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云南丽水
  • 会议文集: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6-25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4/7>
139条结果
    • 作者:杨露露,杨季国,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小青龙汤在小儿喘咳病证中的应用,分析小青龙汤的脉证方药特点,总结小儿寒饮咳喘的成因,寒饮的准确辨证,及小青龙汤的临证加减和服药事宜.小青龙汤作为《伤寒论》中治疗寒饮咳喘的经典方剂,亦为辛散峻烈之剂,然诸多医家恐其拔肾气、动冲气,之弊。临床应用中,需谨抓病机,辨证施治,灵活运用。笔者随师临床观察,只要辨证准确,短期服用缓解急性喘咳症状往往获效甚佳。
    • 作者:徐复娟,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徐宝秋认为小儿尿频首先当从其膀胱湿热之有无分实证虚证,对虚证病儿从肾阳盛衰辩肾气不足与肾阳不足,且因临床尿频患儿多有心志不宁,故重用安心宁志之品,屡收良效.辩湿热之有无分虚实,无尿痛症状,病机于热淋相仿,故可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之法,用八正散化裁加减,扁蓄、瞿麦苦寒,善清利膀胱湿热,引湿热下行,滑石、木通、车前子均能清热利尿,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大黄通腑泻热,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邪去而正安。辩肾气肾阳之盛衰分病性,尿次过频可加五味子固涩小便;大便清稀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肾散寒。上方助阳之药力较弱,阳虚明显时,须配用温补固涩之品如菟丝子、附子、肉桂,取少火生气之意,散下焦虚寒,达温煦蒸发气化之功以加强疗效,重用安心宁志增加疗效.
    • 作者:刘志勤,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小儿喉源性咳嗽是诸多咳嗽证中的一种特殊症状,宣老认为本病病位在咽喉,病根在肺脏,病机液不养津,津不濡咽,以"干咳","郁咳"为主症.宣老在临床上根椐咳嗽特点,兼症进行综合辩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在慢性咽喉炎的基础上,再有多种病机的作用下产生。在急性发作时多为外感风邪引起,但是又多在肺肾阴虚,心肝火旺的基础上形成。所以临床分型很重要,分型可在干咳的基础上辩出各型干咳的不同特点,判断是外感风邪时的咳嗽是以阵咳,干咳,咳而不不畅为特症。心肝火旺者以干咳,阵咳,剧咳,咳甚而声激气昂,有种气不能上接的感觉为特症。而肺肾阴虚者的干咳,阵咳,剧咳,是以夜咳为主。综上所述同时出现,是肺肾阴虚,心肝火旺,复感风邪所致,治疗时必需同时兼顾。宣老提出“六味汤”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主方,再自拟“喉咳汤”运用于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 摘要:目的:总结俞景茂教授治疗异位性皮炎、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总结俞景茂教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的认识,以及临床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其治疗湿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结果:俞景茂教授以养血疏风法为主,分别辅以运脾化湿、益气固表、清肃肺气、补肾壮骨、和解表里为治则治疗异位性皮炎、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俞景茂教授运用养血疏风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对儿科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 作者:张军,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目的:总结俞景茂教授滋阴学术思想,以更好地传承与推广.方法:通过对俞景茂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及整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借鉴,以及辨证、用药思路的探究,总结其滋阴学术思想.结果:俞景茂教授滋阴学术思想主要有五方面内容:因地因"儿"制宜,注重滋阴补液;慎用温燥之品,谨防伤阴耗液;清热而不伤阳,养阴而不助腻;滋阴以助扶阳,善于阴中求阳;注重食疗滋阴,强调睡眠养阴.结论:俞景茂教授理论结合临床形成的滋阴学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 作者:陈自佳,王素梅,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维——象思维探讨"风"在多动症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肺"也是多动症的病位之一,从而为治疗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刘老重视“外风”的基础上,发展出“健脾化痰,平肝息风”的治疗原则,通过补脾气以平肝风,息内风,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临证时方药以二陈汤为基础,重用钩藤、白芍、菊花等内外合治。临床加减中,常使用“角药”配伍,疗效甚效。如石菖蒲、远志、郁金以豁痰开窍,宁心安神;龟板、生龙齿、珍珠母重镇平肝,阴阳配伍;青礞石、大黄、黄芩涤痰顺气,升降相因等。需注意的是虫蛇类、金石类等祛风药一不可久用,除部分药物有毒外,久用可伤阴碍脾,加重阳亢;二则其均适用于外风或内风亢盛之证,忌犯虚虚实实之戒。
  • 摘要:中医升降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实践的独特理论.郑老师认为气机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清浊相干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人体的升清降浊除脾胃气机升降外,尚需其他脏腑的配合,以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郑老师将这一理论灵活运用于儿科各个系统疾病,且疗效显著.“升”即由下向上,含有升发、宣发、发散之意;“降”即由上向下,含有下降、清泄、通降之意。升降之说,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角度言,主要指脾升、胃降。从广义角度言,则概括了以脏象为中心的生命活动。升降是互相对立的、互相统一、互相依赖、互相转化、互相贯联的。郑老师认为,气机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清浊相干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五脏六腑各有升降,但脾胃升降对脏腑气机升降起着协调作用,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纳运升降的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且也将波及其他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
  • 摘要:百日咳综合征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属于中医"顿咳"范畴.导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风痰,应以祛风止痉为主,辅以化痰,并确立"平肝熄风降逆,祛痰止痉止咳"为治疗大法,并选用古方白附饮化裁治疗,同时配合使用现代中成药制剂喜炎平或喘可治注射液,再结合采用曼吉磁贴取穴贴敷三管齐下,临床收效甚佳。
    • 作者:丁惠玲,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予辨证分型后相应治疗;对照组40例,予四联康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论:辨证论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 摘要:蒙医将手足口病命名为"阿玛-嘎日-呼勒音-赫吉格-额布钦",是由粘邪侵入人体后引起患儿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丘疹或疱疹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符合蒙医疫热理论与特点,属瘟病范畴.蒙医古籍及相关文献中没有与手足口病相关记载,通过近十年临床观察,参考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以蒙医理论为指导,分析阿拉善地区从2008年1月~2012年12月登记报告的1184例手足口病进行分析、总结,对本病的命名、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预防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和总结.通过立项观察研究,蒙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缩短病程的优势。而且用蒙药治疗毒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 摘要:本文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和朝医四象理论对中医痰湿质哮喘与朝医太阴人哮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从而对痰湿质与太阴人哮喘辨体论治的相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药贯彻"药乃局限于人"的学术思想,按象用药,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剂及药物,以便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 作者:邱胜平,刘志勤,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员在县域范围内84%(37个)畲族行政村进行上门访问采集数据.基本摸清本地区民间畲药药食同源植物品种和药膳食谱.采集的资料通过分析、整理、专家论证,初步确定畲族民间畲药药食两用植物品种50个,药膳食谱86个.畲药膳的烹调方法比较简单,药膳做法主要为烧、炖、煮、炒、煨、腌等。畲药鲜用为主,如青草药类植物,鱼腥草、苦益菜、荠菜、马兰、山靛青、鼠曲草等,也可以晒干使用、而且性能与鲜用有不同,如苦益菜鲜用性寒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干用性温以活血化瘀为主。木本植物药都经过采集、加工、干燥、收藏等过程在药膳配伍中作佐料发挥作用为多(一般要先将畲药煎熬汤水待用),如小香勾、山鸡椒、油柴、鸭脚柴等。动物性食物与木本畲药配方以烧、炖、煨为主,肉食先进行预处理(先汆去浮沫),炒干以去气味再加畲药汤水武火烧沸,文火焖熟。动物性食物与草本畲药配方以炒、烫、煮为主,如东风菜、苦益菜、荠菜肉汤,肉丝炒白药、肉丝炒茭白、排骨玉米煮汤等。
    • 作者:邢燕如,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外治疗法是畲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及价廉和功效明显等优点.刮痧疗法是用小器物在人体体表部位进行反复刮动、摩擦,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是最常用的治疗痧证的方法。这一疗法简单易行,无需药物,见效快,因此在畲族民间广泛应用。畲医称挑法为“挑珠法”、“挑病珠”、“挑斑珠”等,畲医常用来治疗痧症。挑法是用银针主要是用三棱针在患者的某些穴位上轻轻地挑出血丝来,挑后能使患者感到舒适,症状明显缓解的方法。畲医称捏法为抓痧、捏痧法、撮痧法,是施术者在患者身上的某些部位或穴位上多次地施用捏或抓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法。畲族将熏法分为熏蒸疗法和熏洗疗法。熏法是将药物加水煎汤后所产生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汤凉后用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熏蒸法在畲族民间较早用于预防疾病,熏洗疗法被畲医普遍用于治疗蛇伤。搓法是利用茶叶、新鲜草药等在患者背部或腹部,自上而下,反复搓揉,使搓揉部位发红紫色为止的治疗方法。畲族民间常用来治疗痧症。放血又称刺终、刺痧筋,操作者用针刺破皮肤浅表静脉后放出少许血液,从而将痧毒、瘀血放出,以达到泄火解毒、散瘀消肿、退热止痛、醒脑开窍、祛邪利湿等功效,起到疏通经络、贯通气血的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介绍了武义畲族部分医药人物及其与儿科有关的保健习俗、单方验方.例如祝万隆、郑家声、俞承浩等,保健习俗有打屁股治小儿厌食,留头发护脑髓,祝由招魂治惊厥等。畲医单方验方有灯心草修经治小儿惊悸哭闹,杏香兔耳风治鹅口疮,点地梅治小儿肺炎咳嗽等。
    • 作者:王素丽,陈华,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小儿便秘日渐增多,陈华老师认为临床上以脾胃阴虚和肺脾气虚两种证型最为多见,并常兼挟有食积.临证时需辨证论治,指导家长摩腹、合理喂养、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方能提高和巩固临床疗效.并附验案两则加以分析.便秘一症,虽看似小病,实则对小儿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陈老师认为,临床上功能性的便秘与肺、脾胃、大肠关系最为密切,以本虚肠燥为基本病机,常见证型有脾胃阴虚、肺脾气虚。陈老师用药轻灵柔润,无蛮补峻下之剂,谨守病机,辨证准确,随证加减,配伍得当,效如桴鼓。
  • 摘要:小儿慢性咳嗽一般指咳嗽超过4周,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咳嗽症状持续难愈,而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古代医家将慢性咳嗽归属于“干咳、夜咳、久咳、痉咳”。因病程较长,故病机复杂。林蔚达治疗鼻源性咳嗽,即鼻后滴漏引起的咳嗽,辨证其病位在肺、脾、胃,病因为风、湿、虚,将其辨证分为3型:风邪犯肺证治拟疏风通窍,方用苍耳子散加减。脾胃湿热证治拟清脾利湿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鼻塞严重、咳嗽脓痰多者,加用杏仁、枇杷叶;脓涕大臭、湿热证明显者,用鹿衔草、薏苡仁。肺脾气虚证用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益气健脾、化浊通窍。脓涕多、痰湿重者,加用薏苡仁、败酱草;纳差者加谷芽、麦芽、山楂。陈四文等根据肺鼻同治的原则,在临床上分肺脾气虚型、湿热内蕴型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肺脾气虚型以健脾补肺、清鼻开窍为治疗原则,予自拟益气清鼻散:黄芪、白术、桔梗、党参、防风、白扁豆、陈皮、石菖蒲、瓜萎、茯苓、苍耳子、辛夷、白芷。湿热内蕴型治疗以清热化湿通鼻为原则,采用清肺通鼻方:黄芩、栀子、路路通、泽泻、桔梗、川芎、车前子、薏苡仁、辛夷、苍耳子、白芷、龙胆草、鹅不食草、甘草。疗效显著。
    • 作者:司晋燕,董继业,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承袭董氏儿科用药"轻、巧、简、活、廉、效"六字诀,初步总结了董幼祺教授应用中药地龙搜风、通络、清热、利水及平喘作用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依据.介绍了其运用经方,佐用地龙;合用清肃,化痰平喘;注重后期调养的学术思想及辨证用药特点.小儿肺热咳喘类疾病是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多为“咳、痰、喘”,若不加以关注,随着病情加重,咳喘患者体质会逐渐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对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物质与刺激呈现过敏反应,极易复发及诱发,导致恶性循环。董幼祺教授应用经方结合地龙辨证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类疾病的经验,体现了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对地龙的研究,可谓深入细致,其学术思想、辨证论治特点均有其独特之处,取得了疗效高、副作用低的临床效果,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热性咳喘型肺系疾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后世传承。
    • 作者:何乐,郑含笑,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目的:探析董幼祺教授治疗婴儿脚气型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在董氏儿科"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临床跟师总结董幼祺教授治疗婴儿脚气型泄泻的经验,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辩证要点及治则治法,并举隅临床医案1则.结果与结论:董幼祺教授在治疗"婴儿脚气型泄泻"中,遵循治病必求其本,以健脾运脾为主要治法,强调母婴同治,重视饮食凋护。
    • 作者:赵亮,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目的:从脑积水的病因病机和腹针疗法的机理特点论述应用腹针疗法治疗脑积水的重要性.方法:中医学认为脑积水为六淫、痰饮、瘀血、外伤、中毒等病因导致脑髓失养,脑之真气不能敷布,水湿停积于脑而引起神明异常,病以本虚标实者为多.腹针疗在传统针灸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极大的提高了针灸作用和疗效,使得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有的放失,方法上使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且临床疗效持久、稳定,易于患者接受.结果与结论:腹针疗法从理论到实践对治疗脑积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作者:岑婵琳,杨季国,
    •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摘要:总结杨季国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经验,从夜啼、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案举例,说明其运用的病机,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虚劳病》:“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方由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12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组成。历代医家认为本方乃仲景血痹虚劳的常用方,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阳两虚失精之症,且大多运用于成人。而吾师杨季国教授认为本方乃桂枝汤原方加龙骨、牡蛎而成,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龙骨、牡蛎重镇潜降,咸寒益阴,可潜阳人阴,使阴精下泄,虚阳不能上浮,如是则阴阳相济,心肾交通。故在临床应用时不仅从“虚证”的角度论述,更可拓宽从“阴阳失调”方面来考量。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常易阴阳失调,本方颇具双向互调之功效,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