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壮语歌本《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词汇研究
【6h】

壮语歌本《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词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关于《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词类划分的标准和依据

2 《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宇词分析

2.1 《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的用字分析

2.2 《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的用词分析

2.2.1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多音节词

2.2.2 单纯词与合成词

2.3 字词关系分析

2.4 小结

3 《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词汇构成及特点

3.1 名词

3.1.1 名词的分类

3.1.2 名词的语法特点

3.1.3 名词的句法功能

3.2 动词

3.2.1 动词的分类

3.2.2 动词的语法特点与功能

3.3 形容词

3.3.1 形容词的分类

3.3.2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3.3.3 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3.4 代词

3.4.1 代词的分类

3.4.2 代词的语法特点

3.5 数词

3.5.1 数词的分类

3.5.2 数词的语法特点

3.6 量词

3.6.1 量词的分类

3.6.2 量词(分类词)

3.7 副词

3.8 连词

3.8.1 连词的分类

3.9 介词

3.9.1 介词的分类

3.9.2 介词的语法特点

3.10 助词和语气词

3.11 词的兼类现象

3.12 本章小结

4 汉借词与本族词

4.1 《唱文隆》中汉语借词的分类

4.1.1 老借词与新借词

4.1.2 汉借词借入方式

4.1.3 汉借词与本族词在各词类中的分布情况

4.2 汉借词与本族词的关系

4.2.1 汉借词对本族词的影响

4.2.2 本族词对汉借词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是壮族人民用方块壮字记录的民歌唱本,包括了“唱文隆”、“唱英台”和“唱唐皇”三则民歌,歌本用方块壮字记录每首诗歌,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壮语本族词和从汉语借入的词,从语言学和词汇学角度对该歌本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语言、文字、词汇等价值,同时在壮语和汉语语言接触研究方面也非常具有意义。
  根据壮语的特点,结合歌本的内容,我们在对全文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介绍《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的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中词汇的研究方法和划分词类的标准依据,以及汉语借词和壮语本族词的划分依据。
  第二章分析了《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的用字情况,对歌本中方块壮字的总量及方块壮字的结构(自造字和汉借字)进行了分析,也对歌本中的用词也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歌本中字与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对《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中的词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歌本中的壮语词汇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在歌本中的语法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对歌本中的汉语借词和壮语本族词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汉借词与本族词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接触后对彼此的影响。
  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除此之外,在文章的最后附上了《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的词汇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