,15,30,60min及手术结束时进行镇静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中,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术中应用对于术中病人的镇静有良好效果。
  • 摘要:急性肺栓塞是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急性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凶险,病程进展迅速,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急性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的三联征.虽然尽早溶栓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首先治疗方法,但是对于骨科手术术中发生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存在争议.文章就在行右膝关节镜下侧副韧带修补术中发生大面积肺栓塞,应用rt-PA(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成功溶栓治疗1例进行介绍.临床上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多用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等方法。从本例患者抢救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保障,并且气管插管和胸外按压在大面积肺栓塞抢救中的重要地位,当患者出现BP、HR和SPO2下降,及时给与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和胸外按压;及时呼叫同事和上级医生给与帮助,请求超声科、心内科、ICU和外科等兄弟科室给与帮助和协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手术出血可控的前提下(膝关节镜手术,万一出血可以压迫止血),及时抗凝和溶栓是抢救本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成功的关键;及时进行直接动脉测压、深静脉穿刺极有必要,最好是由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以提高成功率等。鉴于术中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起病急骤,致残率和死亡率高。通过术前对高危患者的积极筛查和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的严密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积极救治,使得术中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 作者:夏月华,范晓刚,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无痛分娩的效果.rn 方法:入选1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状况.rn 结果:两组产妇针刺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34分vs5.3±1.35分,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294.23±98.54分vs420.87±100.25分,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呼吸抑制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1.33%vs5.33%,P<0.05).rn 结论:硬膜外阻滞效果肯定,起效快、作用稳定,针刺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减少PCA给药次数,镇痛效果更佳,降低产妇的产程时间.临床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作者:汪江,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观察俯卧位对脊柱手术患者全麻下肺换气的影响.rn 方法:选择脊柱手术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序列法分为P60组和P100组,每组25例;另选择同期仰卧位手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按随机数字序列法分为S60组和S100组.全麻诱导后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为容量控制模式,VT8ml/kg,呼吸频率12次/分.麻醉诱导后仰卧位状态下行动脉血气分析(T0),后改为手术俯卧位通气15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T1),之后PEEP设置为10cmH2o通气15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T2).收集记录研究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数据,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肺内分流率(Qs/Qt).rn 结果:吸入氧浓度为60%时,俯卧位后PaO2/FiO2较仰卧位时升高(P<0.05),Qs/Qt较仰卧位时明显降低(P<0.05),呼气末正压设置为10cmH2O后,Pa02/Fi02较俯卧位时升高(P<0.05),Qs/Qt较俯卧位时明显降低(P<0.05);吸入氧浓度为100%时,俯卧位后Pa02/Fi02较仰卧位时升高(P<0.01),Qs/Qt的值较俯卧位时明显降低(P<0.05),呼气末正压设置为10cmH-O后呼气末正压设置为10cmH20后,PaO2/FiO2较俯卧位时升高(P<0.05),Qs/Qt较俯卧位时明显降低(P<0.05).吸入氧浓度为100%较吸入氧浓度为60%各时间点的PaO2/FiO2显著升高(P<0.05),Qs/Qt显著降低(P<0.05).rn 结论:全麻下由仰卧位变成俯卧位后,肺氧合指数显著增加及肺内分流率明显降低,肺换气功能改善;在此基础上设置10cmH2O的PEEP使肺氧合指数进一步显著升高,肺内分流率进一步显著降低;提高吸入氧浓度能够显著地改善氧合指数和肺内分流率,有利于肺换气功能的改善.
    • 作者:王凯国,李浩,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是一种为前腹壁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2001年Rafi首次描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它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成功率.文中对自2016年4月至2016年5月间60例行盆腹腔手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复合TAP阻滞的临床经验进行介绍.临床发现,全麻复合TAP阻滞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利于维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加速术后康复,是盆腹腔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理想的选择。
    • 作者:康元元,史佳,余剑波,傅强,张圆,宫丽荣,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对脂多糖(LPS)攻击大鼠肺巨噬细胞中线粒体分裂蛋白Fis1的影响.rn 方法: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以2×105/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小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LPS组(L组)、CO释放剂CORM-2+LPS组(LC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LPS组(LS组).细胞孵育24h时,应用试剂盒测定线粒体MDA含量及SOD活力,应用RT-PCR测定HO-1、线粒体相关分裂蛋白Fis1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38的表达.rn 结果:与C组比较,L组MDA含量、HO-1、Fis1、p38表达水平升高,SOD活力降低(P<0、05);与L组比较,LC组MDA含量、Fis1表达水平降低,SOD活力、HO-1、p38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C组比较,LS组MDA含量、Fis1表达水平升高,SOD活力、HO-1、p38表达水平降低(P<0、05).rn 结论:HO-1抑制LPS攻击大鼠肺巨噬细胞中线粒体分裂蛋白Fis1表达机制与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巨噬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rn 方法: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在37℃、5%CO2细胞培养孵箱内培养大鼠肺巨噬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C组)、CO组、LPS组、LPS+CO组.CO组加入体外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100μmol/L孵育,LPS组加入LPS10mg/L,LPS+CO组加入CORM-2100μmol/L预处理1h后加入LPS10mg/L孵育,C组加入等量PBS液作为对照.每组细胞处理完毕后继续孵育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ATP酶含量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含量;RT-PCR法测定细胞中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Drp1表达.rn 结果:与C组相比,LPS组和LPS+CO组细胞活性、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凋亡率、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CO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LPS+CO组细胞活性、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Drp1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5).rn 结论:CO可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肺巨噬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下调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 作者:孙英,贾莉莉,王菲,翁亦齐,王清平,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8%-46%,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移植术后远隔脏器的保护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肝移植术后脑损伤的保护策略也受到了临床麻醉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从肝切除无肝期到供肝移植血管成功吻合血流再通再灌注期过程中,肝脏经历了缺血再灌注(IR)的重要过程,IR会导致肝组织坏死、细胞凋亡、肝功能损害甚至肝衰竭。IR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使得一系列促炎介质的释放,这些炎症介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一些列病态反应。笔者对当前临床上的脑保护的策略进行了介绍。临床上实施药物保护多使用丙泊酚、七氟烷、右美托咪啶、帕瑞昔布、乌司他丁等。浅低温保护能够降低机体代谢率,从而降低脑耗氧量及需糖量。此外还通过快通道麻醉、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脑氧饱和度监测、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技术措施进行保护,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作者:杨禹,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迄今为止,大多数原发性肿瘤治疗仍以根治切除为主.但围术期麻醉手术操作通过刺激应激等多种方式抑制了机体的免疫能力.细胞免疫受到抑制,加上微小肿瘤灶的存在,二者增加了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研究发现,围术期采用穴位刺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围术期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对肿瘤手术患者的康复以及术后肿瘤复发的预防均有一定积极作用,为手术后肿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 作者:袁帅,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多发生于于老年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围术期穴位刺激治疗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并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为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增加了新的手段.穴位刺激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除术中辅助麻醉外,穴位刺激还可用于术前、术后镇痛以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穴位埋线、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等多种方法。从POCD的主要临床表现来看,可归为传统中医所称的“痴呆”“健忘”范畴。临床主要依据醒脑开窍针法的取穴原则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常选取百会、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等穴位。穴位刺激降低了患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即疗效的实现可能与减轻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有关。相比进行常规麻醉,穴位刺激辅助麻醉使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和苏醒时间都有明显减少,有助于控制患者围术期血压波动的幅度,血清中s-100p蛋白等脑损伤标记物的浓度也有下降。穴位刺激辅助麻醉通过发挥上述作用产生了围术期脑保护效果,从而有利于防止POCD的发生。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舌系带矫正术中的临床观察.rn 方法:择期行舌系带矫正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诱导后,及手毕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指标,以及手术持续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中体动例数,术中呼吸抑制(SpO2<90%)发生例数等指标.rn 结果: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诱导后,及手毕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体动情况和呼吸抑制状况实验组轻于对照组.rn 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小儿舌系带成形术,可以减轻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苏醒更迅速,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作者:崔凯迪,王海燕,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长时间腹腔镜手术在长时间二氧化碳(CO2)气腹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探讨PtcCO2能否准确反映长时间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中二氧化碳水平.rn 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腹部外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6例,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肝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气腹时长>3小时,ASA分级Ⅰ~Ⅱ级,常规行静脉麻醉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7ml/kg,频率12次/分,行有创动脉测压,旁气流监测PetCO2,气腹建立后更改呼吸参数潮气量7ml/kg,频率18次/分,记录气腹即刻fT0),气腹30min(T1),气腹60min(T2),气腹90min(T3),气腹120min(T4),气腹150min(T5),气腹180min(T6)时刻的PaCO2、PtcCO2、PetCO2、PEAK、PLAT值.对比不同时点PtcCO2、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并记录不同时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rn 结果:46位患者共获得322组数据,PtcCO2与PaCO2数值显著相关,其之间的相关系数r=0.906(P<0.05)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4.049+0.884X(r2=0.815P<0.01).PetCO2与PaCO2也具有相关性,其之间的相关系数r=0.628(P<0.05),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9.321+0.419X(r2=0.394P<0.01).在不同的监测时点,PtcCO2与PaCO2数值始终显著相关,PetCO2与PaCO2在气腹前显著相关,气腹90min内中度相关,而超过90min后不存在相关性.PtcCO2与PaCO2数值间的平均差值(PaCO2一PtcCO2)为1.137±2.677mmHg,绝对值<5mmHg的占93.2%.PetCO2与PaCO2数值间的平均差值(PaCO2-PetCO2)为6.991±4.412mmHg,绝对值<5mmHg的占40.4%.rn 结论:在长时间腹腔镜手术中,PtcCO2与PaC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能够准确并连续反映长时间腹腔镜手术中机体二氧化碳水平,而PetCO2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与PaCO2相关性及一致性逐渐减低.当气腹时间超过90min后不存在相关性.
    • 作者:王欣,王海燕,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精神分裂症产妇输注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母婴体内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变化,探讨精神分裂症产妇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最合适浓度以及对母婴的影响.rn 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精神分裂症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精神分裂症产妇分别经静脉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分别为2ng/ml、3ng/ml和4ng/ml.待瑞芬太尼达目标血浆靶控浓度后,分别注射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后行气管插管术,术中维持瑞芬太尼目标血浆靶控浓度,持续丙泊酚4-8mg/kg/h静脉输注,分别于胎儿娩出前即刻、胎儿娩出后即刻抽取母体动脉(左桡动脉)血、胎儿脐动静脉血(未建立呼吸时)各2ml,1ml立即进行血气检测,另1ml血样置于含有50%柠檬酸20μl试管中,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前即刻(T3),关腹时(T4),及手术结束时(T5)时产妇的平均动脉(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并记录术毕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1h、24h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母体及新生儿脐动静脉血中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从而判断瑞芬太尼的胎盘通过情况及瑞芬太尼在胎儿体内的代谢情况.rn 结果:A组产妇在插管、切皮等操作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升高(P<0.05),B组和C组产妇血压、心率分别不变(P>0.05)和降低(P<0.05).A组与B组两组相比,Apgar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相比,Apga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分别降低(P<0.05).各组之间比较,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pH值、PCO2、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用药可安全用于精神分裂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血浆靶控浓度为3ng/ml为精神分裂症产妇行剖宫产术的合适选择.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腹股沟区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rn 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婴幼儿15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50例.入室后七氟烷吸入诱导,开放静脉通道予舒芬太尼,待BIS值降至60后放入喉罩.Ⅰ、Ⅱ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至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中间的筋膜层,Ⅰ组注入0.25%罗哌卡因0.4ml/kg,Ⅱ组注入0.5ml/kg;Ⅲ组采用传统的体表定位法注入0.5ml/kg.分别在入室后(T1)、切皮时(T2)、提拉疝囊/鞘状突时(T3)、术毕时(T4)及苏醒时(T5)记录患儿的RR、HR、SpO2、PETCO2、七氟烷呼出浓度及BIS值,在PACU、术后3h、6h按CHEOPS法对患儿疼痛程度评分,调查家长对镇痛的满意程度.rn 结果:各组间患儿一般情况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组别心率(H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2、T3时Ⅰ、Ⅱ组HR均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Ⅱ组出现镇痛不足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00,P=0.005).Ⅰ、Ⅱ组在PACU、术后3h、6h的CHEOPS评分均低于Ⅲ组,Ⅰ、Ⅱ组在此3个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h之内Ⅰ、Ⅱ组按压镇痛泵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0,P=0.027).三组家长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6,P=0.039),Ⅰ、Ⅱ组高于Ⅲ组.rn 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婴幼儿腹股沟区手术效果优于传统的体表定位法,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
    • 作者:庄延,昝京伟,张捷,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耳穴贴压对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下胃镜检查中呼吸循环的影响.rn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例100例,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A组n=50例)和空白对照组(B组n=50例),A组患者于胃镜检查前一周来门诊,取双耳神门、交感、心、肺、脾、肾、气管等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行耳穴贴压,并于检查当日取下.B组患者不予耳穴贴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并于麻醉前(T0),检查开始后1分钟(T1),术毕前(T2)及术毕后5分钟(T3)记录两组病人的HR、MAP、SPO2,同时记录术中SPO2最低值,秒表记录术中SPO2低于95%的时间,术毕记录两组病人的麻醉药物用量和检查所用时间.rn 结果:A组患者术中SPO2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中SPO2低于95%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T3时间点A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术前采用耳穴贴压疗法能改善无痛胃镜检查中麻醉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对术中循环抑制影响不明显.
    • 作者:陈宁,杨程,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气管插管广泛应用于手术病人的全身麻醉,急症病人的呼吸急救,及重症病人的呼吸管理.但是,气管插管操作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由于病人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的不同,每个病人的颈部、口腔、舌部、头部及颈椎都有一定的差异,由为声门部位的差异性更大.为了解决困难气道,在处理上发明了各种医疗用具.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的经验,发明并制造了光源式可调气管插管导丝.这种导丝主要有头部LED灯,前端可调关节,后端可调关节,调节手柄,电池储盒和开关组成,整体为不锈钢制造.文中对该气管插管导丝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选取了三家医院麻醉科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共手术120例患者,均为手术需要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方法80例全凭静吸麻醉,40例静吸复合麻醉,均采用快速麻醉诱导经口明视插入气管导管方法,监测BP、ECG、PET C02、SP02,其中37例患者监测PVC。结果显示,120例病人中,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无发生咽部血肿、声门嘶哑及损伤症状。手术结束病人清醒后气管插管拔出进行肉眼检查,无发现气管插管内壁有划痕及缺损,采用5倍放大镜观察,无发现气管插管内壁有划裂及损伤。实践证明,该光源式可调气管插管导丝适用于临床气管插管。
    • 作者:任大伟,赵琼,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但治疗方法多样,治疗技术也逐渐成熟,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主要的疗法就是微创疗法。注射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最早使用的微创疗法,自诞生以来一直作为主流的方法使用。本文综述了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胶原酶联合臭氧注射、胶原酶联合射频治疗、胶原酶联合激光针刀、胶原酶联合经皮旋切术、胶原酶联合针刀松解术、胶原酶联合多种微创方法,并对联合治疗的原理和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胶原酶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在联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作者:苏茂顺,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6年
    摘要: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以一定的频率对穴位施以电刺激,输出的是恒流信号,其强度不会因身体电阻抗的变化而变化,应用的是皮肤自粘电极,可以贴在穴位表面皮肤上对穴位深部进行刺激.以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内关,合谷两穴用于甲状腺手术可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并且还能有效的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选择2015年至今本院行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颈神经丛阻滞组(简称复合组)和单纯颈神经丛阻滞组(简称神经阻滞组),每组30例。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神经阻滞麻醉是安全有效的,不但可以减少术中麻醉性辅助药的应用,并且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维持循环稳定,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中,复合组镇痛相比神经阻滞组更完善,术中各生命体征平稳,病人安静合作。而单纯神经阻滞组在切皮及分离瘤体等操作时由于镇痛不完善表现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现象更加明显。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