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民国时期擦绒·达桑占堆其人其事
【6h】

试论民国时期擦绒·达桑占堆其人其事

代理获取

目录

图片

摘要

外文摘要

前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擦绒·达桑占堆多变的人生

第一节 从流浪儿到达赖喇嘛贴身近侍

一、少年生活

二、出家为僧

三、被康尼金巴举荐

四、随达赖喇嘛赴蒙古、内地

五、护卫达赖喇嘛出走印度

第二节 贵族身份的确立——入赘擦绒家族

一、贵族擦绒家世

二、擦绒·旺秋杰布父子被诛及其缘由

三、奉命入赘贵族擦绒家

第二章 擦绒·达桑占堆的“近代化思想”及实践

第一节 擦绒·达桑占堆“近代化思想”形成背景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西藏社会形势

二、跟随达赖喇嘛的两次外出对擦绒·达桑占堆的影响

第二节 擦绒·达桑占堆的“近代化思想"之实践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中的擦绒·达桑占堆

二、擦绒·达桑占堆的后续“近代化’’举措—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践"之评价

第三章 “擦绒事件"定性分析

第一节 “擦绒事件”始末

第二节 曲解与实情:“政变”与否之分析

一、擦绒等人的行为不足以构成“政变”的原因分析

二、擦绒等人被革职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擦绒·达桑占堆及其“近代化思想"评价

一、在促进西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为传统的西藏社会注入了现代化因素

三、擦绒·达桑占堆及其“近代化思想"的局限性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藏语专用词汇汉藏对照表

附录二 擦绒·达桑占堆年表(1888年—1949年)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擦绒·达桑占堆(1888年-1959年)是西藏近代史上的一位显赫人物,他在12岁时被十三世达赖喇嘛收为个人侍从,到16岁时跟随十三世达赖喇嘛前后两次出走长达7年左右。这段特殊的经历使他有幸博得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无比宠爱,成为了“坚塞”,更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及西藏近代化进程中,擦绒·达桑占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近代藏史研究领域对其颇具争议,被称为“亲英派”、“维新派”、“藏人中最为了解现代化者”、“擦绒可以代表知识阶级”、“擦绒为藏中豪杰”等。
   1924年发生的“擦绒事件”,是西藏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研究西藏近代史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藏学界对“擦绒事件”的性质说法不一,莫衷一是,议论聚焦在“擦绒是否发动政变”这一在史料记载中比较模糊的问题上。为了廓清事实真相,笔者依据藏汉文资料对“擦绒事件”进行了量化的定性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论文分四章进行了论述:
   第一章介绍了擦绒·达桑占堆多变的人生。追述其如何从一名流浪儿成为达赖喇嘛的贴身近侍,以及在等级森严的旧西藏,又是如何从底层农奴身份一跃成为西藏的贵族阶层。
   第二章擦绒·达桑占堆的“近代化思想”及实践。谈到了擦绒·达桑占堆的“近代化思想”形成背景及其实践情况。时间上限定格在1913年-1925年,即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新政”开始至擦绒·达桑占堆被革去藏军总司令职务之际。追述了擦绒·达桑占堆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的大背景之下,对藏军的近代化改革、货币改革以及其他一些近代化举措;时间下限定格在1925年以后,主要论述了擦绒·达桑占堆退出西藏政治舞台之后对一些西藏民用工业的创立和改革以及在道路、桥梁等工程事业方面的努力。
   第三章“擦绒事件”定性分析。此章节是本论文的重点,就目前藏学界对“擦绒是否发动政变”这一在史料记载中比较模糊的问题,笔者依据藏汉文资料分析了“擦绒事件”,即从“政变”的定位为切入点来分析“擦绒事件”,再通过藏族传统法典对政变发动者的处置办法及类似的案例来分析“擦绒事件”,最后分析军官集团被革职的原因来重新审视了“擦绒事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擦绒事件”不足以构成“政变”行为,言其为“政变者”是“莫须有”的罪名。
   第四章擦绒·达桑占堆及其“近代化思想”评价。在此章节笔者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擦绒·达桑占堆及其“近代化思想”。概言之,擦绒·达桑占堆在促进西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为传统的西藏社会注入了现代化因素,但是擦绒·达桑占堆及其“近代化思想”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值得后人深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