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费孝通民族研究之路
【6h】

费孝通民族研究之路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一、民国时期的民族研究

二、新中国初期的民族研究与民族工作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民族研究

四、费孝通晚年思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框架

一、相关指导理论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民族研究

第一节 “治病得先治社会”

第二节 “民族研究的初次尝试”

一、初上瑶山

二、田野纪实的先声:《桂行通讯》

三、民族研究的基石:《花篮瑶社会组织》

第三节 “国家和民族不是一回事”

一、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论

二、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观”

第四节 江村与云南三村研究

一、《江村经济》——“发达民族”研究的先河

二、《云南三村》——类型社区比较研究的典范

第五节 理解“魁阁”

一、“魁阁”的由来

二、“魁阁精神”——学科建设之魂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的民族研究与民族工作

第一节 “千山万水访兄弟”

一、从文委到民委

二、“一堂内容丰富的民族课”

三、“民族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节 民族识别工作

一、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

二、“民族”研究与民族识别

三、尊重民族意愿,坚持“名从主人”

四、民族识别的继续及争论

第三节 “我国民族研究的空前创举”

一、“开展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工作”

二、社会历史调查的意义

第四节 民族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民族学是一门历史科学”

二、与中央民族学院的不解之缘

第五节 《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学以致用、服务现实传统的奠立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民族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第一节 第二次学术生命的开始

第二节 关于民族发展的理论探索

一、关于民族发展的重要理念

二、关于民族发展的途径探索

三、关于民族发展目标的思考

第三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一、对“民族”的再诠释

二、“理解中国多民族社会结构的一把钥匙”

第四节 民族研究与民族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晚年的学术反思与境界升华

第一节 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

一、“民族生存与发展’’

二、“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第二节 “人的研究在中国”

一、从生态到心态

二、“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

第三节 “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第四节 高级研讨班: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架构

第五节 “补课”:开创新的学风

第六节 “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

结论:费孝通民族研究的“中国气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是倡导并始终身体力行中国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本土化且卓有建树的理论大师。在他的学术生涯里,民族研究是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1935年大瑶山调查到世纪之交的人口较少民族考察;从广西金秀大瑶山到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再到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从最初因学科训练需要而接触少数民族并深切同情其处境遭遇的青年学子,到后来成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智库;从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建设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到为世界各民族如何面对“全球战国时代”和“地球村”的21世纪乃至世世代代和谐共存而殚精竭虑;从民族研究的理论、方法探索实践到学科建设的目标、途径的深邃思考……费先生在民族研究这条布满荆棘、险阻重重的学术攀登之路上“行行重行行”,“从实求知”,“为实用而学术”,成为对中国民族研究投入时间最长、涉足空间最广、触及内容最深最丰富、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最丰厚的一代宗师。可以说,费先生把毕生的主要心血都倾注到了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乃至多元文化的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之中,成为民族与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棵大树”、“一座富矿”。因此,对于费先生一生民族研究历程的梳理总结,是后辈学人再出发的起点,只有站在前贤的肩上,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费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自民国以来到21世纪之初几乎所有的重大社会变迁,他以特有的敏锐和巨大的参与热情,深涉其中,真切地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接纳了极其丰富的时代讯息。他的思想历程受到社会大背景变化的深刻影响,其民族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了与时代和社会紧密关联的鲜明特征。将费先生民族研究的经历按照不同历史时期进行总结,既可以完整地呈现费先生民族研究思想的连续性,又可以看到在特定历史时代费先生及中国老一代民族研究者对民族研究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和实践,从而为今后中国民族研究找到指南。基于这样的理解,在这篇论文中,笔者按照民国时期、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以后的时间顺序,将不同时期费先生民族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要呈现,最终发掘提炼费先生民族研究所蕴含的本土性格或“中国气派”。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费先生作为一个有志青年,积极投入到认识中国社会、改造中国社会的事业当中。这一时期,费先生初步尝试民族研究——大瑶山调查,与顾颉刚先生“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论,对江村及云南三村等“发达民族”社区开展深入研究,不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拓展了人类学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在政治层面上为达成中国民族团结平等的社会共识积累了宝贵的学科知识与理论。同时,费先生在“魁阁”这块人类学社会学实验田中所开创的“魁阁精神”,成为今天我们学科发展、团队建设的宝贵财富。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各民族在人民共和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平等的政治法律地位。但是,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给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造成的心灵创伤和感情隔阂,尽快确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依然任重而道远。以费先生等为代表的忧国忧民的一代知识分子,义无返顾地担当起这副历史重担。这一时期,费先生参与并指导了少数民族访问团、民族识别、社会历史调查等民族工作,参与创办中央民族学院,这些政治色彩浓郁的民族研究工作,除帮助政府制定平等的民族政策、建立互助的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意见外,还通过实际具体的措施和行动,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民族研究与民族工作密不可分,费先生在具体的民族工作中奠定了民族研究学以致用、服务现实的学术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取得迅速发展。费先生获得了“第二次学术生命”。他积极投身到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研究中去,对民族社会发展理论、途径、目标进行了全面探索,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行了深刻思考。与此同时,费先生凭借数十年念兹在兹的厚实积累,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多民族社会结构的解读。费先生还在民族实地调查、综合性民族研究等方面破题开路,引领对中国民族研究与民族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费先生晚年所面对的是一个变迁加速、各个领域的问题和矛盾不断积累、各种风险不断凸显的时代。他从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问题出发,提出“文化自觉”理论;从对人的心态领域研究出发,提出要培养21世纪的人。费先生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对人际、族际如何相处,对不同文化如何自处与交流、共存,进行了深刻思索,为探讨出一套多文化共存的世界中人们共同遵守的原则,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而殚精竭虑。费先生晚年还积极倡导创办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提倡“补课”,提出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为民族研究学科建设的方向、定位、模式及中国学者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费先生以毕生的心血、智慧和情感投入民族研究,形成了一种深深烙上他的精神品格和他身处其中的社会文化特点的“中国气派”,那就是:“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学术风范;突破藩篱、老骥伏枥的求索精神;继往开来、服务实践的学术自信;匹夫有责、志在富民的历史担当;庙堂江湖、学以致用的智慧勇气。他的学术生命,奉献给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探索之中,铸就了一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令人敬仰的丰碑。

著录项

  • 作者

    张巍;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民族社会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贾仲益;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人物传记;民族史志;
  • 关键词

    费孝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